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晝畵】
羅際鴻,1954年生於中國臺灣。
畢業於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國立清華大學(新竹教育大學合併)造形藝術碩士。
歴任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書藝社老師、臺新藝術獎提名委員、忠信高中書藝社教師、新竹市政府教育處書法基礎師資培訓主講、新竹縣政府教育處書法基礎師資培訓講師、中國時報特派記者。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臺灣竹塹文教基金會董事、臺北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臺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
隸書《蘭風楳骨》 紙本
羅際鴻的書法全篇布局渾然一體,氣勢雄渾,達到「神、氣、骨、肉、血」五者具全,手、眼、心具得,通篇間架結構別出新意,妙參變化。整篇結字端莊嚴謹,而又天眞浪漫。他的結字形態呈傾側之勢,傾而不倒,追險得宜,藏巧於拙,灑落自然,運筆縱放,勁挺多姿,頗饒風趣。
——洪 耀(中國著名藝術家)
漢簡書文天祥 《正氣歌》 紙本
除了閱讀之外,他原來在媒體負責採訪寫作,結交許多兩岸傑出的書、畫藝術家。在切磋中,吸收很多新時代的藝術養分。他並沒有師承,所以他的創作之路,既能善於轉益多師,沿著傳統之路逐步成長,但是,又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偏限性影響。從他的作品之中,很難找到固定的表現方式,卻又離不開深厚的碑帖傳統。在臺灣,當今成名的青壯輩書法家,絕大多數是因師承、或因比賽而得名。羅先生卻根本脫離這種發展方式,完全自學而成。這是十分難得的。
——陳力俊(中國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
草晝《嘯》 紙本
好幾年前認識羅際鴻時,第一次看到他的書法作品,便在心中自語:新竹有這樣優秀的書法家,我們臺北人為什麼不知道?我馬上想到民國九十年我的同班同學丁國富請我去鹿港,我發現當地有「半缸書會」,也有一班優秀書法家,不慕名利,真的是「為書法而書法」。後來他們出書法集,請我作序,我也欣然應命。想到臺北那些穿唐衫與寬棉布衣,一付仙風道骨的「大師」,卻在名利場中交際逢迎,爭位造勢,實在名不符實。臺灣鄉間確有不少好書家為臺北人所不知,臺北書壇真該慚愧。
——何懷碩(中國臺灣著名藝術家 )
篆書節錄 《論語》 紙本
草書李白詩《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紙本
草篆《寧靜》 紙本
漢簡書王維詩《山居秋暝》 紙本
漢簡書王維詩《觀獵》 紙本
楚簡書《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 紙本
楚簡書集龔自珍句《十萬狂花 如夢寐,九州生氣恃風雷》 紙本
楚簡書《山中淡雲無墨畫,林間微雨有聲詩》 紙本
為杭州市龍門古鎮隸書楹聯 《提筆四顧天地窄,長嘯一聲山月高》
圖文供稿:鳳凰傳媒
責任編輯:張子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