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跑科技”,9863.HK)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板,成為繼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中免集團和天齊鋰業之后,年內港股最大新發IPO。同時,零跑科技也是首家將港交所作為首發第一上市地登陸港股市場的新勢力車企。在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成功實現發行,證明了零跑汽車這樣的高質量企業無論在何種市場環境中均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投資者認可度。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幾天前,北京銀行與零跑科技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通過此次合作,北京銀行將向零跑科技提供不低于50億元意向授信支持。這一舉動足以證明銀行方面亦對零跑科技的發展態勢充滿信心。
銀行大額授信,IPO闖關成功,加之此前曝光的包括國資、頂尖投行在內的豪華資方陣容表明公司的基本面、發展前景得到金融監管、金融投資領域專家們的普遍看好。在新勢力汽車普遍虧損的市場背景下,零跑科技此番上市補給彈藥,或將為其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拓寬市場、延展公司優勢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在公司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的情況下。
創始人二度聯手,打造真正的“新勢力港股第一股”
不同于先一步登陸港交所的同行“蔚小理”們先美股后港股的路徑,零跑科技是首家將港交所作為首發第一上市地登陸港股市場的新勢力車企。這也就意味著,區別于蔚小理三家境外審核上市,成立于2015年的零跑科技是在歷經境內境外監管機構的雙重驗證后才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第四家港股造車新勢力企業。某種意義上說,其更是中國新勢力港股第一股。
事實上,零跑科技此次成功登陸港交所,已經是創始人朱江明、傅利泉的第二次聯合創業。1993年,26歲的朱江明和好友傅利泉一起,二人拿著5000元白手起家,聯合創辦了大華股份的前身——杭州大華電子設備廠。如今,大華股份已成為在全球安防市場排名第二的領軍企業。
2015年,已實現財富自由的朱江明在一次西班牙旅游中,受街邊的雷諾電動車啟發,決心造車。盡管朱江明的決定當時不被很多人所理解,但多年的老搭檔傅利泉卻一如既往對老友表示全力支持。兩人再度聯手,零跑科技就此誕生。
背靠大華的先進經驗和成熟團隊,零跑科技可謂“贏在起跑線”。作為一個以視覺、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大華股份不僅擁有無數造車企業夢寐以求的20年攝像系統經驗;其研究人工智能的歷史更是比特斯拉還長,在算法、數據、硬件上均已建立起獨特的技術優勢。
同時,大華最強的云平臺同樣將為零跑汽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現在,每一輛零跑汽車上都有四千多個數據可以傳到平臺上,可實現對所有車輛的監控,從而不斷改善產品設計,提升用戶的體驗。而大華股份在物聯網方面的優勢與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內在相通,無疑將為零跑科技揚帆遠航進一步加足動力。
全域自研厚積薄發,技術端全面實現領跑
技術出身的朱江明認為,強研發實力和專精產品的工程師精神才是制勝之道。在這樣的背景下,零跑科技確立了“電池、電機、電控”三大件,乃至智能駕駛、軟件、物聯網、AI芯片等全部自研自產的發展戰略,這是零跑極致性價比的核心秘訣,亦是該公司贏得資本青睞、品牌一路向上的終極奧妙。
自2015年成立以來,零跑科技就一直堅持全域自主研發。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零跑科技有1,617項與自研技術(電驅、電池系統及自動駕駛等技術)相關的專利及專利申請,其中包括161項與電驅技術相關的專利及專利申請和169項有關電池系統的專利及專利申請,研發能力顯著。
招股書披露,零跑汽車已實現智能電動汽車所有核心系統和電子部件的自主研發設計與生產制造,打造了智能動力系統(Leapmotor Power)、自動駕駛系統(Leapmotor Pilot) 及智能座艙系統(Leapmotor OS)。換句話說,零跑汽車軟硬件方面均具有一定實力,除了電芯、內外飾外購,底盤、汽車電子電器為自研外包生產外,其他所有零部件均為自研自產。
