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摘自《溫州市域鐵路 S3 線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
S3線概況
本工程為新建線性軌道交通建設項目,起于梧田站,終于飛云站,設麗岙車輛段,線路全長 33.20km(含正線長 30.02km,出入段線長 3.18km),其中地下線長 1.791km、高架線長 26.894km、山嶺隧道長 4.283km、路基段長0.232km。近期實施車站 11 座,其中地下站 1 座,高架站 10 座。本工程設計速度目標值為 120km/h,采用 B 型車。
S3線的主要變化
因建設規劃批復時間較早,隨著溫州市新一輪城市規劃、綜合交通規劃修編,S3 線一期工程根據實際情況作了優化調整,本次工可推薦線位和工程量相比于建設規劃調整如下:
(1)項目實施范圍起點作了調整,根據溫州市政府 2022 年第 13 次常務會議,考慮到近期金溫鐵路溫州站難以實施遷建的情況,將 S3 線一期工程實施范圍調整為梧田站至飛云站。
(2)線路局部做了調整,建設規劃繞附一醫、大學城段線位調整為取直沿溫瑞大道路側經南白象方案;甌海區梧田廣場(不含)至上蔡(不含)段與瑞安市仙巖至新城廣場,兩段 S3 線與溫瑞快速路項目共建。瑞安塘下段由沿塘下大道敷設改為沿溫瑞快速路共通道。
(3)車輛段選址發生變化,根據溫州市人民政府專題會議紀要[2021]30 號,由建設規劃的飛云車輛段調整為麗岙車輛段。
(4)為了便于 M1 線統一,車輛選型由市域 D 型調整為市域 B 型。
總體上看,隨著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訂以及綜合交通體系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的編制和批復,溫州與瑞安之間軌道線路在市域鐵路 S3 線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 M1 線,勢必要對 S3 線的路由進行調整。市域鐵路作為組團之間的快速聯系通道,旅行速度快,線路要求更順直,站間距更大,因此 S3 線沿溫瑞大道布設,與其功能定位更吻合;城市軌道作為城市內的骨干公交系統,旅行速度慢,線路要求略低,站間距小,可以更好地服務重點片區,因此 M1 線線路繞至高教園區,并在塘下段預留了遠景線路,增加了溫瑞之間的差別化的軌道交通服務。
主要變化對照表:
車站表和車站選址圖
地鐵車型小知識(來自百度百科):
B型列車:長19.0米/節,寬2.8米。
地鐵B型列車、市域B型列車
地鐵B型列車是應用最廣的地鐵車型,近年國內新建地鐵的城市普遍采用地鐵B型列車 [27] 。B型列車適用于中大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B型車按照受流方式不同還可分為B1型車和B2型車,B1型車為第三軌供電,B2型車為接觸網供電。6輛編組時單向運能可達到3-5萬人次/小時,不同線路運營速度等級有:80km/h、100km/h、120km/h。
市域B型列車用于市域快線(市域快軌、地鐵快線)/市域(郊)鐵路,理論上存在直流和交流兩種供電方式,每節車廂可選用2~4對車門。直流市域B型列車(DC1500V)和地鐵B型列車沒有明顯的差別。只是為了滿足更高的旅行速度,市域B型車采用更大的牽引功率,為了提高乘客長途乘坐的舒適度,在座位上設計上進行了聯排調整,設計時定員載荷工況也一般僅按站立4人/m2考慮,低于市內地鐵站立6人/m2的標準。
金華軌道交通金義東線就是采用的市域B型列車
市域D型列車:長22.0米/節,寬3.3米。
市域D型列車用于市域快線(市域快軌、地鐵快線)/市域(郊)鐵路。交流供電,每節車廂可選用2~4對車門。中心城區與郊區新城或機場之間的公共交通具有客流量相對較小、出行距離較長的特征,要由更高速度等級的快線車輛來承擔。由于運行時間較長,市域快線車輛一般多采用橫排座椅布置或橫排座椅和豎排座椅混合布置方式以實現較高的乘坐舒適性。定員載荷工況一般僅按站立4人/m2考慮,低于市內地鐵站立6人/m2的標準,因此車輛總定員相對于市內地鐵車輛會有降低。
溫州軌道交通S1、S2線采用的是市域D型列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