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叔每日推薦
我們將每日推薦磨鐵好書。
請各位朋友移步關注!
越來越覺得網(wǎng)上沖浪需謹慎。
因為比熱搜話題更讓人血壓飆升的,可能是它的評論區(qū)。
上個月,一則“打耳洞都怕疼的女孩子,替同學擋了8刀”的話題上了熱搜。
不久前她獲得了“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稱號/微博@人民網(wǎng)
20歲的姑娘崔譯文,為了保護一同回寢室的同學,被兇手捅傷,身中八刀;
兇手逃走后,她不顧自己也在流血,一邊幫同學止血,一邊給輔導員打電話。
到了醫(yī)院,她讓醫(yī)生先救對方,自己在ICU接受了三天治療,才脫離危險。
評論區(qū)幾乎是清一色的夸贊、佩服、心疼:
“這個姑娘太勇敢了,敬佩!”
但有一條留言卻因為“畫風奇怪”引起了群嘲:
“告訴她,我愿意娶她,真的。”
成千上萬網(wǎng)友涌到這條留言底下,回復他:
“你不配”,“一邊兒涼快去”,“她是救了人,不是犯了錯”。
拿“我愿意娶你”夸人,錯哪兒了?
“我愿意娶你”真是在夸人?
崔譯文救人發(fā)生在2019年,但直到現(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會讓人替她捏一把汗。
當時她20歲,在廣西桂林讀大一。身高170的她,體重只有90多斤。
就是這樣一個瘦瘦弱弱的女孩子,毫不猶豫將同學護在身后,跟拿著刀的歹徒對峙。
事情發(fā)生后,她的胸腔、腰部、腹部、手臂上都是傷痕,胸口到腹部還有一條長達17厘米的傷口。
“肝被刀捅穿,膽囊被刺傷。”
被保護女孩的媽媽,給她送來了錦旗,說了無數(shù)感激的話:“如果不是你,(我女兒)后果不堪設想。”
回到學校后,同學都說她特別牛:“要是換了我,肯定不敢上去。”
CCTV《面對面》
有記者問崔譯文:“你想過當時的情況很危險嗎?”
她說:“我只知道我不沖上去,她可能會死,那不行啊。我們倆都活著,就是最好的結局。”
而身上被捅傷留下的疤痕,崔譯文根本不在意。
面對記者“女孩子都愛美,你想沒想過這些疤會怎樣影響你以后”的詢問,她很樂觀地回答:
“疤都在身上,誰會把你的衣服撩起來看你的疤啊?這樣想想我很幸運。”
樂觀得讓人佩服/CCTV《面對面》
況且就像網(wǎng)友說的:哪里是疤,那是她的勛章。
就是這樣一個正義又勇敢的女孩,明明可以用“無私”“善良”“令人敬佩”等等美好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贊美。
卻有人偏要用“我愿意娶她”來“夸獎她”。
或許是覺得疤痕會讓女孩“嫁不出去”,女孩的評論區(qū)里出現(xiàn)了不只一個表示“愿意娶她”的男孩。
而這種評論,并不只是出現(xiàn)在崔譯文的評論區(qū)。
每當一名女性有所成就,或因為能力強、品行出眾出現(xiàn)在新聞里時,就會有人在下面感嘆:
“我愿意娶你。”
“不知道誰這么有福氣,能把她娶回家。”
這也是這次大家情緒爆發(fā)的原因。似乎有人認為,說想把一個女孩“娶回家”,就是他能給對方最高的贊美。
有女軍人榮立二等功、載譽返鄉(xiāng),曬出訓練時颯爽英姿的照片。
評論區(qū)一些人的關注點,不是她的功績、榮譽,也不是她額頭上的汗水;
而是到底什么樣的男生,能把她“娶回家”;隊列里哪個女孩看上去更有“旺夫相”。
英國巴斯大學的同聲傳譯,分享自己做口譯筆記的日常,評論里卻有人只想到:“娶到她也是非常優(yōu)秀的了。“
同樣的,看到女護士,就說想娶人家,因為她“會照顧人”“性格溫柔”“通常算是漂亮”。
看到美食博主做出的料理色香味俱全,上來就感慨“她老公真是好福氣”,“我愿意娶一個這樣的老婆。”
不管她們自身多優(yōu)秀,都有人要用“適合婚姻”“可以嫁給我”來為她們“加冕”。
仿佛在他們眼里,只有“結婚”“生子”,才是一位女性最終的歸宿和價值所在。
也許他們這句“贊美”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單純的。
但無法否認的是,用“我愿意娶你”來夸人的男性,是將自己擺在了主動選擇的、甚至是高對方一等的位置。
忽視了對方的主觀意愿,也缺少對于對方是一個和自己平等的獨立個體的認識和尊重。
難怪許多看不過去的網(wǎng)友諷刺他們:
“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樣子!”“嫁給你是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嗎?”“你是哪根蔥,憑什么娶人家!”
