周六上午,攝影師一行到皖西南山村采風,看到一位村民家的房子里堆滿了蠶繭,一筐又一筐,密密麻麻,甚是壯觀,這樣的場面在農村人家并不多見,于是前去看“稀奇”,然而,村民們卻說,這不算多呢,汽車將蠶繭運走了一批又一批。要是前幾天來,能看到更壯觀的場面。
堂屋堆滿了蠶繭,房間也不例外,小小的山村,哪來這么多的蠶繭?不說一戶人家,就是方圓十公里的人家能收獲這么多也令人驚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蠶繭當然是附近村民收獲的。“不是我們收獲的,其他地方的蠶繭干嘛要運到山里來?”村民這樣說。
蠶繭多,說明村民們的收入多,可是,養蠶需要種植桑葉,另外,養蠶也需要場地,這些問題,村民們是怎樣解決的呢?據村民介紹,養蠶在當地有著悠久歷史,近些年,村民們將荒山、荒地開墾出來種植桑葉,雖然養蠶辛苦,但山村養蠶的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是什么讓村民們對養蠶有了這么大的積極性?原來,村民們在養蠶方面,經驗越來越足,技術越來越好,產量穩定且處于較高的狀態,再加上價格比較穩定,大家的收入自然不錯。在農村,能有一項穩定的收入,是夢寐以求的愿望,村民們將養蠶當作一項事業來做。
養蠶需要場地,養更多的蠶也需要很大的場地。那么,場地是怎么解決的呢?據村民介紹,有的人家在新樓房里養蠶,有的人家則在老屋的養蠶,還有的人家建造了生產用房。對于養蠶,不管是哪戶村民,設立了專門的房間,并且不做其他用途。
眼前的山村,農房旁邊沒有成片的桑葉,不過,桑葉地雖然不在附近,但大都修通了公路,村民們采摘桑葉運送方便。山村村民一年至少養殖四批蠶,只不過,養蠶是辛苦的活兒,無論炎熱的夏天,還是刮風下雨,都要采摘桑葉,身上濕透也不能退縮。
為了方便村民出售蠶繭,蠶繭收購公司專門派人到山村收購,在村中人口較為集中或比較方便的地方設立收購點,村民們采摘蠶繭后都送到這里,集中到一個地方的蠶繭是村民辛勤付出的結晶。一筐筐雪白的蠶繭格外惹人喜歡。
看著收獲的蠶繭,村民的臉上笑開了花。倒袋、稱重,送來的是雪白的蠶繭,帶走的是一疊疊鈔票?!梆B蠶雖然辛苦,但錢穩當。”村民們的話,說得很實在。
蠶繭稱重了,錢也拿到了,臨走前,村民還用手抓起一把蠶繭說,這批蠶繭不錯,收入還滿意,不過,錢要做什么什么用,自己裝在身上放不了幾天。雖然生活在農村,各項開支也不小,村民辛苦養蠶的錢,有的用在生活開支上,有的用在供孩子讀書方面。
有的村民用掙得的錢,在山里建造了漂亮的樓房。有村民說,蠶吐出的是一根根絲,織出來的是樓房和孩子的美好前程,是村民們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