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有多久沒有聽到傳統婚戀網站的消息了?
在探探、陌陌、Soul、blued等基于Z世代戀愛、社交需求而涌現的社交軟件層出不窮的當下,傳統婚戀網站正在慢慢失去用戶,尤其是年輕人群體。
沉寂已久的傳統婚戀網站,最近一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也并不是因為好消息。
2022年7月18日,有微博用戶稱,世紀佳緣CEO(首席執行官)、COO(首席運營官)、CFO(首席財務官)及幾名副總裁失聯,還有多名高層管理者“被帶走調查”。隨后世紀佳緣控股股東復星國際確認,公司個別管理層,因個人涉嫌職務侵占,目前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然而比起“消失”的高管,網友們顯然更在意過去發生在婚戀網站的種種亂象。在世紀佳緣高管被拘留的相關熱搜里,熱評大多為“早該嚴查了,都是婚托”、“里面充斥著騙子、色狼”。
曾經風光一時的初代婚戀網站,為何淪落到這般地步?
傳統婚戀網站式微
中國網絡婚戀交友起步于20世紀末,1998年,珍愛網前身中國交友中心成立。進入互聯網時代,一大批借助網絡提供男女個人信息的婚戀交友平臺相繼涌現。
成立于2003年的世紀佳緣網站打出了“嚴肅婚戀”口號,鼓勵用戶提交真實信息,“嚴肅婚戀網站”很快成為它的“金字招牌”。隨后珍愛網采取網絡紅娘模式,百合網率先實行實名制,一方面針對線上推出匹配推薦與精準搜索的“心靈模式”,另一方面在線下提供紅娘服務。有緣網則避開了三大玩家聚焦的中高端婚戀市場,切入了中低端婚戀市場,包括工人、農民、學生等,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及加工型企業較集中的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
盡管經營模式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吃到了中國第四代“單身潮”的紅利。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在《中國人真的都不結婚了嗎——從隊列的視角看中國人的結婚和不婚》披露的數據顯示,2000-2017年間,20~24歲、25~29歲以及30~34歲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明顯上升。2000 年,20~24歲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為 68.05%,而2017年該年齡組中未婚者的比例達到 81.51%;25~29歲人口中未婚者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6.71% 上升到36.01%,增加了一倍;30~34 歲的未婚群體也在擴大,占比由 2000 年的 4.43% 上升至 2017 年的 11.56%。
龐大的單身人口規模給婚戀交友行業帶來巨大的用戶基礎。
東京索非亞大學的社會學家James Frarer在他的著作《開放》中寫到,在千禧年代,因為互聯網的到來,從前找對象所依靠的家庭和社會人際關系網絡已經分崩離析,人們有一種強烈的錯位感,年輕人不知道該找誰幫忙。
網絡婚戀平臺以其便捷的服務、龐大的數據庫、快速的匹配方式等優勢,極大地拓展了年輕男女交友潛在對象的數量,為一段戀情的開始提供了諸多可能性。
人們開始學習在互聯網上尋找伴侶,網絡婚戀交友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5年,網絡婚戀市場規模為 27億元,五年內翻了一倍,滲透率為 32.5%,較2011年增長了18.7%。
經過近十年的整合,世紀佳緣、珍愛網、百合網以及有緣網成為四大婚戀網站巨頭,均稱注冊用戶超過千萬。
世紀佳緣招股書顯示,2008年10月起,世紀佳緣開始針對網上提供的通訊服務費用收費。2009年便實現盈利。2011年,成立8年的世紀佳緣率先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開創了婚戀行業在資本市場的先河。而后的2015年,百合網也在新三板掛牌,成為國內婚戀網站第一股。珍愛網計劃借殼德奧通航上市,有緣網直接沖擊A股IPO。
2015年網絡婚戀市場收入格局顯示,世紀佳緣、有緣網、珍愛網、百合網四家廠商已占據行業近 63%的份額,營收占比分別為 26.7%、15.0%、11.0%和 10.2%。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婚戀交友平臺的投融資數量在2015年達到頂峰,一年共33起,僅對外披露的融資額就超過了18億元。
