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2022年8月31日,“德爾塔克戎”毒株首次在南非發現。“德爾塔克戎”毒株,國際分類命名為XAY.2。今年1月6日泰國衛生部證實檢出首例此型毒株;1月19日,中國疾控中心研究院表示:中國尚沒有檢測出德爾塔克戎變異株,且目前沒有關于該病毒的足夠數據。
2. 一項發表在medrxiv的研究表明,德爾塔克戎在與奧密克戎的競爭中似乎沒有優勢。世衛組織發言人克里斯蒂安·林德邁爾也在1月18日表示,基于有限的數據,XAY.2變異株目前尚未被觀察到有明顯的生長優勢,也未展現出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和更嚴重的致病能力,針對其他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保護措施也可適用于對該變異株的防護。3. 德爾塔克戎的疫苗抵抗特性可能更接近于奧密克戎,并且按照德爾塔克戎的樣本上升速度,它不太可能在全球范圍內產生重大影響。新冠病毒的重組本身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次泰國的德爾塔克戎是值得監測的變異體,將來也可能會有更多出來。目前大家并不需要為之恐慌,這次的病毒變異株可能是曇花一現。
春節前,又來了個新毒株:德爾塔克戎?!1月6日,泰國衛生部證實,該國檢出首例“德爾塔克戎”毒株,該毒株是奧密克戎變異株BA.4、BA.5和德爾塔變異株AY.45的重組體,國際分類命名為XAY.2。該毒株于2022年8月31日首次在南非發現,目前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監測到。2022年12月以來,以丹麥為主的極少數國家呈升高趨勢。1月19日,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表示,目前中國尚沒有監測到“德爾塔克戎”變異株。目前還沒有關于該病毒傳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足夠數據。該消息引發不少關注,有媒體發出“雙毒合璧再升級?”的疑問,也有不少聲音關注該毒株可能對中國國內疫情產生何種影響。公眾擔憂新型毒株輸入會引發新的感染,德爾塔克戎變異株和德爾塔有關系嗎?我們是否需要擔心?
新冠病毒的突變/ 基因重組怎么回事?為什么會不斷變異?先講講一些基礎知識。新冠病毒本身的結構往簡單里說,就是核酸加上外面一個蛋白質外殼。而新冠病毒的蛋白質又分為結構蛋白(structure protein)和非結構蛋白(nonstructure protein,縮寫就是nsp)兩部分。結構蛋白就是我們聽得比較多的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衣殼蛋白N這四種,它們是構成病毒顆粒所必須的蛋白質,而非結構蛋白有十幾種,它們是病毒基因組編碼的、在病毒復制過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是不結合于病毒顆粒中的蛋白質。 咱們要是把新冠病毒的RNA拍扁了,就會發現很長的一節ORF1a/b基因,然后較長一節S基因。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做過核酸檢測(RT-PCR),核酸檢測的最重要靶序列之一就是新冠病毒相對保守的ORF1a/b區域,幾個變異體的突變都不影響核酸檢測。
▎圖/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克里斯蒂安·林德邁爾1月18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2022年8月31日至2023年1月17日期間,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共接到來自不同國家提交的共456例XAY.2樣本。基于有限的數據,XAY.2變異株目前尚未被觀察到有明顯的生長優勢,也未展現出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和更嚴重的致病能力,針對其他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保護措施也可適用于對該變異株的防護。
▎圖/新冠疫情初起以來,病毒已經發生了成千上萬次大大小小的突變.病毒變異將演變到什么程度,目前很難預測,因為不光是變異毒株的數量,還涉及傳染性、危害力、免疫的有效時間長短等各種因素。
遏制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層出不窮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減少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因為每次新的感染就是病毒發生變異改變行為的機會。
新冠病毒為什么會突變?
