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換兒頂家門 規避政策免處罰
傳宗接代李家旺 重男輕女老思想
(王順虎)前幾天,居住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李家村74歲的李老漢,打電話求助西咸新區司法局調解員,要求調解家庭糾紛,訴說他在40年前的一天,自己是一位鐵路職工的鐵飯碗好工作,一生想要兒子的年輕夫妻,在計劃生育政策最嚴謹的年代,隨時有被單位開除的風險,當第三個女兒出生的時候,打破了“兒子傳宗接代”一切的夢想,于是乎夫妻倆想出一個“換娃”的注意,讓周圍的親戚打聽尋找新生男娃的家主換娃。
就在李老漢三女兒出生第三天,就在相距十里以外鄰村有一對夫妻倆第四個兒子的出生,也給多子家庭帶來麻煩,經過雙方的親戚積極協調,決定對“換娃”的想法達成共識,并訂立換娃后老死互不往來認親的“君子”協議,李老漢給兒子取名“李家旺”,希望自己的家庭有一個頂門棍能傳宗接代,再一個就是農村種田的莊稼活離不開男丁干活。
隨著時光的流逝,李老漢的兩個女兒相繼出嫁,大女兒李梅(化名)結婚沒幾年因病去世,二女兒李紅(化名)因夫妻關系不和離婚,帶了10萬元財產回到了娘家與父母一起生活,隨后二女兒用10萬元給娘家投資建房。
積勞成疾一身病 留下遺囑分家庭
子女婚姻多變故 家庭析產有變數
2020年,李老漢給李家旺娶個媳婦,當年兒媳就生了一個孫女,李老漢夫妻倆對孫女的出生不爽,于是乎婆媳關系開始緊張,第二年李家旺與妻子離婚,留下的孫女由李老漢夫妻倆養大成人,沒多久李家旺第二任妻子也因家庭關系不和離婚,隨后,年輕的李家旺自己找一個女朋友結婚,為了防止媳婦與家庭關系緊張,小夫妻倆在外分期按揭貸款買房另起爐灶生活十余年,并生育一個男娃,這下也改變不了李老漢夫妻倆重男輕女的思想,可是李老漢夫妻倆對換回來的兒子一直心存戒備,李家旺一家三口人對離婚在家生活的二姐經常干涉自己的家庭生活而心懷不滿,十幾年來與養父母關系緊張。
2017年,李家村城中村改造拆遷,李老漢全家五人分配三套安置房都登記在老伴劉某花(化名)名下,2018年李老漢的老伴因重病住院治療,自感生命已經所剩無幾,與李老漢商量家庭分配的三套安置房,李老漢在見證人村干部和親戚的見證下,夫妻倆以“遺囑”的方式進行分配,李家旺三個人分配128平方米安置房,李家旺21歲正在上大學女兒李倩倩(化名)分配93平方米安置房,剩下83平方米分配給李老漢的二女兒李某紅(化名),全家人按照“遺囑”的分配都居住生活。
2022年1月,李老漢的老伴因病撒手人寰離他而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災難,李老漢的二女兒承諾將自己養老送終,要求父親把母親在世留有“遺囑”分配的房屋登記在自己的名下,經姐弟倆多次協商無果而終,后經村干部和見證人協調也無濟于事,李家旺認為二姐侵占了他家房屋利益,拒絕配合二姐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手續,這時李老漢也后悔當年“換娃”引狼入室錯誤的決定,尤其是十余年來父子關系疏遠,形同陌路人。
按照遺囑分家當 消除隔閡民所望
達成協議要履行 按照約定變更名
2022年11月8日,李老漢和二女兒走進西咸新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王順虎調解工作室,申請調解。
調解員根據李老漢和二女兒的陳述,意思就是要求按照“遺囑”分配城改安置房屋,調解員電話聯系李家旺在第二天下午2點參與家庭糾紛的調解。
9日下午2時,雙方當事人按照約定安裝時來到調解室,經調解,雙方都愿意接受父母留下“遺囑”分配利益,協議達成后,父子、姐弟關系得到緩解,全家人握手言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