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官網發布了《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
深圳都市圈被再次重新定義,縮小了范圍。
下面就是重新界定之后的廣東省5大都市圈范圍:
深圳都市圈的最大變化是:
1、河源市區出圈,河源跟深圳都市圈不再有關系。
2、汕尾市區出圈,除了深汕合作區外,汕尾跟深圳都市圈不再有關系。
3、惠州龍門縣出圈,惠州其他區域留在圈內。
最新調整之后的深圳都市圈,總面積為13977平方公里,比之前少了近3000平方公里。
深圳都市圈為何越來越小?
首先得解釋都市圈的概念,目前國內普遍認可的概念是,都市圈是以一個或多個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發達的聯系通道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圍社會經濟聯系密切的地區所構成的城市功能地域。
不難看出,都市圈的核心要義在于發達的聯系通道,只有足夠強大的聯系通道才能將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或地域緊密聯系起來。
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宋丁認為,深圳都市圈縮小了,相比之前的方案更加精準,避免了“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如果把河源、汕尾都納入深圳都市圈,那其實是城鄉一體化的一個空間,不符合都市圈的概念,不利于都市圈內部各市資源整合,不利于發揮深圳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還對5大都市圈提出一系列新的概念、新的要求。
比如在深圳都市圈方面,提出了“一主兩副七廊多節點”的多中心分布式結構。
- “一主”即由深圳福田、羅湖、南山、寶安組成的都市圈核心區
- “兩副”即東莞惠州中心區
- 七廊”指依托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快線組成的七條復合交通走廊
- 多節點
- 國家現代服務業與頭部企業節點(深圳會展海洋城-東莞濱海灣新區
- 國家綜合性科學創新中心節點(松山湖科學城-光明科學城
- 灣區制造總部技術轉換節點(塘廈-平湖北/坂雪崗-大運新城)和
- 灣區先進制造產城融合節點(坪山-惠陽-大亞灣)
01
交通方面,提出深圳都市圈要構建“三橫四縱”
圍繞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間結構,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快線的復合交通走廊為骨架,形成“三橫四縱”的網絡綜合交通格局。
“三橫”:深圳軌道2、5號線所形成的環線與深珠通道-南坪高速-鹽排高速形成的綜合交通走廊、深圳軌道18號線快線與深圳外環高速形成的綜合交通走廊、中南虎城際(規劃)與常虎高速延長線-佛莞高速形成的綜合交通走廊。
“四縱”:自西向東分別是西部沿海走廊、中部隧洞走廊、東部谷地走廊和東部盆地走廊。
其中,東部盆地走廊由于蓮花山脈兩支形成長度超過10公里的山脈阻隔,軌道通道有限,依托深汕高速、 深汕高鐵、深圳軌道交通14號線形成的渡河交通走廊,串聯深圳中心區-龍崗-惠陽。
在樞紐布局上,深莞惠中心區布局9個軌道主樞紐!
其中深圳布局5個,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麗站、深圳機場站以及坪山站;
東莞布局2個,為東莞東站、第二高鐵站;
惠州布局2個,為惠州站、惠城南站。
虎門站、濱海灣站、塘廈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這6個站則是次級樞紐。
海空交通方面,構建以深圳港為國際航運樞紐,東莞港、惠州港共同支撐的都市圈港口群,以深圳西部港區、鹽田港區為龍頭,以深圳平湖、東莞、惠州等內陸港為補充的,以平湖南-鹽田港區專用鐵路為通道的組合港體系。
以深圳機場為主樞紐,聯動惠州機場的深圳第二機場功能,協同打造深圳都市圈高品質創新型國際門戶樞紐。
02
公服設施領域,構建“1+2+N”的深圳都市圈公共中心體系。
深圳主城區為都市圈級公服主中心,協調聯動香港 部都會區提供區域與都市圈級的公共服務功能,是國際交往與區域高等級公共服務集聚地區。
東莞中心區和惠州中心區則是都市圈級副中心,提供地區性公共服務功能, 是東莞、惠州兩市文化、醫療、教育、體育資源最集中的地區。
N 個重點平臺與區縣公服中心:由原深圳特區外的寶安、 光明、龍崗、大運、龍崗等城市重點平臺,東莞濱海灣、松山湖、東南板塊和惠州惠陽、大亞灣、仲愷構成,是區域經濟發展最活躍、人口集聚最為集中地區,也是目前深圳都市圈公共服務體系短板最明顯地區。
結合邊界地區發展特點,提出特色公共服務和基礎公共服務兩種共建共享策略。
其中,在鳳崗-平湖、大運和坪山-惠陽地區,尚未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服務中心,可充分借用深圳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通過東莞、惠州提供土地資源與硬件配套、深圳提供技術平臺與人才團隊的模式,探索教育、醫療、體育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跨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邊界地區高標準的公共服務協同示范區。
03
產業領域,以深莞惠中心區為核心,構建多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充分發揮深圳、香港金融服務和專業產業服務優勢
以深圳前海、福田、羅湖、 南山為主中心,東莞和惠州主城為副中心,形成金融服務、生產性服務、商業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體系,持續推動制造業集群、科技創新平臺和現代服務中心深化合作,通過區域協同、分工明確的產業體系布局促進價值鏈整體躍升。
宋丁認為,此番調整,各城市之間的道路交通,包括高鐵、地鐵建設都會加快。“只要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在都市圈里,由深圳提出修軌道交通輻射到惠州,國家就會批給你。在都市圈里,過去那些沒有辦法拿到相關交通政策的城市,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待遇。”
目前,深圳與深圳都市圈內的東莞、惠州、深汕特別合作區已經有城軌相連,未來還要加強地鐵與城軌、與高速公路的聯通,加強交通樞紐的建設。
而這顯然也能極大的促進深圳都市圈的產業發展。以深惠為例,深圳有資金技術優勢,惠州有大量的土地和就業人口,雙方就能形成發展的合力,共享產業發展的紅利。
同時,如果深圳都市圈內能實現圈內“同城式”通勤,顯然對于產業發展更有幫助。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指出,深圳的一些產業可以轉移到東莞、惠州、深汕,產業鏈不會中斷,因為后者的人流、物流成本都很低。同時,圈內“同城式”通勤也會帶來人才和創新的流動,而這些在深層次還會帶動資本的流動效益。
郭萬達認為,市場規則在都市圈里面更加統一,一定會帶來基于市場經濟的產業分工、創新的協同、企業布局。企業可以更好地選擇總部、制造基地、研發中心在都市圈里面來布局,從而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