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汕頭市心理咨詢師協會開展“進校園”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公益活動。汕頭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副會長、心理學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于慧慧應邀到汕頭市飛廈中學為初一新生和家長們做了主題為《新環境,心適應》以及《讀懂你的孩子》的兩場講座。
在初一新生講座中,于慧慧教授通過體驗活動、小視頻、小故事以及現場實驗等環節啟發引導學生,激發學生興趣,結合實際給初一新生就如何更好地適應環境支了五大招:一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事情;二要合理處理學習和玩耍的關系,先學習再玩耍,學的時候全身心投入,玩的時候也要盡興;三學會在任何時候都要看重自己,珍惜自己;四要相信自己,利用各種機會挖掘自己的潛力;五要學會尋求幫助和支持。講座現場氣氛活躍,學生配合度高,紛紛表示收獲很大。學校領導表示講座很棒,很全面教會孩子面對小升初的過渡困惑。
在家長講座中,于慧慧教授先用一個《你給孩子打幾分》的視頻引發家長們的思考,然后講解了青春期孩子心理行為變化的幾個主要特點,并對所謂的“叛逆”賦予了新的涵義,即叛逆代表著成長,代表著獨立精神,也意味著家長和老師要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對于如何更好地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于教授也給家長支了四招:一、理解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色體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給予理解和共情;二、多聽少說。要提高自身的傾聽技能,用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需求和感受;話不要太多,避免引起孩子由于刺激過多或時間過長而產生的逆反心理,力求做到小事不嘮叨,大事講重點。三、學會包容孩子的情緒。青春期孩子情緒不穩定有多方面的原因,家長首先要允許、理解和包容,然后在孩子冷靜下來之后再引導交流,給予鼓勵和支持。四、抓大放小。“抓大”即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把控孩子發展的大方向和原則性問題,比如安全問題、身心健康問題等,而孩子自己的事情則放手讓他自己去作主,讓孩子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以此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價值感。于教授的分享干貨滿滿,家長們受益良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