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去三菱一號美術館看了瓦洛東的《黑與白》展。
形式~內容篇 版畫的現場看什么?
一些是作品本身,例如日本畫 ,現場筆觸和巖顏料比屏幕及印刷品舒適太多 [1] ;一些是策展好,使得作品和場地配合互相加乘值,只有現場才能體會 [2] 。
如果說浮世繪 展現場還能看到凹凸刻印,那瓦洛東 的木版畫看表面質地真是平平無奇。
甚至你買圖錄回來,在一個世紀末風大豪斯(有的話請我去?。┻吅瓤Х瓤?,和現場差別不大。
很多展我覺得圖錄跟現場差太多,就不買圖錄,這次我買了。
但是!或許是質地和細節被排除,黑白構圖的 裝飾性和氛圍感 更凸顯。
果然是展覽主題「雕刻出人間戲劇」,這也是我個人認同的瓦洛東木版畫最大看點。
重點和省略
那為什么還要去現場看呢? 這么簡單的、有故事性的版畫,一定可以“看得懂”吧。
其實未必。各位可以試試不看我的字只看畫。也或許有人就不需要看我的字。
策展提供了內容上的觀看線索:主要分為巴黎生活、私密場景和理想現實。
這樣看下來,會明白為什么他只選擇體現一部分的人與物。
而且以木刻版畫 的特性,別人是“留白”,他是“留黑”,呈現木版畫 才有的、他瓦洛東才有的表現氛圍。
本次有我很愛的羅德列克 [3] 作品作為小欄目,可以看出兩人都是用版畫表現巴黎生活和女性,表現的語言有何不同。
只有黑白,反而更
同樣的氛圍,我可以亂說:快樂中帶憂傷的是羅德里克,憂傷中帶快樂的就是瓦洛東?
他表現的場景挺“俗”的:巴黎的摩登生活 ,這個俗像是我不喜歡印象派一樣,讓我思考:為什么同樣題材我覺得瓦洛東好看,但覺得印象派俗呢?
可能正是因為黑白。
很多色色的畫面,如果用彩色用油畫表現出來,就油膩很多?
黑白和木版卻給明明很欲的場景帶來一種疏離……甚至是偷窺感。
還有黑白版畫獨有的詼諧感,節奏感飄出畫面。若配上薩蒂般的音樂就更刻奇了。
隱秘、親密、視覺、線條
描寫男女室內情景的 《親密》 版畫系列一套十張,僅印刷了30版(本文最后能看到“廢版”),是 瓦洛東版畫的代表作 。
黑白除了提供隱秘的氛圍,還把人的注意力從立體、顏色、個體,轉移到平面、線條、關系上。
或是室內親密調情,或是女性私密生活,動作和身體的線條、空間的虛實,產生了抽象的美感。
也 可以純粹地只欣賞線條本身,無論是人體和自然的線條美,還是戰場上鐵絲網的凌亂荒涼美。
《有刺鉄線》(これが戦爭だ!III)1916年
作品表現是為了氛圍?戲劇性?
還在說氛圍。
因為我想過研究“氛圍”這個詞。
一個作品如果它的氛圍,或“氣場”到位了,就能 讓人不去計較它本來的細節、是誰畫的,甚至畫的是什么。
有人追求像和真實,但面對在當代的虛構作品例如電影海報 、游戲場景設計 ,就會不那么講究。
沒去過法國,沒經歷過世紀末 ,一樣可以感受到當時的氛圍。
想知道沒有去過法國、或對法國很了解的朋友,看到他的作品想到的會有什么不同?
如今正在研究如何板繪的我。 板繪是增強還是減弱了藝術家?
既然版畫已是“假手于人或版”,但途中會加入很多預想到和預想不到的效果。
這也是為何從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歐洲和日本會出現“創作版畫”,這是為了藝術家的創作,而不是為了復制傳播。
那么板繪其實也可以延續這個思路。創作出只有板繪才有的,并不輸于實體和現場的氛圍和表現。
內容~形式篇
日語的波浪號 排名第一的用法是“從~到”(看得懂這個用法,但之前沒有意識到這個符號念kara(扯遠了)
強行安排前面是形式重點,后面是內容重點的脈絡,但兩者終究不可分
女性化(生活風)與男性化(政治風)
用黑白版畫表現親密室內場景我只見過瓦洛東的作品,更常見是用作表現諷刺和時事。
不知道跟勃魯蓋爾和賀拉斯搞諷刺版畫有沒有關系。
個人覺得,反映上流生活場景的版畫,比較女性化、法國化和優美化,而反映現實生活和諷刺的,比較男性化、德國或俄國化、幽默化。
其實我特別喜歡《罪與罰 》的插畫。
表現當代生活的藝術?
他的作品特別有時代感。
藝術應該如何去表現此時此刻呢?
有些藝術太主張復古表現和題材了!
現實再糟糕,也有可以表現出美的方式(不是粉飾)
表現現實就一定要還原真實的表面嗎?用形式來還原自己的心境又如何?
為何戰壕 可以如此“浪漫”,猶如戰場上的快樂圣誕。
(左から)《有刺鉄線》(これが戦爭だ!III)1916年 / 《闇の中で》 (これが戦爭だ!IV)1916年
今天看到速水御舟表現地震后廢墟的作品??赡芩沧灾煌?,生前沒有發表。但時空轉移,這作品真的很美。
現實與想象
為什么有的題材和時代,會產生更有張力的作品?
不一定是現實主義的,誠然現實主義可能會被最廣大的群眾接受。
但超出現實的藝術化創作,才是繪畫作為藝術的魅力。
否則我們有相機就夠了。
戰爭與死
表現戰爭或許有政治的考慮,而一系列單純表現“死亡”“抬棺”的作品,和荷蘭黃金時代 的“空虛靜物畫”[4]有什么聯系嗎?
我忍不住盯著這一排紐扣,不知道為什么我外公葬禮那天,我特別留意自己外套上的紐扣。好像是因為是金色的紐扣,而葬禮嚴禁亮色的衣服。
廢版
最后分享一個有趣的作品——這是《親密》那套版畫完成后,為了顯示是限量30版,就把 原版破壞掉,只留下局部 再拼成一版后印出一張作品。
至少在那個時代,版畫是真跡也是保值的保證。
文中提到時代與技法的問題以后再展開。
最后說說日本喜歡版畫創作,觀眾也更接受版畫。他們有這樣的傳統——更看重形式而不單是實體的流傳,例如伊勢神宮 的式年遷宮。
一位答主提到日本人不把浮世繪當做藝術,我認為事情的另一面是日本是世界上把藝術與生活邊界定得最模糊的地方,在這里 生活用品可以是藝術品,反之亦然 。
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