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 6 月 3 日,日本南部的云仙山火山發生災難性噴發,造成 43 人死亡,其中包括火山學家莫里斯和卡蒂亞·克拉夫特。
這是一對因癡迷于火山研究而成為傳奇的夫妻。
25年里,他們用攝影機近距離拍攝、記錄、研究了上百座活火山。
在有限的生命里,卡蒂亞和莫里斯一次次挑戰人類與火山的極限距離,拍下了上千張火山噴發的震撼照片。
而大多數時候,他們僅用一層簡單的銀色防護服將自己與死亡隔開。
他們留下的兩百多小時視頻素材里,不止一次,噴涌而出的橙紅色巖漿在空氣中劃出弧線。他們行走在巖漿周圍,像兩個宇航員,在陽光明媚的公園里悠閑地午后起舞。
導演薩拉·多薩和編劇: 沙恩·鮑里斯 將卡蒂亞和莫里斯留下的200多小時影像記錄和采訪資料集結梳理,制作成紀錄片——
《火山摯戀》
你很難把它歸為某一類紀錄片。
比起人物傳記,影片里花了大篇幅展現卡蒂亞和莫里斯留下的火山影像。
滾燙流動的巖漿,籠罩正片天空的火山灰......
那些震撼到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奇觀,也是他們凝結一生愛情的證明。
01
火山:他和她的“第三者”
卡蒂亞和莫里斯似乎命中注定般地走在了一起。
卡蒂亞從小就是個性不羈的女孩。為此還被父母帶去專門管教叛逆女孩的學校。有一次,她求父母帶她去意大利看埃特納火山,當她看到布滿石頭和礦物質的巖漿在傍晚流竄的畫面時,她震驚于眼前的美景,仿佛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活生生的大地。
而與卡蒂亞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莫里斯,自7歲跟隨父親去過斯特龍博利火山后,就被火山勾住了魂。
12歲,他就開始獨自研究火山巖。
他的夢想是坐上有絕緣層的皮劃艇,在巖漿上漂流15公里。
聽起來就像個怪胎,也正因此,大學四年他都找不見一個交談的人。當別的同學都在忙著掛科,談戀愛時,他跑去目睹了4座火山的爆發。
直到他遇到卡蒂亞。
兩人相愛,結婚,成為了全世界350名火山學家里唯一的夫妻檔。
他們在還未冷卻的巖漿上煎雞蛋。
隔著防護手套把玩燙手的巖石
在那個年代,大概沒多少人研究火山防護裝備。于是兩個人搗鼓了個防止碎石掉落的頭套。
看起來無比笨重,感覺下一秒就要被頭套壓倒。
卡蒂亞喜歡聽火山巖的聲音。
她說:
“火山是活的,流動的,它是我的情人。”
莫里斯則喜歡近距離觀察火山爆發。
當巖漿如流水噴涌而出,仿佛下一秒就要吞噬整片大地時,他仍然拿著攝影機不斷靠近噴涌的巖漿,離得最近的時候只有50厘米。
莫里斯在采訪時說:
“我一生中最驕傲的,就是我曾親眼見證過150座火山爆發。”
“你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人。”
“除了卡蒂亞。”
卡蒂亞比他多看了20次。
他們自述看火山爆發,看過就不想走。
“一旦你看見火山爆發,你就再也離不開它了。它是如此宏偉,如此強大。”
“如同飛蛾,一生都在追逐著光。”
他們對火山的愛有時連同行都不能理解。在攝影機的鏡頭里,他們總是一前一后地穿過熔巖湖之間危險的通道,不斷翻騰的黑暗巖漿邊行走,歡呼。
即便沒有聲音,也如一部具有未來感的超現實主義浪漫電影。
由于莫爾斯使用的 16 毫米膠片不包含聲音,因此《火山摯愛》用了擬音效果和 30 多年積累的現場錄音
莫比斯確實會將自己拍攝的影像剪輯成電影。
“如果可以吃石頭,我會待在火山不下來。”
但為了積累研究經費,他和卡蒂亞每隔一段時間會從火山上下來回到家里。莫比斯負責制作電影,上綜藝節目,接受采訪。卡蒂亞則整理照片,寫書出版。
早期媒體也會更多的稱呼他們是“流浪藝人”。
但他們毫不在意,為了能一直觀察火山,他們決定不要孩子。有了孩子,便有了牽掛,就不能不管不顧地冒險了。
02
愛火山而遠離人群
是什么原因,讓卡蒂亞和莫比斯在火山面前,會近乎瘋狂地漠視自己的生命?
