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叔每日推薦
我們將每日推薦磨鐵好書。
請各位朋友移步關注!
南懷瑾先生講中國智慧系列(第一輯)
一
南懷瑾先生一生致力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他的論述涉及的學問領域之廣,作品的影響力之大,在當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南懷瑾先生的作品,素來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特色,但是畢竟體量宏富,萬象森羅,已正式出版的中文簡體版作品超過五十種,總字數近千萬,且以分門別類的專著為主,因而對于一般讀者來說,閱讀的門檻和壓力還是有的。
我們策劃這套書的目的,是為廣大讀者提供一種更輕松、關聯性更強的閱讀體驗,也希望有更多新的讀者通過這套書走近南懷瑾先生,走近中國傳統文化。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為每一本書設定了一個主題。每個主題一方面對應著南懷瑾先生作品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板塊,另一方面對應著與讀者的關聯性。每一本書一般由幾個章節構成,每一章聚焦全書主題的一個方面,由幾篇文章構成。每篇文章由標題引領一個相對完整和獨立的敘述,大部分文章篇幅在三千字左右。每篇文章素材的選擇,遵循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性三個原則。我們力求讓每一篇讀起來都是“散文”的體驗,體量輕小,易于閱讀和歸納理解,而篇章之間又組成更大的敘述和主題,讓讀者有層層漸進、步步深入的體會。
二
具體到《中國有文化》,我們意在呈現南懷瑾先生對于中國文化總體脈絡、特色和價值的概述。讀者如果想通過一本書來了解他對中國文化的總體看法,現有的著作是不容易辦到的。南懷瑾先生對于中國歷史文化有很多獨到的見解,特別是他親身經歷了中國社會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幾乎全部過程。他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完成了對于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傳播,也完成了對于中國現代化的反思。其實,這種反思已經是一種關于人類文明前途的關照。當我們看到他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發表的對于當代經濟、文化問題的看法依然沒有過時,就會明白這種反思的深刻。
《中國有文化》
第一章《什么是中國文化》。第一個重點是從名稱切入,告訴讀者“中國文化”這個名詞講起來的時代背景,即東西方文化相遇、中國開始現代化、傳統文化面臨斷層;第二個重點是告訴讀者在這個過程中,南懷瑾先生如何選定了自己的初心和志業,即接續和傳播傳統文化。第二章《三家大脈絡》,概述中國思想史的主體儒、道、釋,闡述三家的歷史脈絡、核心觀點和影響。第三章《理解中國文化的關鍵詞》,以重要概念為切入點,講述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核心價值觀。第四章《為什么有家有國,卻沒有社會》,從古代社會的結構特征來揭示傳統的倫理價值和社會組織方式。第五章《中國有沒有“經濟學”》,把經濟社會中最重要的話題放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中來重新理解。第六章《穿透迷霧的歷史眼》,介紹中國傳統的歷史哲學,啟發我們如何讀歷史,如何理解包括當代史在內的歷史。第七章《政治有原則》,介紹中國傳統的政治哲學、為政原則。第八章《傳統教育的啟示》,對比、反思中國古今的教育觀。第九章《東西方文化的對照》,通過對比東西方文化的價值觀、發展趨勢,反思當代人類文明的危機。
南懷瑾先生講述古代典籍的一大特色就是經史合參,這里的“史”不僅僅是過去的歷史,也包括他對當代的觀察和反思,而當代也是由過去的歷史累積而來的。這樣,在南懷瑾先生的講述中,古代典籍不再是遙遠過時的陳舊文句和了不相關的生硬理論,而成為我們理解過去、當下乃至未來的鑰匙。
書名中的“文化”不等同于今日人們口中“文化活動”“文化界”的“文化”,也不僅僅是指古代的“文史哲”遺產。正如南懷瑾先生在書中所說,中國傳統的經濟不等于今日的經濟,為政不等于今日政治,古今的教育也已經不是一回事,名詞內涵差異的背后,是一整套認知方法和價值觀的差異。在我們看來,于當代人而言,理解這些差異,就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關鍵。
三
中國傳統文化側重人文,注重現實人生問題,而南懷瑾先生治學、講學也注重實證實修,做學問與做人做事渾然一體,因而他的著作對于讀者極具啟發性。人生問題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只是很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無法停下來思考這些問題,而一旦環境變遷、際遇變易,往往無法適從,這背后透露的正是人生觀、價值觀的缺失。不論古今中外,對個人來說,一生最重要的事無非立身、處世、做事、安心,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遺產。《人生無真相》這本書就將南懷瑾先生講述的相關內容有序地組織起來,希望對于讀者看透人生的規律、面對人生的困境、實現人生的價值有所幫助。