雖說網(wǎng)絡暴力不可取,但像 “我愿意娶你”這句話體現(xiàn)出的價值觀一樣——
用“適合婚育”來衡量女性價值的行為,我們真的看夠了。
“你的人生不完整”
不只是素人女性,會被用“是否適合婚育”來衡量價值。
許多事業(yè)有成、經(jīng)濟獨立、甚至在自己領域有很大成就的知名人物,也因為性別,難逃被凝視的困境。
比如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女子鉛球冠軍的鞏立姣。
她為了奪金這一刻,持續(xù)努力了21年,終于夢想實現(xiàn)時,忍不住在賽場上激動落淚。
但賽后接受采訪,記者問到的問題卻是:
“之前是女漢子,接下來對女孩子的人生有什么計劃嗎?”
“如果你和男朋友掰腕子他(是不是掰不過你)……”
話里話外,都在好奇奧運冠軍鞏立姣,要如何面對自己比男人更強壯的事實;什么時候能結婚生子,過“女孩子的日子“。
對提問感到意外的鞏立姣,只能無奈回答,“我不掰腕子,我還挺溫柔的。”
東京奧運會拿下首金的00后奧運冠軍楊倩,也在采訪中被問到擇偶標準:“你喜歡什么類型的男生?”
還有以“孔雀舞”知名的楊麗萍,作為中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屢獲國內(nèi)國際大獎。
為推廣少數(shù)民族舞蹈文化,她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精進舞技上,說過:“我會全力地把最美最好的,最有文化價值的歌舞保存下來。”
但在網(wǎng)友口中,她卻經(jīng)常被定義為“失敗者”,因為“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個一兒半女。”
贊同此話的人中,不乏許多女性
張偉麗,亞洲首位世界頂級職業(yè)綜合格斗賽事UFC世界冠軍。
在她UFC奪冠后,一片贊譽之中,有人最關心的問題卻是:
“她將來的男朋友會不會挨打?”
張偉麗只好解釋:“我們打人可是要錢的”,“你給錢了嗎,你就想挨打?”
想太美了吧,還想免費挨打?
“青蛙公主”谷愛凌,被問到擇偶標準時,回答“有野心并且風趣的”。
也會在評論區(qū)里被一些人追問:“我踏踏實實對你好,行不行?”
還有人說:“我是事業(yè)編制,谷愛凌能給我生個兒子我就娶她。”
不知道該說點什么好
以及網(wǎng)上被當做段子調(diào)侃的一些迷惑發(fā)言:“20萬彩禮能娶劉亦菲嗎”“王菲如果孝順我父母我愿意考慮一下”“世錦賽冠軍彩禮估計不低于5萬吧”……
醒醒,人家是世界花滑女單冠軍……
不論她們的年齡、身份、財產(chǎn)、成就如何,最終評判的標準都要繞到婚育問題上。
就連當時只有14歲的全紅嬋,也要被拉出來比較一番“誰更受男性觀眾歡迎?”
