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高畑勛和宮崎駿來到中國,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觀看了中國第一部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被濃墨重彩的國產動畫震撼到直呼:“看的時候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動畫不僅僅給高畑勛和宮崎駿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于一代中國人來說,看上美廠的動畫,就是童年不可缺少的記憶。
畢竟那個年代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誕生過太多經典的故事。
像是驚艷世界的《大鬧天宮》;嫉惡如仇、凜然正氣的《哪吒鬧海》,還有維護正義的《黑貓警長》......
然而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逐漸沉寂,曾經的動畫大師一一遠去,人們提起國產動畫,總會因低齡幼稚遭人詬病。
毫無疑問,這兩天刷爆小破站的動畫《中國奇譚》讓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高調回歸。
這部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陳廖宇擔任總指導的動畫短篇集《中國奇譚》,在豆瓣一開分就高達9.5,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片中聯合十位導演,制作八個不同的故事。既有中國傳統神話,也有充滿中式奇幻的志怪傳說。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用作品證明了自己的生命力,讓人忍不住感嘆:
“久違了,上美。”
01
《小妖怪的夏天》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故事雖然取材于《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的剪影頗有動畫版《西游記》感覺。
還請來了86版央視《西游記》中唐僧的配音演員張云明。
但導演於水并沒打算繼續講齊天大圣的故事,而是讓不起眼的小豬妖成為主角,英文片名“nobody”既是主題。
講述了底層小妖怪們為了實現大王抓唐僧、吃唐僧肉的終極目標,被當成炮灰受盡折磨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故事中很多情節和對白的設計都非常寫實,身為打工人的V姐在看的時候代入感拉滿。
比如作為妖怪里的最底層,小豬妖被熊教頭等小領導支使的團團轉,即使大王對他們畫的餅只是“有功的可以喝一勺唐僧肉湯”。
大王要一千只箭,小豬妖就得和其它小妖怪們砍一整天的竹子。小豬妖發揮聰明才智,改良了箭,卻被小領導熊教頭一句“你在教我做事?”打了回去,不得不重新趕工。
這還沒完,惱羞成怒的“小領導”熊教頭還給小豬妖增加了不可能完成的KPI——一晚上準備1000斤柴火。
像極了在工作中那種拿根雞毛當令箭,處處刁難的領導。
好不容易準備好1000斤柴火,剛準備休息的小豬妖又被叫去刷油鍋,陳年油鍋擦不干凈,熊教頭直接拿小豬妖當作擦鍋工具,油鍋干凈了,小豬妖也遍體鱗傷,身體和精神都被萬惡的熊教頭榨干,一滴也不剩了。
小豬妖很痛苦,可在母親面前還是報喜不報憂。
畢竟在母親眼里能“跟著大王混”是份好工作,自然工作忙碌也被看成“得到大王重視”。
母親不懂工作,但確是唯一關心他的人,發現他開始脫發、操心他沒好好喝水、叮囑他工作要再多幾分努力。
每一句對話都戳中了離家闖蕩的社畜心里。
雖然是講妖的故事,卻用一個片段就展現出中國式家庭的常態。
看完動畫你很難不對小豬妖這樣在職場努力奔波卻仍然不受待見,在家人面前還要裝作堅強的小人物產生共情。
這個世界需要孫悟空,但無論在哪里,像小豬妖這樣的nobody才占大多數,就像導演於水所說 :
“大圣有大圣的精彩,但小妖也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故事。”
最 后小豬妖心中的善良終于爆發,他轉身舍命般跑向唐僧師徒四人,想要告訴他們不要落入妖怪的陷阱。
而小豬妖眼里威風凜凜的大王、最高機密般的陷阱,在猴哥等人眼中就是逗小孩的玩具,一棍下去,妖怪統統嗚呼。
片尾的反轉也很精彩,你猴哥不愧是你猴哥,始終守護著平凡和正義。相信無論成年人和小朋友看完都能飚出淚花。
世界沉沉浮浮,但請永遠不要熄滅心中那團火
02
《鵝鵝鵝》
與第一集畫面可愛風趣不同的是,第二集《鵝鵝鵝》卻畫風突變,故事晦澀隱喻,是被總導演陳廖宇評價為8部短片中“個體特色最突出”的一部。
也是目前播出的三集里V姐最喜歡的一部。
故事講述了一位送貨郎背著兩只鵝巧遇一位腿部受傷的狐妖公子,在鵝山中光怪陸離的經歷。
狐妖書生請求送貨郎將他背上山頂,貨郎雖然害怕,但依舊照做了。
到了山頂,為了報答貨郎,狐妖請貨郎喝酒。又從嘴里請出他的心上人兔妖為貨郎斟酒。
酒過三巡,兔妖看狐妖書生已經酣睡過去,才告訴貨郎她另有心上人,便也從嘴里請出了自己的心上人豬妖,并且讓貨郎不要告訴狐妖書生。
沒想到剛出現的豬妖,也從嘴里吐出心上人鵝妖。
眼看鵝妖婀娜美麗,貨郎愛上了鵝妖,但先前看到的種種背叛讓他猶豫不決,最終他控制不住情感,想要讓鵝妖做自己的心上人。
但睡醒的狐妖一張嘴,就吸走了剛才發生的一切。
聽描述是不是覺得一頭霧水?
