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潁淮】第63期
作者:張華東
(本欄目每周五下午4點推出)
晚清時期阜陽書法現象對當代的影響
(接上期)晚清時期,康有為大力提倡碑學之風,他反對帖學長期以來因循守舊的書法模式,用倡導碑學為帖學時代注入新的血液,這一主張是中國書壇的一大變革,更是一大進步。阜陽書壇,特別在清代的最后階段這個是歷史時期,似乎是一個覺醒時代,受碑學之風的影響,也產生了以張海觀等為代表的碑學大家。
從清末民初這個階段阜陽書壇的走勢看,是由帖學轉向碑學占主導的時代。在張海觀之后,民國到新中國成立,一直到新時代的今天,都是以碑學統治著阜陽的天下。如徐連江、黎國琛、莊傳林、顧祖英、李傳周等這些從民國時期到新中國成長起來的書法名家,是阜陽當代杰出代表,他們受碑學思想的影響,走漢、魏之路,一直到當下八十高齡的著名書法家楊霽成先生,他把畢生精力都傾注著對篆隸的研究和實踐中。
徐連江 書
在阜陽書法這個群體中,由于環境的影響,從乾、嘉時期碑學的開始興起,到晚清碑學書派的雄霸天下,阜陽書法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清中期梁巘的出現,以及當時以董其昌、趙孟頫、“二王”等為主流的延續下,能沖破舊有的思想求新求變是很難的。作為民國到新中國時代的徐連江與清末民初的尹士芳、張海觀被譽為“求變三杰”,以碑派書法雄踞潁州書壇,并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足以見其在阜陽書法史上的位置。
徐連江青少年時以楷書為主,后學《龍門二十品》,特別到了中晚年,又以《瘞鶴銘》為基調,兼收并蓄,自成一家。他年輕時生活于民國時期的這個階段,正是晚清大力倡導碑學,尊碑抑帖。當然,也有人力行回歸二王,因此這個時代也是動蕩的時期,是一個書法風格多元的時代,而徐連江選擇的北碑。他的書法有鮮明的個人特征,結體嚴整,筆畫沉著,雄健挺拔,中宮緊縮,四面開張,并取欹側之姿成為他書法明顯的藝術特征。
黎國琛 書
在阜陽當代書法群體中,被人們稱之為“阜陽書壇四老”的已故著名書法家莊傳林、黎國琛、顧祖英、李傳周,他們都是走漢、魏之風的。莊傳林以行草書聞名于世,其書法被稱之為“莊體”。其實他早年以帖學為主,即走“二王”一脈的書法風格,學習“二王”、趙孟頫、米芾、李北海,師古而不泥古,在取法“二王”一脈的書風上,追求古人筆墨的神韻,深刻領悟古人筆下的筆墨意蘊和思想境界,展現了文人士大夫雅逸雋秀之風。
清代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等,對書法藝術都劃分了南北兩大派別,阜陽又處于南北文化的節點上,加之晚清康有為力倡碑學之風對阜陽的影響,莊傳林的思想自然也融入到碑學之中,這種融入也是受到中原文化的浸淫和文化的沉淀,他將漢魏碑版的蒼茫凝澀,雄強奇崛,與他行草相結合,這種帖與碑的結合,形成了他力撼枯藤、厚重樸茂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也正是他碑學思想的體現。
莊傳林 書
“阜陽書壇四老”中,除莊傳林寫行草,將碑學思想融入到行草之中,其余的三位都是主攻魏碑、隸書。顧祖英將魏碑的筆法與隸書相結合,他一生致力于文物的考證、書法的創作和研究,工楷、魏、隸、篆,并將幾種筆法融為一爐,行筆跌宕,抑揚起伏,以隸書左右開張的取勢,用魏碑方筆的切入行筆,外方內圓,行筆遲澀而不死板,滄渾而富有頓挫,彰顯飄逸之態,有極強的節奏感。特別那長撇、捺和橫劃的處理,極具夸張,如壯士撼岳,又似寶劍出鞘,氣韻生動,筆法高古,處處流露出雄渾高穆的碑派遺風。而黎國琛作為張海觀的學生,可謂是一位典型碑派書風的傳承者。
他的書法端賴于雄強北碑的雄渾大氣作為創作源泉,并將對宋意書風的理解和把握,產生出震撼的藝術感染力。黎國琛的青少年是生活在民國那個時期,這個階段也是碑學中興的時代,加之他遇見張海觀,故而,青壯年的他便以碑學作為自己書法藝術所追求的主線。他以《鄭文公》、《瘞鶴銘》、《石門頌》、《西狹頌》、《龍門二十品》等,這些名品傾注他畢生精力,并且以他生活在淮北平原這塊質樸的環境中,恪守著他的初心,形成了他樸茂厚重的碑學之風。
李傳周的隸書很有特色,他在泰山石刻《經石峪》上用功尤勤,其隸書風格非常明顯,無論是外貌特征還是內涵的意蘊,都張揚著一種個性,樸茂、大氣、厚重、蒼茫,凌厲的點畫,加之橫向的破諜,有強烈的力感。他的隸書除融入顏楷的筆法,更多的強化對碑的理解,并通過魏、楷、行的筆法精神,用隸書去體現,形成了他大樸不雕的隸書風格。
從當代“阜陽書壇四老”書法的風格看,自清末民初阜陽書壇崇碑書風的現象,一直到現在這百余年的書法歷史中,碑學現象還是一直占主導地位的。這種現象也正式擺脫千余年以帖學籠罩下的書法狀態,真正體現了作為黃淮之間樸茂厚重的一種文化現象。(完)
顧祖英 書
李傳周 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