在很多人眼中,女人無論多成功,最終都需要一個歸宿,在“保質(zhì)期”內(nèi)完成結婚、生育的使命,才算是走入了“女人的范疇”。
仿佛沒有結婚、生子的女人,不論取得什么成績,都是“人生不完整”的。
而其他領域的成就,與女人“嫁得好”相比都黯然失色。
所以即使是為國爭光的冠軍,也會被擔心“你太胖了找不到男朋友”“滑冰宮寒生不出孩子”“你老公會害怕被你家暴”……
畸形又龐大的偏見,像一座山壓在每一位女性頭上。
來源《我的天才女友》
許久以來,女性都被用這種標準衡量。
因為在刻板觀念里,女性需要成為一個“合適的配偶”,或者說一個“賢惠的妻子”和“慈愛的母親”。
那些白手起家、個性強硬、打拼出一番事業(yè)的女性,依舊難以被一些世俗的眼光理解。
楊麗萍給網(wǎng)友的回應
所以即便她們已經(jīng)擁有超越了性別、婚姻的價值和人生追求,許多人對于她們的期盼,都還沒改變。
依然把“宜室宜家”當做贊美,用“沒人敢娶”來作為調(diào)侃。
可女性作為獨立的個體,追求個人的發(fā)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僅僅因為沒結婚,她們的人生就“有缺陷”嗎?
是誰把“完整人生”定義得千篇一律?
別拿“適合結婚”捆綁女性了
回看對崔譯文“我愿意娶她”的評論,很多網(wǎng)友反應強烈,是因為“愿意”的潛臺詞,暗藏高高在上的權力意味。
言下之意,自己不是為女孩的無私而感動,不是因她的勇氣敬佩,反而是覺得她受傷后似乎有了某種“缺陷”。
而他將愿意忽略這個缺陷“娶她”,看作對她的贊許和肯定。
這樣的思維,是默認了“女性的價值”要通過“男性的肯定”來實現(xiàn)。
男性是主角,而女性是配角。
在這樣的男性凝視環(huán)境下,每一位女生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都聽過類似的話:
如果一個女孩比較胖,就會被長輩調(diào)侃“女孩子不可以太胖,以后會嫁不出去”。
女孩如果比較瘦,則會被小聲議論“可能生不出孩子”。
上學時成績不好,會被評價“果然女生沒有男生聰明”,“學習不好沒關系,長大嫁的好就行了”。
但如果成績很好,又會被親戚囑咐:“萬一以后讀博,得提前結婚,不然學歷太高不好找對象。”
成年后,如果不擅長家務和做飯,會被家人指責:“這樣怎么能找到好婆家?”
就算她工作穩(wěn)定、吃喝不愁,也擋不住親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對她的生活指手畫腳: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孩子不要太累了。”
“工資太高也不行,把男生都嚇跑啦。”
“得趕緊結婚了,女生過了25不好找對象。”
95后也到了被催婚的年齡了?/微博@山海視頻
哪怕一位女性結了婚,有了孩子,事業(yè)美滿,家庭幸福,也收獲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依然有可能被追問:
“你是怎么平衡事業(yè)與家庭的?”
而同樣成就的男性就很少被問到這些“難題”,好像照顧家庭是女性“與生俱來的義務”。
正如法國女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的:“對女性的壓迫,來自于將她視為配偶而不是主角的需要。”
刻板的凝視和規(guī)訓,慢慢織成一張罩住女孩們的網(wǎng),變成了一個“你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魔咒。
可是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主角,憑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生活的主動權。
何時戀愛、結婚、生子,只是她們的選擇之一,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意義。
來源:大法官金斯伯格RBG
“賢惠”“顧家”“好妻子”“好母親”不是夸獎女孩子們的全部詞語。
她們也不想再被“是否適合結婚”來評判,被“能不能平衡事業(yè)與家庭”來衡量,被所謂的“完整人生”來限制和規(guī)訓。
更不需要被一個陌生人,用“我愿意娶你”來夸獎。
請別再夸一個努力生活的女孩“你適合結婚”了。
不覺得自己丟人嗎?
[1]張芬, & 何偉. (2021). 家庭因素對性別工資差異的影響——基于cfps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 人口與經(jīng)濟.
[2]上野千鶴子. (2015). 厭女.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 本文轉(zhuǎn)自網(wǎng)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本文經(jīng)作者授權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
◢往期內(nèi)容 查看更多精彩◣
99%的人沒讀過的波伏瓦未公開遺作,書頁里浸透作者和讀者的眼淚!
他被稱為“物理界的搖滾明星”,還被卷福、抖森、黃磊爭相推薦,這個史上最酷物理學家到底有什么魔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