或許是因為卡蒂亞和莫比斯都成長于二戰后百廢待興的年代。人民反戰情緒高漲。在他們相遇后不久的1967年11月,一架美國戰機在南越邊界投下了兩顆蛇眼炸彈。隨后他們共同出現在了巴黎街頭的反戰游行隊伍之中。
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對人類權力追求的感到不安與失望,轉而陷入對自然與火山的極致熱戀。
在一座座即將噴發的火山上,卡蒂亞和莫比斯傾盡所有的愛著彼此,也愛著大自然里迷人的顫動。
片中有一段旁白這樣發問:
“是什么讓地球的心臟跳動?讓它的血液流動?”話音剛落,畫面轉向一對在風暴下跳舞的剪影。
聽起來有些肉麻,但我們能從這里開始試著理解卡蒂亞和莫比斯的癡迷,對于他們而言,人類是如此微不足道。我們的生活在大自然面前,也只是一塊巨大、冰冷巖石上的一粒灰燼。
確實,早期兩人攝影機記錄的多為火山噴發的迷人奇觀。但到了1980年,他們的朋友在圣海倫斯火山噴發中喪生。1985年,內瓦多·德·魯伊斯火山爆發導致23000余人喪生后,他們逐漸意識火山對于人類的危險性。
他們發現即使用客觀數據,提前預警當地政府也毫無用處,必須用實地拍攝的火山噴發影像,才能讓人們了解這一災難的嚴重性。
于是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卡蒂亞和莫比斯開始制作火山避險影片,以此希望將火山的嚴重危害普及全世界。
他們的鏡頭也不再只對準火山,還有被火山噴發摧毀的村莊,哭泣的孩童,清掃的男人,動物尸骨旁長出的綠植......
他們因為愛火山而遠離人群,卻又為了保護人類而葬身于火山。
03
為保護人類而葬身于火山
《火山摯戀》更像一首愛的挽歌——
兩個命中注定相遇的人,因為共同熱愛的事物走在一起。即便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的故事將如何結束。
1991年6月2日,就在云仙岳火山噴發的前一天。卡蒂亞和莫里斯決定從觀測點離開,去更近的位置觀測火山。
“我從不害怕,因為我在23年中看到了如此多的火山噴發,即使我明天死去,我也不在乎。”
莫里斯一邊擺弄攝影機一邊對記者說。
而他的愛人在他身旁,靜靜地看著他。
一天后,火山噴發出的碎屑流吞沒了整個觀測點,被遺落在觀測點的攝影機,記錄下了一個倉皇逃生人影的畫面。
然而,這段畫面并沒有給影片其余部分投下憂郁的陰影,反而讓人有一種平靜的感覺。
他們似乎早已做好有一天會葬身火山的準備。
根據涌浪附近的地面痕跡顯示,死亡時莫里斯與卡地亞依偎在一起。他們留下的遺物不多,一臺攝影機,與一只時間永遠停留在下午4點18分的手表。
比起喪命于火山這種說法,他們更像是主動走進火山,永遠與火山永遠擁抱在了一起。
在他們離世的短短十幾天后,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發生震動。多虧了卡蒂亞和莫里斯的火山教育影片,政府相當正視這些警告跡象,迅速撤離了5.8萬民眾,才讓這場菲律賓有史以來最大火山噴發損失降到最低。
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上映半年后,由赫爾佐格執導的另一部相同題材紀錄片《心火:寫給火山夫婦的安魂曲》也隨即上映。
在卡蒂亞和莫里斯離世30年后,兩部有關他們的影片相繼上映,未免有些巧合。
比起《火山摯戀》,赫爾佐格的《心火》少了些故事性,力圖用準確,克制的解說和宏大配樂,展現卡蒂亞和莫里斯面對火山這一可怕力量時表現出一種冷靜、近乎宿命論的敬畏。
但無論哪一部電影,你都能從中感受到卡蒂亞和莫里斯對他們傾盡畢生追隨著每一座噴發的火山,炙熱而極致的愛。
- THE END-
點擊關注"場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