《人生無真相》
我們以“人生無真相”作為書名,是希望傳遞這樣的信息: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看到的“真相”,都取決于各人的處境與境界;人生無真相,但是應該有方向;人生無答案,但是有選擇。
第一章“人生的價值”,首先強調確立人生觀的必要性,沒有人生觀的生活容易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其次以孟子的“天爵”“正命”和《易經》的“參贊天地之化育”說明在傳統文化中人生的至高價值是什么。第二章“立身的原則”,討論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前提、原則和方法,比如理解自我的個性、獨立謀生、堅定自己的立場,如何通過學習提高自我,等等。第三章“處世的原則”,從人情世故的內涵談起,論述與人交往的原則與方法,比如寬容、誠懇,把握分寸感,正確應對毀譽等。第四章“事業的真義”,討論事業與職業的區別,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與成就,如何才能有大成就。第五章“人生的真相”,探討人生中無法違背的普遍規律,如何更好地應對命運的變化無常。第六章“修行的要義”,以南懷瑾先生自己的經歷和體悟為切入點,探討傳統文化中修行、安心的基礎方法。第七章“人生的境界”,論述傳統文化中更為高遠、抽象的生命認知和生活境界,如天人合一、上善若水等理念。
四
《正道的謀略》,關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做人成事策略的話題,側重于傳統謀略智慧對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啟示。以儒家精神來看,即是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才路徑;從道家思想切入,則是關于“立身與事功”“出世與入世”“內圣與外王”“陰謀與陽謀”“王道與霸道”,乃至“領導學”“帝王學”“縱橫術”等內容。我們整理南懷瑾先生的著述,綜合儒道兩家的內容,將本書分為七個單元,分別講解“原則與目標”“規律與手段”“道德與利益”“言行與舉止”“先學做下屬”“再學做領導”“用人”七大板塊內容,統稱為《正道的謀略》。如此劃分、命名,有如下幾點原因。
《正道的謀略》
其一,在選材上,本書收錄的內容以道家思想為主。南先生認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儒家只是諸子百家之一,孔孟思想雖然偉大,卻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全部。事實上,道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等學派,始終影響著中國社會歷史。兼收并蓄,雜用百家,才是面對一切現實問題的正道。
其二,從源頭看,儒道兩家本是同根同源。本書的七個單元,向讀者呈現了道家打造的成才之路,它與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相通之處,但更偏實用。南師認為,每當中國進入混亂變動時期,真正出來力挽狂瀾、功成名就而又能全身而退的,大多是道家人物。道家學說的精髓在于既能入世也能出世,它真正平衡了進退顯隱的矛盾,既有理論深度,又能有效解決現實問題。活用道家的人,不會成為百無一用、空談理想的書呆子,也不會失去入世成事的動力。
其三,道家思想素來被誤認為是陰謀的鼻祖。一說到老莊,人們就聯想到謀略,進而聯想到陰險圓滑、工于心計、慣用權謀。在南師看來,這種觀念錯誤得很嚴重。陰陽是一體兩面,本無善惡。無論陰謀陽謀,都要活用。道家主張用謀略要以誠懇之心為大原則,而不提倡專以陰謀害人,實則是教人遇事不可勉強用事,要懂得順勢而為。
其四,每一代人的生活環境各不相同,而做人成事的規律、原則是相通的。儒道思想雖誕生于古代,書中的事例也多為史事,但對當代讀者同樣有極大幫助。如前四章可以啟發年輕人做好職業與人生的規劃,切合時代的需要;五、六兩章為年輕人工作、創業、帶團隊、與人協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第七章隨處可見傳統文化中有關人才的選拔、培養與考核的智慧。凡此種種,讀者皆可靈活運用。
南懷瑾先生講述古代典籍的一大特色就是經史合參、知行合一,博雜的學問、義理的闡述,每每以歷代史實、自身經驗,以及他對人生、社會普遍規律的洞見為注解。在南懷瑾先生的講述中,古代典籍不再是遙遠過時的陳舊文句和了不相關的生硬理論,而成為我們可學可用的智慧啟迪。
本系列能夠出版,承蒙南懷瑾先生嫡孫暨法定繼承人溫州南品仁先生與南懷瑾文教基金會的信任與支持,特此致謝!
北京磨鐵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南懷瑾系列作品編輯部
南懷瑾先生講中國智慧系列
讀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傳統文化
助你在劇變時代看清大勢、成事成才
南懷瑾先生法定繼承人獨家授權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官方認證
紀念南師逝世十周年特別推出
◢往期內容 查看更多精彩◣
99%的人沒讀過的波伏瓦未公開遺作,書頁里浸透作者和讀者的眼淚!
他被稱為“物理界的搖滾明星”,還被卷福、抖森、黃磊爭相推薦,這個史上最酷物理學家到底有什么魔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