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潁淮】第59期
作者:張華東
(本欄目每周五下午4點推出)
(接上期)在李建中留存的墨跡中,《土母帖》、《同年帖》、《貴宅帖》、《屯田帖》、《左右帖》、《齊與帖》為其傳世的典型的書法作品,合稱為《西臺六帖》,其中《土母帖》影響最大,是他存世墨跡中最具典型、最循規(guī)蹈矩的,也是最能見他深湛書法功底的神品,因此,此帖為后世所尊重。其用筆沉穩(wěn),法度謹嚴,有歐陽詢神韻,清麗圓熟,姿態(tài)橫生,同時又有“二王”之法。
《同年帖》又稱《金部帖》、《披風帖》,這是他寫給“金部”同榜科舉的一封信。此帖書法用筆蒼老厚重、豐腴,有圓轉飄逸之姿。后人評價說:“西臺書法去唐人未遠,猶有唐人余風”。雖然師唐之法規(guī),汲魏晉之率真,其書風開宋人“尚意”之先聲。這是李建中書法在北宋初期能夠引領宋“尚意”先聲的作用。而《貴宅帖》是李建中64歲時所作,其書風沉著樸茂,具有“風骨駿整,骨肉停勻”的美感。明代劉日升在其后題詩稱其書有“鐘王法度”,足以令后學者效法。
《貴宅帖》
李建中在當時影響是很大的,宋高宗趙構《翰墨志》稱:“本朝承五季之后,無復字畫可稱,至太宗皇帝始搜羅法書,備盡求訪,當時以李建中字形瘦健,姑得時譽,猶恨絕無異”。北宋黃伯恩《東觀余論》稱:“西臺本學王大令(獻之)書,而拘攣若此,猶韓非之學黃老,李斯之師荀卿也。然觀筆勢尚有先賢風氣,固自佳”。
我們從李建中的作品中看,他早期主要以歐陽詢?yōu)橹鳎心暌院笤偃》佌媲洌麑W與顏進行完美的融合,寫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特征的書法藝術。
李建中所處的時代,也正是書法藝術發(fā)展逐步趨于平緩的時期。隋唐以降,五代十國的動蕩,其實這個階段道教以及禪宗思想慢慢的影響著當時文人士大們的思想。北宋的誕生時代,是由于興盛一時的唐代覆滅,五代十國之亂世,半個世紀的武裝割據(jù),利益爭奪,混戰(zhàn)不休,民不聊生。后周大將趙匡胤發(fā)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一統(tǒng)河山,結束了五代十國之亂,但由于宋剛剛建立,一切都是重新開始,政治、經(jīng)濟都是從一個亂世中慢慢整合,因此對于文化藝術方面還不能提到重要議程,文采沒落,書壇凋敝,這是當時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
但宋建國后,逐漸出現(xiàn)了重文輕武的現(xiàn)象,這對推動文化藝術的發(fā)展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來自五代十國的降臣們仕宋,而登上了宋初書壇的書法家們給宋朝書法藝術的興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些降臣書法家中最值得提到的即是來自于蜀國的李建中,他的書法承繼“二王”之余緒,為開宋人“尚意”書法起到重要作用。李建中恬于榮利,與世無爭,因此他的筆下也彰顯著平淡和虛靜,他的這種書法風格,也正是其人格的真實反映,“詩如其人,字如其人”,在他的作品中能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李建中書法以肥厚之姿而著稱于世,取法“二王”、顏氏之精髓,雖以復古的心態(tài),然卻能巧構新體,厚實之肌,端莊之中不乏意趣,點畫飛動、圓轉,沉穩(wěn)有力而不刻意求法,這是他內心追求的一種變化和革故鼎新的一種精神,他的這種精神和思想對宋代“尚意”書法發(fā)展起到很好的啟示和引導。
《寵書聿至帖》
北宋初期的書法家們,雖然他們受唐人的影響很大,但在學習書法中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可選。晉人之韻,唐人之法,在自盛唐以來,特別在以顏真卿為代表的書法籠罩,以及唐代社會的審美思想所左右,其書法審美也多承襲著中唐以后以豐肥為美的觀念。而李建中在經(jīng)歷的五代到宋的歷史變遷,將魏晉及唐代的書法風格進行重新梳理和審視,在學習唐代風格的同時,更去深刻體會晉人的雅逸恬淡而蘊藉士林之風的精神所在,因此,在他的書法中,既能體現(xiàn)出唐人雄厚碩壯之勢,又有晉人之神秀,成為了繼五代楊凝式之后的,能引領宋初書風回歸晉人之嫻雅之風的重要人物,他的這一書學思想和理念,一直影響到蔡襄。
李建中在當時非常受人推崇的,宋皇室的趙大年也是一位藝術修養(yǎng)極高的人,他在《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九載:“國初五代無能書者,惟西臺一人而已,信為奇跡耳”。可見他將李建中奉為宋初的書壇領袖,所以說,李建中對宋人開拓尚意與晉唐之精神渾融一體,給宋人追求以意趣的新的審美思想探索了一條道路,他的思想只到蔡襄,對傳統(tǒng)理念的學習和融入,并追求一種精神意趣的東西表現(xiàn)于書法之中,這種境界導致了蘇軾、黃庭堅等反叛傳統(tǒng)而自立新風,才出現(xiàn)了宋朝“蘇黃米蔡”四家尚意書風統(tǒng)領著書壇。
在以“尚意”為主流書風的宋代,書法家們推崇和贊賞的就是一種純真和自然,“道法自然”是他們美學創(chuàng)作的理念。在書法實踐中,他們充盈著對自然品格的追求。而李建中作為一名封建士大夫,他無法擺脫世俗的羈絆,但他一直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心靈上的自由,這種思想也自然地反映出在他的審美趣味之中,所以在他晚年,歸隱也成為她唯一的精神追求。他在詩中寫道:“欲邀丘壑老,靜坐樵魚師。顥氣流丹田,尺宅分品位。寥寥洞府境,落落煙霞意。金簡題上青,與茲塵土異”。后來他過著瀟灑自在的嫻靜生活,他的這種生活狀態(tài),也使得他書法中流露出一種意趣的和自然之態(tài)。
李建中書《千字文》
作為宋初的書法家,由于他處的歷史階段,其書法主要淵源于“二王”與唐人,雖然其精神面貌依然歸屬于唐代風格的一種延續(xù),但他處于由唐入宋的十字路口,而且在洛陽之時,對楊凝式的追摹,故而他也成為對宋代尚意書風探索的先鋒,他的這種對“尚意”的探索,也正是對唐代書法序列的一個終結。
在中國書法史上,李建中在宋初的位置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是首屈一指的人物,而且他所處的階段也無疑是它成為在中國書法史上由唐入宋的平穩(wěn)過渡,并將“尚意”這一思想的萌芽初現(xiàn)端倪。
處于唐宋之間的李建中,在書法史上是最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特別對宋初“尚意”書風的形成有重大啟示。他是書法由唐入宋樞紐性的人物,是五代書法向宋代書法過渡的關鍵性人物,同時也更是宋代書法文人化的重要推動者,他開啟了“宋四家”書法藝術繁榮時代的前奏,因此李建中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