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尤其是山區農村,從事種植業的村民還有很多,用他們的話說,農作物除了出售外,自己也需要吃呀,多種少種都是種,何不多種一些呢。秋收時節,村民們都在忙著采收各種農作物。不過,近些年,村民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用這種模式種植,同一塊地有人說虧本,有人卻稱賺錢,這是怎么回事呢?
日前,攝影師一行到皖西南山村采風,剛進村子,就看到成片的果園,果園里,村民們正在干活。“這片果園,果樹還未成林,于是,我們便在果園里種植其他農作物,發展林下經濟,促進增收。”村民說,今年,他們在果園里種植的是“稀罕物”。
“這是我挖的‘紅薯’,把個頭小的挑選出來了,這么小的肯定賣不掉,我準備將其倒掉,不要了。”一位村民說。然而,此舉卻被另外一位村民攔住了,稱千萬不能倒掉,這些個頭小的更好,比個頭大的要好得多呢!
個頭小的反而比個頭大的好,此話把一些村民弄懵了。據果園管理者介紹,果園里種植的不是紅薯,而是小香薯,以前,村里沒有種植過小香薯,所以,在村民得知這個消息后,說小香薯是“稀罕物”,因為小的比大的好,從來沒聽說過。
村民們在果園里挖小香薯,有的人差點把更好的,也是個頭小的小香薯丟掉,幸好被其他人及時制止。村民們種植小香薯主要目的是出售,那么,今年,種植的小香薯是賺錢了,還是虧本,同一塊地,大家的說法卻不一樣。
“我覺得是賺錢,因為我們是增收了,比以前傳統模式,收入明顯要高出很多。”一位村民說,種植者請村民們來種植、采收,都得開工資,另外,還要付給村民們租金,旱澇保收,這不是賺了嗎?
然而,也有村民認為不掙錢,原因很簡單,他們考慮的是種植者,這些田地要付租金,果樹未掛果前沒有收入,種植小香薯又需要請村民幫忙,這一切都要錢來打理,可是,就采收的這些小香薯,能賣多少錢,肯定虧。
村民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樣,村民雖然把部分田地流轉,但還是自己來幫忙種植,不過,收入比原來高了,這是一件大好事,談到此,村民們都很高興。
對于種植者來說,雖然有村民覺得虧,但不惋惜,現在虧,不意味將來不賺錢,待果樹掛果后,說不定,兩年就賺回來了,村民這樣認為。
山村田地種植農作物,不管村民說是賺錢還是虧本,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好事。田間,大家努力干活,說自己多挖一點,收入就更高一些,多勞多得嘛。村民都這樣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