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
11月5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當前,我國仍然面臨境外疫情輸入和本土疫情傳播擴散的雙重風險,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2、離岸人民幣匯率創有記錄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11月4日晚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收復7.2關口,單日上漲超過1500點。
國家外匯管理局周五下午公布的前三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順差創歷史同期新高。
貿易順差增高有利于提升本幣價值,進而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3、《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登場。
五部門4日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
辦法規定,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封閉運行,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可以領取個人養老金。
長期活水順利到場,市場會有何反應呢?
4、美股三大指數反彈,中概股大漲。
當地時間周五,美股三大指數盤中大幅震蕩,最終收漲。截止收盤,道指漲1.26%,納指漲1.28%,標普500漲1.36%。
受白天港股大漲影響,中概股大幅高開,最終大幅收漲,B站漲近23%。
5、美國10月非農數據顯著超越預期 但失業率卻稍有提升。
當地時間周五,美國勞工部披露了10月非農數據。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6.1萬人,預期為20.5萬人,而失業率則稍稍走高0.2%至3.7%。
混亂的數據或許無法傳遞明確的信號,但市場似乎更愿意相信失業率上升可能導致美聯儲加息放緩。
6、證監會公布《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暫行規定》對參與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的各類市場機構及其展業行為予以明確規范。主要規定以下三方面內容:一是明確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等機構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的總體原則和基本要求,以及基金行業平臺職責定位;二是明確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的基金產品標準,并對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職責作出規定;三是明確基金銷售機構的展業條件。
《暫行規定》的快速出臺,預示著增量資金或許已經箭在弦上。
7、加拿大要求三家中國企業撤出對加礦產投資。
一句話,國際的限制有利于現有相關企業提高議價能力。
8、千萬噸級CCUS項目啟動,碳捕集商業化進程加速。
今日,中國石化與殼牌、中國寶武、巴斯夫在上海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四方將開展合作研究,在華東地區共同啟動我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項目。CCUS的英文全稱為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是指通過碳捕捉技術,把二氧化碳從工業生產、能源利用或大氣中分離出來并提純,進行循環再利用。捕集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生產塑料、碳酸飲料,甚至種植植物。
話說,碳酸飲料真的不是什么好東西。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