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囤兒
電影公司都熱衷于拍續集,卻很少去拍前傳。因為觀眾對前傳的訴求,要多于續集。前傳可供編劇和導演發揮的空間也小很多,難度遠高于創作續集。因此,當囤兒知道《流浪地球2》拍攝的是第一部的前傳故事時,一下就點燃了期待。
幾款預告片里透露的信息并不多,但都集中地體現出了“前傳”的身份。直到看完全片,囤兒發現觀眾對“前傳”的諸多訴求,《流浪地球2》都滿足了,甚至還給出了很多觀眾想不到的精彩。
觀眾對“前傳”的第一訴求是講述故事前因,落在本片就是流浪地球計劃的原因和制定。《流浪地球2》請來李雪健飾演了周喆直一角,全程負責解說原因,督促進程。李雪健老師超凡的演技,在后期特別提氣。
由于劉慈欣小說里沒有前傳的相關內容,一開始囤兒還比較擔心如何營造視覺大場面。主創的解決方案,是在流浪地球計劃的制定和推進過程中,非常合理地經歷了兩場重大危機——空間站被襲和月球危機。
這倆危機一前一后,一頭一尾,營造了兩場非常壯觀震撼的視覺場面。這場面戲的級別,在華語圈已經沒有對手了。就算和好萊塢的災難動作大片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觀眾對“前傳”的第二訴求是人物的前史,落在本片主要是吳京所飾演的劉培強。囤兒能預想到本片會拍劉培強的年輕時代,可萬萬想不到本片能利用電腦特效,將吳京的臉也恢復到了年輕時代。據說,本片有大概一千個面部的小特效,就是為了讓演員表演角色年輕時代時更為自然可信。
劉培強的經歷編寫也特別用心。觀眾都知道他活到了后邊,可編劇卻偏偏在前傳里頻繁讓其陷入九死一生之境,硬是調動觀眾為其命運揪心。每次的死里逃生,也寫得頗為精妙,不僅方式方法出人意料,而且往往能和人物情感和人物成長相結合,大大完善了角色弧光。
最讓人驚喜的是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一角。看似新角色,而實際上卻是前作某重要角色的前史。觀眾看到最后,便會恍然大悟。
觀眾對“前傳”的第三訴求是世界觀的補完,落在本片就是科幻世界觀的完善上。小說提供的世界觀設定,在前作基本上就已經用完了。這次開發前傳,主創又從其它科幻文學中學習借鑒再加工,把世界觀的設定細化了很多。
數字生命的引入,重新回顧完整的計劃進程,以及那句“看來是有人在幫我們”,都讓世界觀有了更多的空間。可以預計,《流浪地球3》大概率將講述地球離開木星后的新遭遇。“流浪地球”正式有了系列化的根基。
視聽震撼、感動落淚、國際化的視野,以及實時翻譯設備帶來了相當多的喜感,都只是《流浪地球2》的表面功績。它最值得稱贊的,是以“前傳”的姿態,完成了系列化的“開篇”。
一部電影如果時長超過2個半小時,且持續高能的話,觀眾往往會因長時間的沉浸,而在故事完結時產生短暫的失落感。《流浪地球2》雖然讓人又笑又哭,但卻不會讓他們產生這種失落感,因為觀眾在結尾會看到更光明的未來。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精彩的“流浪地球”新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