其實《鵝鵝鵝》取材自南朝梁史家吳均的小說集《續齊諧記》中《鵝籠書生》片段。
而《鵝籠書生》改編自更早的志怪小說《外國道人》。
《外國道人》又改編自東吳來華傳教的天竺僧人康僧會所著的佛教經典寓言《舊雜譬喻經》,可見這個故事經久不衰,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但《舊雜譬喻經》中其實只講到了兔妖吐出豬妖,便戛然而止,整個故事暗含印度佛教對女性否定的態度。在幾經改編傳入中國后,故事本身早已不再是針對女性的道德戒律,而是充滿對人性的思考,以及用中式志怪來解讀占有欲和謊言。
每一個被吞下的人,都迷失在了欲望中。他們既被占有,又占有著別人。欺騙對方,也被對方欺騙。
當謊言被戳破,到頭來黃粱一夢其實也終歸是一場空。
影片結尾貨郎余生都尋找狐貍的蹤跡,像是被困住了
當然,這只是V姐個人的理解。這部短片充分展現了中式的意境,全片雖然沒有一句臺詞,卻在水墨畫和大段留白中,讓我們有更多想象的空間。
90后的朋友可能發現《鵝鵝鵝》畫風有點眼熟,其實導演胡睿是《天書奇譚》的粉絲,很多畫面和角色設定都參考了《 天書奇譚 》的風格,也算是片中一個小彩蛋。
03
《林林》
第三集從2D轉為3D動畫。講述的是人和狼的故事。
以人形出現的小狼林林不聽狼媽勸告,試圖和獵人小孩做朋友。而這一切都在獵人一句“她和我們不一樣”中化為泡影。
獵人這種非善即惡、非人即妖的狹隘觀念,最終導致了多少年后只剩林林與其子隔河相望的悲劇性結局。
不過仔細看動畫里,人踩出來的是狼的腳印,狼變成人踩出來人腳印;狼住在有人類壁畫的洞穴,獵人卻披著動物皮像狼。
所以,到底誰和誰不一樣?
故事整體包含了對環保、動保的思考,也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很多人看完覺得和前兩部相比,這是一個不那么“中式”的故事。
尤其是獵人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做法,其實和中華文化從古至今的大同思想相違和。
B站已經有對這部動畫短片各種不同解讀,包括上一部《鵝鵝鵝》的解讀,我覺得都挺有意思的。也恰好也體現出這部動畫的價值,正如《葫蘆兄弟》導演胡進慶所言:
“一部好的動畫片,應該有趣、驚險、幽默,但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內涵。”
意義都是人賦予的,世界并無標準答案,正如宇宙本身并無意義,世間萬物皆為爆炸后的余燼一樣。
這也正是《中國奇譚》出彩的一點,八個故事由不同的團隊制作,從水墨畫到2D再到3D,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聲音。
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建立,就此拉開了中國動畫驚艷的序幕。
作為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動畫制片廠,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創造了近500多部作品,獲得了近200項國內外大獎,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然而擔任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第一任廠長的特偉卻堅持:
“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
六十多年后的今天,雖然《中國奇譚》只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動畫制作由八個工作室完成,但能看到國產動畫在所有中國動畫人的努力下遍地開花,不失為一種傳承。
對了,V姐特別期待第四集《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導演是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動畫數字藝術學院的劉毛寧。
幾年前我曾推薦過他的畢業作品(點擊下劃線文字即可觀看),收到廣大朋友一致好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看看~
- THE END-
點擊關注"場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