接下來,咱們再說說新冠病毒的突變/ 基因重組是怎么回事。用流感病毒舉例說明。流感病毒的突變是過去研究得比較多的。和新冠所屬的冠狀病毒不同,流感病毒會通過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和抗原轉換(antigenic shift)的方式發生改變。
▎圖/奧密克戎 —— 當前各種變體之母奧密克戎變異株最初于11月11日在南非鄰國博茨瓦納首次發現,3天后,14日,南非記錄了全球首個B.1.1.529感染病例。11月25日,南非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宣布確認這一最新變異毒株,稱這種變異株具有高感染力和疫苗難以起作用的免疫逃避風險。
WHO 11月26日將Omicron (奧密克戎)列入“值得關切”變異毒株。據南非流行病應對和創新中心主任圖利奧·德奧利維拉(Tulio de Oliveira)教授在11月一次吹風會上介紹說,總共有 50 種突變,刺突蛋白有 30 多種突變。刺突蛋白是病毒借以侵入人體細胞大門的鑰匙,也是大部分疫苗針對的標靶。奧密克戎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突變最多、程度最深的變異毒株,與原始新冠病毒和之前流行的主要變異株差別非常大。
流感病毒的基因組由8個獨立的RNA片段組成。簡單來說,抗原漂移是流感病毒在復制過程中,隨機出現的復制錯誤(點突變)逐漸累積起來,導致表面抗原改變;而抗原轉換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流感病毒在同時感染一個個體時,基因組出現交換和重配(reassortment)引起的巨大變化。抗原漂移是流感病毒基因的微小變化,導致病毒表面蛋白的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的改變(你聽過的什么H1N1、H7N9,指的就是這倆糖蛋白的不同)。當抗原漂移不斷累積,我們的免疫系統可能無法識別抗原并預防新的流感病毒造成的疾病。而抗原轉換的概率比抗原漂移低很多。它是甲型流感病毒發生巨大變化,由兩種(或多種)不同的甲流病毒株重配產生全新的病毒株。而大多數人對抗原轉換產生的新病毒沒有抵抗力,這有可能會導致流感大流行,比如2009年的H1N1,這個毒株是四種不同毒株(人類、禽類、北美豬和歐亞豬)重配產生的產物。
甲型流感病毒會發生抗原漂移和轉換,也是唯一一種會引起大流行的流感病毒,而乙型流感病毒只會發生抗原漂移。簡而言之,流感病毒的這兩個機制,是為什么我們每年要更新流感疫苗以及流感可能出現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甲流在全球一共出現四次全球大流行。
就像上面所說,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其突變速度低于大多數其他RNA病毒,尤其是甲流病毒。而冠狀病毒的基因組不像流感病毒有分段,它是單一一段很長的RNA組成,當兩種冠狀病毒同時感染時,它們可能會發生重組(recombination)而不是重配,但也可能產生新的病毒——比如新冠病毒。 所以新冠病毒不同變異體之間的重組是存在的,重要的是找出證據證明這一點,并且分析重組后的毒株特性。
▎圖/據泰國衛生部醫學廳副廳長在公開的講話中稱,感染XAY.2的人沒有經歷嚴重的癥狀反應,并且已經從該疾病中恢復過來。他補充稱,初步資料顯示XAY.2的癥狀不嚴重,并且疫苗已顯示出對其的防護作用。泰國衛生部稱,該部門已經向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分享了XAY.2病例有關的信息。
德爾塔克戎變異株和德爾塔有關系嗎?“德爾塔克戎”目前并不是一個正式的命名關于Omicron和Delta的重組,很多人會提到一月份塞浦路斯的研究,實際上那個研究很可能是實驗室污染出現的問題(污染導致的PCR重組),根據在nextstrain上傳的樣本測序結果,24例Delta都沒有單系來源。我們回到這次泰國檢出的德爾塔克戎,先說一點,“Deltacron”并不是一個正式的命名,在研究中也沒有用這個名字。這項研究發表在medrxiv上,標題是“Evidence for SARS-CoV-2 Delta and Omicron co-infections and recombination”。從標題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人員發現了兩點,第一是這兩種變異體的共感染(co-infections),第二是它們之間的重組。研究人員對2.9萬個感染病例的樣本進行了測序,最終發現了20例共感染,并且有2例出現了Delta和Omicron的重組。
德爾塔克戎的傳染性、毒性以及對疫苗藥物的影響如何?它不太可能在全球產生重大影響人們最關心的應該是,Deltacron的傳染性、毒性以及對疫苗藥物的影響如何?目前的重組病毒還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一點,它們的S蛋白主要是來自于Omicron,而S蛋白是新冠病毒與人體細胞的結合位點,也是疫苗的靶點,也就是說,Deltacron的疫苗抵抗特性,可能更接近于Omicron。
這個變異體是需要監控的,但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Alexandre Bolze也表示,目前只檢測到2個Deltacron(在2.9萬個樣本中),表明它在與Omicron的競爭中似乎沒有優勢。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真正有競爭力的變異體(比如Delta和Omicron)當時成為主流變異體有多迅速,而按照Deltacron的上升速度,它不太可能在全球范圍內產生重大影響。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新冠病毒的重組本身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次泰國的Deltacron是值得監測的變異體,在將來也會有更多的研究出來。春節期間,泰國是國內游客的重要旅游地,這種變異株在國內遲早會出現,但是目前大家并不需要為之恐慌。因為它很可能會像之前發現的眾多的突變株一樣,成為曇花一現的流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