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形態,觸動感覺,才能冥想成功。
冥想主要因素是感受,要想感受深入人心需要誘因。誘因可以是事物外形,也可以是某種感覺。外形與感覺同在,冥想成功幾率越高。
我們通過冥想感受到熱,這熱有內熱與外熱之分。我們本身心思復雜,注意力分散,沒有誘因集中注意力,很難冥想成功。
在寒冷的地方,冥想太陽。光線不刺眼,溫度讓人溫暖,非常舒適,適合冥想第一步。
冥想太陽時,我們需要觀看太陽,在觀看之中會補充太陽外在信息,太陽也會帶給我們相應的感受,比如說熱。這一步是定形,長期堅持,讓太陽逐漸定型在精神世界,形成一道印象深刻的印記。完成這一步后,我們不需要去觀看太陽,就可以閉眼冥想太陽。
將注意力集中在太陽外形上,可以靜心排除雜念。而太陽散發的熱,讓我們身體產生感覺。這個感覺要加深印象,最好能夠不分散注意力,本能的感受到熱的存在。冥想后期,冥想太陽能夠感受到溫暖,這是寒冷地區冥想太陽的意義。
如果我們冥想太陽時,身體能夠本能地感受到熱,或者我們自己感受到熱,這是第二步。身體的特殊性,我們幻想某處發熱,某處就會發熱。這熱,有虛熱與實熱之分。虛熱是幻覺,實熱是身體本能的發熱。
我相信各位應該聽過這樣的新聞,就是有人被關在冷凍車中,冷氣沒開,人卻凍死。而西方放血的刑罰,實際上沒有流血,囚犯被誤導產生幻覺,最終死亡。這些,都是感覺作用到人體的現實依據。開始接近玄幻了,卻有現實依據,也能科學解釋。
冥想太陽,是旁觀者的角度,如果我們能夠擺脫旁觀者直接化為太陽,那么就做到了第三步。
第三步是一個瓶頸,我們會在頓悟情況下,自動轉換成功。轉換成為常態,那么第三步就圓滿。第三步是身化太陽,這一步最好別強求,自然而然的進行,不然會破壞原有的第一步與第二步。
第三步身化太陽,能夠讓其他人感受到溫暖,那么就到了第四步,應該是冥想最后一步。
在冥想過程中,我們會發生某種改變,暫時定義氣質改變。冥想涉及到精神,精神的改變會影響到外在體現。相由心生,處于不同的精神狀態,我們外在形象會有所差異。
第四步,能夠讓人產生溫暖的感覺,應該是氣質影響到別人的感受。
通過這四步,讓科學接近玄幻。如果在第四步,冥想太陽,散發的熱不符合常理,就是第五步,真正地踏上玄幻的道路。
在科學無神時代,冥想最有可能走向超自然道路。這是心物主義留下的果實!
每個人冥想不同,重點在于觸動的感覺,其次是外形。沒有現實參考,是空想,無根之基很難冥想成功。
建筑物過于平凡,難以讓人產生感覺,就無法冥想成功。有的人對建筑物情有獨鐘,產生觸動,就有可能冥想成功。不管冥想什么,能夠冥想成功就好,不要強求太多。
現實中,非常適合我們的冥想,應該是天空。只要找個高處,躺下來就行。冥想天空,我們很容易產生感覺,這是我推薦冥想天空的原因。
我們可以發現,視角之內都是天空。很容易排除其他的外在影響,注意力更容易集中。白云,星星這些都是天上之物,不會影響到我們,只會加深我們在天空中的感受。躺著容易進入睡眠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注意力會模糊,很容易進入冥想的幻想狀態。躺下后,我們要忘記身體下接觸地面的感受,看著天空,可以體會到飄在天上的感覺。
在這種漂浮狀態,會讓某些人沒有踏實感。我們要用某種方法,讓自己踏實下來。以我個人而言,用繩子綁定一下,就不用擔心自己會飄在天上掉下來。各位根據自己的情況,讓自己心安下來吧。心安之后,才可以不受限制進入冥想狀態。
我現在沒有進行冥想,是因為想法太多,很難進入狀態,又沒有合適的機會嘗試。曾經冥想天空,沒有準備好,又有恐高癥,半途而廢。
冥想的運用,就拿冥想太陽來說。如果睡覺感覺到冷,冥想太陽時,我們會讓自己感覺到熱。冥想達到一定程度,能夠讓人冷靜,沒有任何壓力,處于免疫負面狀態。在心急,焦慮,恐怖時,都可以通過冥想改變不良狀態。
期待更多人的看到,更多的人嘗試,那么我們將會進入冥想的時代!
冥想的人意志力更強,壽命也會變長。物質補充身體,冥想卻能補充精神。
我的冥想,跟打坐的冥想相比,可能存在很大差異。我沒有體驗過打坐的冥想方式,卻對自己的冥想方式深有了解,也體會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