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魚俗稱“坨坨魚”,出自重慶市潼南區太安鎮,是重慶江湖菜中的一道名菜。太安鎮是川渝交通要道,產嘉陵江鰱魚。八十年代初,鄭海清老爺子是太安當地名廚,自己慢慢摸索,創立了太安魚這道菜。作為交通要道的太安鎮,車來車往,人流量大,這道菜的名聲便漸漸傳播開來,成為一道名菜。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味覺上,太安魚都能讓人體會到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由來已久。
潼南太安魚
“太安魚”在巴蜀食文化中確有幾分名望。《潼南縣志·物產篇》記載:“鳊魚,即唐詩‘縮項’鳊。產縣太安鎮瓦漩沱。腹如越斧,色青黑,味鮮美,實為它處罕見” 。因為這鳊魚是專供給皇帝享用的,潼南人便稱鳊魚為貢魚,稱瓦漩沱為“禁溪 ”。聰明的太安人便以此鳊魚為優勢,創造出一套獨特的烹調技藝,制成了早已聞名川中的“太安鳊魚” ,這就是今日“太安魚”的前身了。
隨著“太安鳊魚”聲譽日隆,銷量劇增,那僅三、五百余米水域的瓦漩沱所產的鳊魚,實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于是,善于開拓創新的太安人便又另辟蹊徑,用產量頗豐的花鰱、白鰱、草魚等魚類作主料,以干辣椒、豆瓣、姜、蔥、蒜及豬油、牛油和菜油為配料,并一改傳統的“大火豆腐細火魚”的烹調方法為“大火煮細火煨”,重在把握火候。于是又創制出今天的“太安魚”。
潼南太安魚
太安魚講究活魚現殺,魚必須新鮮。胡椒、味精、豆瓣、泡菜,油鍋燒熱后,各種以味道辛辣刺激著稱的調料炒在一起,形成一鍋紅亮濃郁的湯汁,它將直接決定太安魚味道的好壞。讓魚肉口感嫩滑的關鍵是火候的拿捏。鮮魚清洗切塊,加上豆粉,要先過一遍油,保持鮮嫩。炸好的魚塊,能長時間保持固定形狀,放入湯鍋中煨煮也不會松散。紅紅的湯汁看上去辣味十足,聞起來香氣四溢,令人垂涎三尺。湯里浮著的魚塊跟豆腐一樣嫩嫩的,輕輕用筷子一夾就碎。嘗一口,魚肉爽滑,湯汁濃郁。和大家常吃的“水煮魚”比起來,“太安魚”并不算辣,但味道更富有層次感,當地做的太安魚比較有特色,味道不是很辣,但富有層次感,每咀嚼一下,都有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諸味紛呈,變幻多端。
潼南太安魚
地處川渝水陸交通要道的太安鎮,自古就繁華。陸路德陽、成都、江油、綿陽、遂寧、三臺等地到重慶是必經之路,以前從上述地區到重慶時經過太安鎮己天晚,很多都會停下休息或就餐。便利的交通要道,水產豐富的太安鎮造就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美食誘惑之太安魚,太安魚也俗稱“坨坨魚”,現在已有烹魚手法幾十種,因在太安鎮統稱“太安魚”而得名。其麻、辣、嫩、燙、鮮的特點,隨著南來北往的客商云集、傳播,更是聲名遠揚,經久不衰。小伙伴們,重慶美食“潼南太安魚”,你吃過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