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雖然不會相同,但總是驚人的相似。
有沒有一種適合大A的定量指標,可以幫助股民不斷賣在高點,買在低點呢?回答以上問題,先要了解大A的特征。
與其他國家股市相比,大A一直是獨樹一幟,始終圍繞3000多點上下徘徊。
以上證指數為例,近10年來,上證指數最高5178點,最低1800多點,至今,仍然在3000多點的范圍內徘徊。
在這種情況下,大A的股民們最希望的就是賣在高點,買在低點。
我們以滬深300為例,選取滬深300的主要原因為它可以代表各行各業的龍頭公司,并且流動性強、交易相對活躍,其樣本股也是各類基金的重倉標的。
最重要的是,相對于上證指數,滬深300的走勢能夠更好地反應市場的變化情況。
上圖中,滬深300歷次高點及低點都已標出。
通過總結與測算,這幾次高低點都對應著一個定量指標,就是股債收益率之差。
當股債收益率的差值接近或高于6%時,預示著相對于債券來說,股票具有很不錯的超額收益;當股債收益率的差值接近或低于3%時,股票便不太具備配置價值。
近十年內,股債收益率之差有四次漲到6%以上,分別是2012-2014年,2016年年初、2019年年初和2020年3月,這幾次恰好都是滬深300指數的低點。
同樣,近十年來,股債收益率之差有三次跌到3%以下,分別是2015年中旬、2018年1月和2021年2月,也恰好都是滬深300指數的高點。
所以說,歷史雖然不會相同,卻驚人的相似。
那么,股債收益率之差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考慮到代表性,我們仍以滬深300的市盈率倒數作為股票的預期收益率,用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為債券的預期收益率。
股債收益率之差=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倒數-10年期國債收益率
10年期國債收益率比較好理解,可以代表無風險收益率。
市盈率倒數=年凈利潤/總市值。
年凈利潤可以理解為投資者的年回報,總市值可以理解為投資者的資本投入,市盈率倒數就可以理解為年化收益率。
例如,A公司總市值100億,每年凈利潤5億,市盈率倒數為5%,相當于花100億買下這家公司后的年化收益率。
截止2022年8月24日,滬深300指數市盈率為12.07,市盈率倒數為8.29%,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2.6%,股債收益率之差已經接近6%。
以史為鑒,滬深300已經進入可以配置的區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股債收益率之差已經顯示底部區域的到來,行情也未必會立刻反轉。例如2012-2014年,股債收益率之差在6%左右足足徘徊了兩年之久,雖然沒有繼續大跌,但行情直到2014年下旬才開始啟動。
不過不管怎樣,目前市場已經進入底部區域,或許正是配置便宜籌碼的合適時機。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