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持續了半年多,仍處在拉鋸戰階段。這對雙方的戰爭潛力、彈藥損耗都提出了巨大的考驗。除了要謹防對手摧毀彈藥庫,平時的戰斗任務自然要能省則省。
與大口徑的炮彈、榴彈、手雷、地雷等大威力武器相比,各種槍支的彈藥消耗也是非常可觀的。那么,在避免浪費,保證夠用的前提下,每次戰斗,單個士兵配發多少彈藥合適呢?
所謂“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很多人都玩過槍戰類游戲,隨便“突突”幾下,一梭子子彈就沒了。幾分鐘的對局,消耗上百發子彈隨隨便便。照這么看,要真上了戰場,子彈不得帶上個千兒八百枚?
可事實上,無論是中外士兵,即便是步兵,每次戰斗出勤的攜彈量通常只有5個彈匣,大約150枚左右。最多也就300發,其中還有一半是以裸彈的形式攜帶,有時候甚至會騰出空間幫作戰小隊的機槍手攜帶75~150發子彈。
150枚子彈是什么概念?普通突擊步槍的射速,普遍在600發/分鐘以上,也就是說,150枚子彈,連續掃射的情況,十幾秒都打光了。如果算上換彈匣的時間,頂多也就三兩分鐘。而一場戰斗,少則幾個小時,多則幾天時間都有可能。就這么點子彈,分分鐘打完,這可咋整?坐等挨打嗎?
攜帶充足的彈藥,對敵人實現火力壓制,這是所有參戰人員的共同訴求。奈何現實中平添了諸多限制。
首先,單兵負重是個問題。
士兵外出執行任務,可沒有隨行的“保姆車”,大多數裝備都要自己扛著走。一些必要的物品,包括防彈衣、鋼盔、步槍、口糧、水壺,以及其它生活和作戰輔助用品。這么多東西加起來,少說五六十斤,普通人背著走都費勁。
子彈作為金屬制品,重量可不輕。一枚5.8毫米的步槍子彈,重量13克左右,攜帶150發就是4斤多。如果帶得再多一些,單兵負重超限,行軍困難,加重負擔,體能消耗增大,反而影響了戰斗力和機動性,實為不智之舉。
現代戰爭講究快準穩,打的是時間差,軍人們在戰場上要盡可能靈活機動。若因為負重過大影響了戰斗進程,延誤了戰機,反而得不償失,帶再多的子彈都沒用。
其次,步槍多為點射
在很多戰爭大片中,端槍掃射,敵人成片倒下的畫面看著很爽。可真實情況卻很少會如此,玩過槍戰游戲的朋友就知道,自動步槍后坐力很大,如果連續開槍,只有前兩三發子彈能壓住準星,后面的子彈都飄飛了。所以使用步槍時,需要間歇性點射,才能保證命中精度。
而且,槍管在連續發射子彈時,會快速升溫,嚴重時變形著火,甚至炸膛。
所以說,拋開某些極端情況,沒有哪個士兵會端著步槍一頓突突。點射不僅能保證作戰效率,而且能節約彈藥,增加戰斗續航。
可問題是,150發子彈畢竟有限,一旦打完怎么辦?
受過訓練的士兵,一般都會嚴格把控彈藥的消耗速度,爭取讓每一發子彈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且會有意識避免子彈打光的情況。
另外,針對不同的戰斗任務,子彈的攜帶數量也會略有增減,再輔以運輸車、空投支援等方式補充彈藥,盡可能保證戰斗所需。
實際上,現代戰爭對輕武器的依賴性程度已大大降低。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戰斗機、導彈、坦克等重型火力,一場戰斗下來,子彈消耗不了多少。很多時候,甚至連“開槍”的機會都沒有,戰斗就結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