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房銷售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5月13日,信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于加強商品房預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到按“新老有別”的原則在中心城區推行現房銷售,文件印發后新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需達到主體封頂方可申報預售許可;文件印發后新出讓土地,一律實行現房銷售。
商品房預售制度,是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的產物,隨著行業發展整體降速、預售制弊端日漸暴露,探索現房銷售成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2022年末以來,全國超30個省(市)出臺現房銷售相關政策,助力買房“所見即所得”。
值得注意的是,預售制的調整并非“一蹴而就”,涉及政府土地出讓、房企資金壓力、金融配套政策等多個問題。業內認為,現房銷售的推進節奏,可參照各地商品房庫存規模,在庫存量大的地區先行試點,改善市場供需結構,庫存較小的地區則要精準把握力度。
“新老有別”推進現房銷售
近日,河南省信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披露了一份文件,引發業內關注。官網信息顯示,該局起草了《關于加強商品房預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試行)》,現將其面向社會公示,公開征集意見。
文件顯示,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抓好房地產市場化風險、去庫存、控增量工作,保持合理的住宅去化周期,動態調整住房供應節奏,現制定如下工作措施:
一是,嚴控預售許可條件。按照“新老有別”的原則,對已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投入開發建設的資金達到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5%以上”時可申報商品房預售許可,或按照河南相關條例,“工程進度達到設計形象進度的二分之一以上”時,申報商品房預售許可。
對于文件印發后新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施工進度需達到主體封頂方可申報商品房預售許可。文件印發后新出讓土地開發的商品房,一律實行現房銷售。
“信陽發文明確,在中心城區新出讓地塊推行現房銷售,是近期全國首個明確全面落實現房銷售的城市。”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
二是,嚴格預售資金繳存。商品房預售資金(即購房款)存入監管賬戶設置為網簽備案前置環節。開發企業按規定在商品房買賣合同、個人住房貸款合同中注明監管賬戶賬號為首付款、按揭貸款等到賬賬號,確保專戶專存。不按規定繳存的,鎖定開發企業商品房網簽備案功能。
同時,規范預售資金使用。監管賬戶中重點監管資金專項用于開發項目工程建設費用,嚴格按照建設進度撥付節點及合同約定,經審批由監管賬戶直接撥付至項目施工單位、材料設備供應等單位賬戶,確保專款專用;屬于一般監管資金的,可由開發企業提取和使用。
文件還明確,嚴格實行項目開發公司制。項目開發公司依法行使獨立法人權利,企業總部履行投資人責任。項目交付前,嚴禁投資人違規抽調、挪用項目開發公司銷售、融資等資金,嚴禁抽逃出資或提前分紅。嚴格落實使用自有資金購地,禁止“空手套白狼”。
去年年底,河南省人民政府曾發文提到,全方位提振住房消費,取消商品住房限制政策,鼓勵開展現房銷售。如今當地的信陽宣布落實現房銷售,對其樓市有何影響?
“對購房者而言,可以降低購房風險,建筑質量所見即所得,避免了傳統期房銷售中交房‘貨不對板’以及爛尾的風險。”陳文靜表示,房企在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等環節則將更加注重品質,更加考驗企業的產品力,高產品力、強品牌力的企業發展機遇或將更大。
從市場運行層面而言,“信陽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庫存去化壓力較大,目前不少新房項目已經處于現房銷售狀態,新政落地對信陽短期市場運行的影響整體或較小。”陳文靜認為。
她表示,近幾年信陽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土拍市場表現亦偏弱,多數地塊由地方國資底價獲取。2025年1~4月,信陽市本級僅成交1宗涉宅用地,處在近年同期低位。整體來看,現房銷售政策的推出,對于信陽房地產市場的短期影響或相對較小。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新出讓土地開發的商品房,都要采取現房銷售,此類政策對開發商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房企拿地時需要客觀評估,更好把握拿地的性價比和財務測算。
業內:現房銷售或“小步慢跑”落地
現房銷售政策探索背后,本質是對商品房預售制度“廢存”的爭議。
自1994年《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頒布以來,預售制在我國實施已長達30年。過往行業擴張期,預售制度下房企能加大經營杠桿,加快資金周轉,擴大銷售規模;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預售制度能加快開發周轉效率,提高房企拿地積極性,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在這30年時間里,預售制度更多承擔的是,給城市建設融資、給住房供給融資,以應對快速城市化、工業化背景下的資金需求。“沒有預售,就沒有快速推進的城市化、超常規的房地產發展、超常規的招商引資。”
但是,當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過去,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預售制也到了亟需優化的時刻。
“預售制為行業規模擴張、城鎮化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制度背后也潛藏風險,樓盤爛尾、開發商延期交付、房屋質量不佳等負面效應日益顯現,相關問題亟待解決。預售制改革的提出,對行業后續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國泰君安研報表示。
西南證券表示,預售模式帶來的高負債經營,為房企交付問題埋下隱患,同時存在挪用預售資金的弊端。部分開發商預售回籠資金后并非投入施工完成交付,而是開始新一輪拿地,不斷增加交付壓力。
據中指不完全監測,2022年末以來,全國已有超30個省(市)出臺現房銷售相關政策。其中,海南2020年3月后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宅,均已實行現房銷售,至今已落地超5年時間,是首個落實現房銷售的省份。合肥、鄭州、長沙等地也對部分項目進行現房銷售試點。
另有多地出臺現房銷售配套支持政策,如贛州多區縣延長現房銷售項目土地出讓金繳納期限,九江多區縣對購買現房銷售項目的購房者進行契稅補貼,山東多地提高購買現房的公積金貸款額度。
2025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推進商品住房銷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現房銷售,優化預售資金監管”,現房銷售成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
推進現房銷售是行業大趨勢,但在推進節奏、以及配套政策上,還需謹慎且精準地進行。
國金證券表示,現房銷售意味著資金回籠滯后,而與之相配套的各類政策尤其融資政策尚未明晰,短期會加大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將提升房企拿地門檻,加大土地出讓難度,進一步加大地方財政壓力,短期可能會在“因城施策”的框架下“小步慢跑”落地。
在實際推進落地時,也需出臺配套的供需政策。供給端比如,項目緩繳土地出讓金、簡化現房審批驗收程序、給予項目融資支持(提升開發貸比例、降低開發貸利率等)、緩繳免繳部分規費稅費等;需求端比如,支持一手現房帶押過戶、購買現房貸款額度上浮等。
陳文靜也認為,在庫存量大的地區試點現房銷售,有助于控制供應規模,直接改善市場供需結構,有利于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構建。但對部分庫存量較小的地區來說,現房銷售后短期新增供應將減少,或影響市場供需平衡,這些地方需要地方精準把控推進節奏和力度。
“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必然是期房與現房并存的時代。”李宇嘉認為,一方面,現房銷售的新模式,必然是對新出讓地塊而言,當下多數城市還存在大量已出讓、未開發地塊。此外,在樓市止跌回穩的關鍵期,新政策也不會“一刀切”過渡,還是會給企業一定選擇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