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合肥,莊墓圓子可謂是遠近聞名,每年過年前,家家戶戶幾乎都會炸圓子,圓子的種類很多,糯米圓子、掛面圓子,其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莊墓圓子了。莊墓,是合肥市長豐縣的一個地名——莊墓鎮。據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莊墓當地就有制作圓子的傳統了。長豐縣的莊墓圓子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始由春秋楚莊王時莊墓人創制,所以被稱為"莊墓圓子"。它有晶瑩剔透的外表,還有飽滿豐富的餡兒料,咬一口,香汁四溢,柔嫩爽口。
莊墓圓子
圓子又叫大元寶,是中國許多地方過年必備的食品之一,被賦予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在長豐,圓子也是家家戶戶鐘愛的美食,有糯米圓子、掛面圓子、燒餅圓子、綠豆圓子等,但最負盛名的還是莊墓圓子。區別于普通的園子,莊墓圓子,軟而不爛,油而不膩。晶瑩剔透的外表里藏著飽滿豐富的餡兒。咬一口,香汁四溢,是聲名遠揚的美味佳肴。長豐民間有“無圓不成席”之說,莊墓圓子成了當地婚喪嫁娶的必備菜。莊墓圓子最大特點是“講究”,做的“講究”,吃的也“講究”。比如在結婚喜宴上,一盤圓子上桌了,此時卻不能動筷子進口,必須等到新郎新娘前來謝客,才能品嘗。過年過節,或有時家里來了多年未見的親友,也要上一盤圓子,以示對客人的尊重。也寓意團團圓圓、美滿幸福,祥和之氣,油然而生。
莊墓圓子
莊墓圓子制作方法也比較獨特,它的餡是用薄薄的面餅碾碎成“饃饃須”后,再與主餡料及其他佐料一起混合組配而成,說起來簡單,但想做得很好還真不容易。
首先選料要仔細,要選上等五花肉,煮七八成熟后,剁成細肉丁,將其拌入蔥、蒜、姜、鹽等佐料后,與‘饃饃須’攪拌在一起,饃饃要用上等面粉做的。用手搓成湯圓狀,放在綠豆粉中滾一次,丟到開水鍋里氽一下,撈起來冷卻即可。
莊墓圓子上餐桌之前,還需要蒸一下,蒸后的莊墓圓子,與眾不同,因其外裹綠豆粉,經氽、蒸后,圓子色澤清爽,夾起起拉絲、放下后渾圓,柔而不爛,肥而不膩。然后放進煮沸的開水鍋里煮一下,用帶有小漏洞的“絲勺”撈上來放在白菜葉上冷卻,這樣一系列的工序完成之后,圓子即成型了。
莊墓圓子蒸時更講究烹調工藝。水沸騰之后,把圓子輕放在鋪有紗布或千張的蒸籠上,蓋上鍋蓋,旺火燒二十分鐘左右,中間點一次井水,即可上桌。這樣,端上餐桌食用時,圓子質軟不硬,甜滑潤喉,用筷子夾起即使成橢圓或長條形,輕易也不會破碎露餡。
莊墓圓子
莊墓圓子也許是象征團團圓圓,圓圓滿滿的原因,在安徽過年,是一定要吃丸子的,桌子上一定有一碗紅燒或者清燉的,只是大小口味各不相同,成為一種傳統食物。如今只有傳統的口味與風俗,才能勾起人們心底的年味。莊墓圓子因為是蒸熟的,所以外表晶瑩、油亮可愛。最神奇的是,入口潤潤的,滑而不膩。而莊墓圓子的最大特色可以用“夾起修長、放下渾圓、柔而不爛” 這十二個字來形容。之所以能做到形狀如此美味,自然有其制作的妙處。
在當地吃圓子頗有些講究:婚宴時,圓子上桌先不得食用,需新人敬酒后才能品嘗;喪事已然,需東家謝客后方可動筷。每逢節慶或貴客光臨,桌上一般都會備一盤圓子,寓“團圓”之意,亦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如今,為滿足各地不同食客的口味,莊墓圓子品種也更加豐富,有牛肉圓子、豬肉圓子、薺菜圓子、雞肉圓子更多餡料選擇。小伙伴們,合肥美食“莊墓圓子”,你吃過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