憑借垂直整合的業務模式,公司大幅簡化了供應鏈,使生產流程能夠降低采購成本、保證供應鏈穩定并實現嚴格的質量控制。而公司的自主研發又與自主生產相輔相成、相互賦能,形成良性循環,能在汽車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持續優化產品性能和質量。
一方面,這就使得零跑汽車能以顯著的成本優勢迅速推出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電動車型,更快速地實現規模化。零跑科技電池產品線總經理宋憶寧此前在采訪中提到,自2015年成立開始,零跑就開始從底層開始進行系統和電子部件的平臺化開發,目前在不同車型之間的通用率最高可以達到88%,不同的車型之間實現了電子電氣架構的通用化、平臺化以及整車架構的平臺化。零跑科技在行業發展的浪潮中,能耐住性子堅定走“道阻且長”的自研道路,打牢根基。此時憑借夯實的基礎厚積薄發,推出新車的速度越來越快,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認可,交付能力也越來越強,在一眾新勢力車企中跑出弧線高揚的發展加速度,大有后來居上的架勢。
另一方面,供應鏈吃緊已成為各行各業老生常談的普遍難題。尤其對于汽車行業這種產業鏈長,關聯部件冗雜的產業來說,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鏈風險,保證產能穩定已成為生產發展必修課。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曾強調,“沒有零部件產業,就沒有汽車產業;零部件產業強,則汽車產業強。”回顧零跑汽車選擇開啟全域自研的2015年,美國尚處奧巴馬任內。彼時何曾想到,7年后的世界將遭受疫情與國際政治環境惡化的雙重打擊,遭遇供應鏈吃緊的嚴峻挑戰?在供應鏈吃緊短期內不會好轉的普遍預期下,零跑的全域自研似乎頗有幾分未雨綢繆晴天帶傘的先見之明。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零跑科技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亦是中國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也難怪零跑科技董事長朱江明多次透露,“零跑的目標是希望有一天能做像豐田、大眾那樣規模的企業”。
后來者居上,創始人攜手C01“領跑”新勢力車企
近日,零跑科技可謂喜事連連。不僅一級、二級市場普遍看好該公司發展前景,公司資金面得到大幅改善,零跑科技的第四款量產車型C01也于昨日正式上市。
圖片來源:零跑科技官方網站
作為全球首款搭載CTC技術的量產車型,主打高性能、高性價比的C01車型自宣布預售起便受到市場端的狂熱追捧,5月10日開啟預售4小時訂單達到20,764份,預售48小時內訂單突破3萬臺;9月21日零跑官宣C01預售訂單量已突破十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C01的首位下大定車主亦參與了敲鑼儀式。零跑此舉彰顯了公司以用戶為中心,與用戶分享價值的企業大局觀。
事實上,近兩年零跑科技交付量與銷售能力均保持高速飛躍,發展速率一直“領跑”一眾新勢力車企,7月起交付量已反超“蔚小理”后來居上勢頭正勁。
就產能擴充能力來看,零跑科技自2019年6月28日交付首臺量產車S01到2022年6月底第十萬臺量產車下線,只用了三年時間。2020年,零跑科技共交付8,050輛智能電動汽車,較2019年增長676.3%;2021年,零跑合計交付43,748輛電動汽車,較2020年增長443.5%。今年7月開始單月交付量開始反超“蔚小理”,交付量達到12,044臺,同比增長超177%;8月交付量則達到12,525臺,同比增長超180%,連續四個月創交付量新高。
就市場擴張步伐來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零跑科技銷售及服務網絡覆蓋中國101個城市,擁有直營店23家,渠道合作伙伴店268家。截至2022年7月31日,零跑科技銷售及服務網絡已增加至151個城市,覆蓋443家門店。
與此同時,零跑科技也在逐步推進全球擴張。9月最新消息,零跑首批T03出口至以色列,并已通過歐盟整車形式認證,獲得歐洲市場的銷售許可,可在所有歐盟國家內正式上牌注冊。招股書則顯示,零跑科技計劃2023年前在歐洲設立首間海外旗艦店。
此外,零跑C11增程版汽車被曝將于今年四季度上市發售。零跑此舉無疑將進一步擴大公司的客戶群體,亦是對公司高配低價“豪華平權”口號的又一次積極響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