只不過好景不長。2015年后,資本速度進入冷靜期。近三年,婚戀網站的融資幾乎陷入沉寂。2020-2022年間,融資事件僅5起,融資總額為3.23億元。
四大婚戀網站的黃金時代,也在2015年達到頂峰后便逐漸走向終結。
2016年,上市僅5年的世紀佳緣宣布從納斯達克退市,隨后與“百合網”合并,成立了“百合佳緣”。從營收上看,兩大巨頭的合并并沒有達到“1+1>2”的效果。到了2018年,百合佳緣的凈虧損超過了8000萬元,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達到-720%。次年,百合佳緣宣布摘牌新三板,此后未再披露利潤數據。
而珍愛網在2017年借殼上市未果后被亞洲投資公司太盟投資集團收購,之后再無新的融資動作。有緣網兩次沖擊IPO也無疾而終,截至目前最新的有關有緣網市場份額的數據來自《2022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報告》,從收入來看,有緣網目前市場份額跌至5.8%,在曾經的四大網站中排名墊底。
年輕人不相親?他們正在把所有APP變成相親神器
市場環境的巨變成為初代婚戀網站阻力之一。20年前,“婚戀生子”被視為通向幸福的必經之路,不婚獨居被視為一種失敗,適婚人群愁婚恨嫁成為常態。
打開電視機,2003年播出的《粉紅女郎》創下當年國產劇收視冠軍,其中塑造的結婚狂方小萍成為這一時代的經典角色,引發廣泛共鳴。她作為幼稚園老師,周圍的人類不是已婚同事就是小孩,長期處于非常想要結婚卻找不到對象的焦慮之中,原生家庭里的三姑六婆時常對她逼婚,陣仗嚇人。
相親節目更是紅極一時,多年來占據同時段收視第一,在其后誕生的另一檔相親節目《中國式相親》,主持人金星一開場就拋出了“一人脫單,全家光榮”的口號。
然而這樣的光景,在這個走到哪都能聽到“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年代,已經變得難以想象。
隨著經濟環境與家庭觀念的變化,婚姻不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種選擇。《非誠勿擾》這類電視相親節目逐漸離開舞臺中心。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關于未婚職場人不打算結婚的原因,58.9%的女性受訪者表示“婚姻不是必選項”。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中國結婚登記人數已經連續三年下降,2021年首次降至800萬對以下。看起來,城外的人越來越不想踏入婚姻這座圍墻。
在互聯網上,年輕人更決絕地宣告著新時代的婚戀觀。在豆瓣、小紅書、知乎等各大社交平臺的情感貼里十有八九都在勸分;女明星爆出戀情,萬千網友在線勸分,呼吁“搞事業”,拒絕“戀愛腦”。
表面上看,初代婚戀網站靠著龐大的單身人群及其炙熱的婚戀需求迅速崛起,如今需求消失,相應的產品自然也逐漸褪去光環。
然而從事實來看,“斷情絕愛”的輿論看似聲量大,但對于許多人來說,婚戀仍是剛需。《95后“單身”地圖》顯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越容易“單身”。一線城市單身率達到34%,二線城市為29%,三線城市為28%,四線城市為26%。沒遇到合適的人、圈子小、缺社交、工作忙是城市青年認為自己單身的重要原因——并不是因為不想。
因此在互聯網上,8 分鐘約會局、48 小時線上CP、高校精英相親會等自發組織的脫單活動琳瑯滿目,渴望婚戀的年輕人們跑遍中國互聯網的各個角落,他們在網易云寫情書,在豆瓣寫相親貼,在小紅書發相親筆記,在b站發求脫單視頻,甚至一些跟戀愛交友八桿子打不著的App上,如脈脈的交流帖、支付寶的基金討論區、閑魚的交易帖都變成了單身青年的賽博相親角。
據報道,在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討論區中,曾有超過50%的內容都是相親貼。而“招商白酒相親會”話題,更是幾次沖上了熱門榜,瀏覽次數超過412.4萬,7.9萬人參與討論。
B站發出的《青年戀愛白皮書》顯示,2021年B站脫單向視頻播放量高達7億次,戀愛技巧相關視頻播放量破億。無論是90后、95后還是00后,“想談戀愛”的樣本用戶占比都過半。
換句話說,當代年輕人幾乎在用一切渠道拓寬愛情的可能性,除了傳統婚戀網站。婚戀網站的目的性非常明確,這對于戀愛追求感覺和自由的年輕人來說,負擔過重。比直奔結婚,他們更愿意從社交開始。
