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在英語里稱為“China”,這個詞的本義是“瓷器”。然而早在公元前5世紀,中國絲綢就遠播海外,因而那時中國被稱為“Seres”,意思是“絲國”。中國絲織品的歷史幾乎與中國的文明史一樣長,不僅有絢爛迷人的文藝氣質,更有嚴謹科研的理工色彩。就讓我們從那些因絲綢而創造的詩文開始,了解中國的絲綢文化。
輕紈疊綺爛生光
絲織品本身的名字是中性的,然而一旦它們流行以后,組詞便帶有了人性的色彩、褒貶的內涵,比如“紈绔”。
“紈绔子弟”的“紈”,是一種平紋而較為細密的輕軟絲織品。古人對絲織品的定義與我們現在不太一樣,古人相對感性,而我們如今用顯微鏡與面料分析,會更加理性,所以大多平紋類絲織品在考古報告里往往就被寫作了“絹”。《漢書》曾說“齊俗彌侈”,織作一種叫“冰紈”的絲織物,色白如冰,平滑如紙,幾乎看不出織紋來,對于繅紡來說技術難度很大,所以被奉為奢侈品。
而“紈绔子弟”的“绔”,即古時候的褲子。所以可以穿著“紈绔”的人非富即貴,這樣的人自然生活無憂,所以杜甫才說“紈绔不餓死”。
如果說紈還是素織的平紋織物,那么平紋上經線浮花的提花織物就是“綺”。早在《戰國策》里綺就代指絲織品了,后來綺、羅并稱便成為高檔絲織品的代名詞。柳永曾如此形容錢塘(今杭州)的富庶:“戶盈羅綺競豪奢。”
有著字樣為“延年益壽大宜子孫”的錦(局部)
若按照古人提到“綺”的頻率來說,綺最流行的年代大約就是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了。到了魏晉以后,綺在生活中便極少出現,與它類似的織物稱謂逐漸被“綾”所取代。而綺便成為某種意象存在于詩文當中,被我們所熟悉。與“紈绔子弟”的“紈绔”不同,“綺”代表著流光溢彩的華麗之物,精妙絕倫的美顏之色。
織成蜀錦千般巧,不出當時一只梭
“錦”字以“金”為聲,以“帛”為意,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它是絲織品中貴如黃金的一員。
但凡不以“纟”為部首的絲織品名詞,都十分古老,如“羅”“縠”“纂”等,還有“錦”。僅從簡單的釋義來說,錦是彩色提花織物,狹義上指的是先染后織的熟織物,工藝復雜而外觀絢麗。西周時就有關于錦的文獻記載了,《詩經》里有“君子至止,錦衣狐裘”“萋兮斐兮,成是貝錦”等詩句,已然是極盡華貴的辭藻了。
兩漢至魏晉時期,織錦發展空前繁榮,所以我們現在一提到錦,都會不由得說起“漢錦”。從兩色、三色到五色云錦,漢魏時期風行的云氣和動物紋還往往配以文字。這個以藍、紅、黃、綠、白為基本色調的絲織物世界,為我們呈現出近兩千年前的時代所具有的瑰麗而神秘的獨特氣質。
蜀地織錦之名大約在三國時期扶搖直上,曾引得“洛陽紙貴”的《三都賦》里的《蜀都賦》是這樣盛贊蜀錦的規模與品質的:“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黃潤比筒,籯金所過。”自那時起,蜀錦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榮耀,它是四大名錦中最源遠流長的一個,伴隨著中國絲綢文明一路走到今天。
明代綠地織金纏枝花緞衫
還有容易搞錯的宋錦與宋式錦,這一點后面會細說。
再就是織錦與織錦緞。使用現代的機器仿制傳統織物在民國十分流行,比如現在我們所說的織錦緞,雖然織物本質與傳統意義上的錦緞已有所不同了,然而它依然代表了近代中國提花織物的最高水平。采用不同顏色的緯線,并且可以按花型位置分段換色,令織物表面色彩更為豐富。而古香緞則是這種織錦緞的衍生品,精細程度相較略有降低。
誰剪吳江一幅綃,巧裁宮樣縷金袍
絲織物中加金,其實頗有幾分異域色彩,給了織物以動物蛋白的絲所不能比擬的永不磨滅的光芒。
雖然關于加金織物的最早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隋代仿制的“波斯錦”,唐代也有出土,然而這樣的織物事實上十分稀少。遼宋時期織入金線的工藝開始變得多樣,然而宋人最喜歡的還是使用金為顏料,采用泥金、印金的方式去繪制或強調花紋。織金真正風靡天下的時期是元代,它在那時甚至成為極重要的絲綢品種。此后,織金成為明清貴族織物的重要標志。
明代承襲了遼、金、元三代以來的織物加金的傳統與技藝,比如織金線、織銀線、織孔雀羽等,絲線以外的材質令絲織物綻放出前所未有的色彩與光芒。由于這些線材十分珍貴,所以妝花工藝在明代便十分盛行。與我們所理解的通梭織物不同,顯花部分的緯線并不經歷與布幅一樣寬的路程,短梭回緯不僅節約線材,也令織物的圖案設計更為自由,色彩運用也更靈活。
紅太極靈芝紋織金孔雀羽四團龍妝花羅袍料復制件局部
本文選自《圖解中國傳統服飾》作者:春梅狐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