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問青年說》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出品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學研究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不斷深化,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隨著元宇宙融入各行各業,產業交融成為各個領域高度關注的核心命題。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它離我們還有多遠?青年問青年說,青年科學家和你一起尋找答案。
首先提問的是大學生高穎:我想請教一下元宇宙的技術建設是從哪些角度和方面推進,可以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領域?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黃懷波回答了學生的問題:
元宇宙的主要技術包括交互技術、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網絡及運算技術等。其中交互技術為用戶提供沉浸式體驗,區塊鏈技術保障元宇宙虛擬資產的去中心化流轉和安全交易。人工智能技術是元宇宙自主運行的技術支撐,在元宇宙中無處不在。物聯網提供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接口,網絡和運算技術保證元宇宙高同步、低延時運行。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特別副研究員、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范敬凡也回答了這個問題:
它本質上是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一個橋梁,在娛樂、教育、工業、軍事、醫療行業都有很多實際的應用。以我們團隊所從事的智慧醫療方向研究為例,元宇宙技術能夠幫助醫生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像打開透視眼一樣,通過數字孿生等方法把一些看不到的重要組織器官增強呈現在醫生的視野當中。不僅如此,再結合多終端的通信和交互技術,在高度智能化引導下的遠程手術也成為了可能。
接下來,大學生唐雅晴提問:元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關系該如何調節?人們的社交方式與性格,甚至生理狀態是否會隨之而發生轉變?
這個問題,范敬凡的回答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關系這個問題涉及很多層面的問題,在構造技術層面我們希望的是盡可能真實地捕捉并還原真實場景,最終高逼真度地呈現給用戶,這一過程我們追求的是栩栩如生地復刻現實世界,像現在很熱門的數字人、數字孿生技術都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但其實從技術上,目前所有人工智能技術都還是依賴人的既定目標進行訓練,真正意義的機器意識目前還并不存在,所以我認為短期內應該不會有改變大家傳統生活方式的技術出現。
唐雅晴提出了下一個問題:元宇宙將如何協同工作,其中的數據和信息安全又如何保障?
黃懷波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元宇宙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形態,人們能夠以虛擬形象在元宇宙開展一天的工作,通過沉浸式的工作體驗、“面對面”式的溝通協作帶來效率和創造力的提升。
在元宇宙中,數據交互是去中心化的,無法更改,只對需要的用戶有用,從而保障數據和信息安全。在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還需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建立合理的法律監管體系,創建完善的硬件和軟件安全體系,來確保用戶數據和信息的安全性。
接下來是大學生鄭曉孜的提問:5G技術的發展會對未來元宇宙帶來什么影響?(00:12—00:20)中國對比世界主要國家,在發展元宇宙方面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這個問題,黃懷波的解釋是:5G帶寬與傳輸速率的提升能有效減小時延并降低VR設備的眩暈感,使用戶獲得實時、流暢的完美體驗,實現在元宇宙幾乎零延時地穿梭互動。中國的主要優勢在于人工智能驅動下數據和算力資源豐富,為發展元宇宙算法提供了良好基礎。中國在5G技術方面的優勢,也為突破元宇宙的延時瓶頸提供了良好條件。
最后一個問題由大學生高穎提出:新一代的元宇宙人才如何培養?
范敬凡對此作出解答:“無論是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計算機視覺還是人工智能,每一個學科下都有無數的研究點,把一個方向做專做深,最后再通過多學科多團隊的交叉,才能形成完整的產品鏈和產業鏈。”
微信編輯:張渺
記者:張渺王榮華
美編:王忻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