后來崛起的大量陌生人社交平臺,對年輕人在意的“三觀契合”、“有感覺”等需求點更加關注,這反而在擴大年輕人社交圈的同時,更容易促成婚戀。
社交平臺的火爆也擠壓了婚戀平臺的生存空間。比達咨詢202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婚戀交友平臺累計活躍用戶達3655.7萬人。而在年輕人社交領域,僅Soul一個平臺2021年活躍用戶就達到3160萬人。
近五成注冊者信息不實,“詐騙就當沒看到”
在市場頹勢之外,婚戀行業頻繁爆發的負面事件也在不斷消耗著用戶的信任。
婚姻市場不同于其他的服務行業,它并不是服務越好,客戶存留時間越多。隨著服務結束,必然面臨用戶的流失。因此婚戀網站將更多盈利點放在中間環節。想要和人溝通需要充值會員,想要獲得更優質的交流對象需要充值更高的會員。從2008年起,世紀佳緣便開始借助網站的資源和平臺,運營線下高端婚介,提供一對一定制服務。據報道,起初的價格是39800元,后因需求旺盛,價格開始水漲船高。
2021年9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調查和體驗了包括世紀佳緣、珍愛網等5家頭部平臺后發布了一份《婚戀交友平臺服務狀況消費調查報告》(簡稱《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線上婚戀交友平臺注冊成功后,65%的消費者收到過平臺的推銷電話和短信,51.2%的消費者被誘導至線下門店,線上網站已實際成為平臺線下實體門店引流工具。
根據澎湃新聞記者臥底世紀佳緣調查發現,根據服務不同,其“一對一服務套餐”價格主要分為5檔,從1萬元到10萬元不等,但各收費標準對應的服務內容卻含糊不清。在實際報價環節,門店的服務手冊只起到參考作用,銷售紅娘會根據會員的綜合情況,自定設定約見人數,簽單價格也因人而異,在掌握用戶的實際收入后展開“試探性報價”。
為了完成業績,一些紅娘通過貶低用戶現有的條件,引起用戶的婚戀焦慮從而抬高會員服務的價值。這類話術往往被用戶稱為“洗腦”。數據顯示,21CN聚投訴平臺受理全國消費者關于珍愛網的2997件投訴中,涉及“洗腦”關鍵詞的投訴占比51.5%。
還有些紅娘還會去不同平臺“盜圖”、編造信息,偽裝為手上擁有的優質資源。他們做的一切都在試圖讓消費者掏更多錢。
上述報告顯示,消費者在實體門店購買收費服務金額在1.5萬元以內的占36.3%,1.5-3萬元的占24.2%,還有0.6%的消費者在線下門店消費金額超過10萬元。
傳統婚戀網站借此快速盈利。2015年,世紀佳緣一對一紅娘服務年度凈收入2.62億元,占總凈收入的36.6%。
然而,不少花費了大量時間與金錢的用戶,卻沒有收獲相應的服務。信息審核不嚴甚至婚托等欺詐事時有發生。
根據黑貓投訴顯示,截至目前,與世紀佳緣、珍愛網和百合網相關的投訴分別有5860條、2752條、2406條。根據公開投訴信息,這些婚戀平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誘導消費、霸王條款、虛假承諾以及誤導宣傳上。大量消費者因為平臺介紹的匹配對象與承諾的不一致,而感受到欺騙。
打著 “嚴肅婚戀” 和 “實名制” 的旗號,大多數婚戀網站卻往往連最基礎的身份真實都無法保證。上述《調查報告》顯示,45.1%的消費者在線上婚戀交友平臺注冊時填寫的信息不是完全真實的。在網站注冊時,5家平臺均未對會員的身份證明、財產狀況等主要信息進行強制性認證審核。
報告還顯示,消費者在線上網站無論充值成何種會員,平臺依然未對會員信息進行任何審核,消費者看到的任何對方信息均可能為虛假或偽造,“平臺既沒有盡到審核義務也沒有盡到提醒注意義務”。
2019年,“殺豬盤”被收入“2019年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詐騙分子準備好人設、交友套路等“豬飼料”,用虛假賬號在網絡上尋找被他們稱為“豬”的詐騙對象,通過聊天建立戀愛關系,即“養豬”,等到時機成熟,蠱惑對方參與網絡博彩等灰色產業,騙取錢財,即“殺豬”。最后連人帶號一起消失。
從近年來公開披露、公安系統破獲的多起“殺豬盤”案件中可以看到,詐騙金額高達幾十萬、上百萬元,甚至不少案件直接威脅傷害到用戶的生命和健康。
婚戀焦慮之下,不少用戶付費成為受害者,而婚戀平臺往往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據媒體報道,部分紅娘表示,即便發現會員聊天內容中有“殺豬盤”或詐騙的跡象,也當作沒看到。
平臺監管失位、審核機制不完善,最終導致“殺豬盤”現象泛濫。多家媒體曾報道,世紀佳緣、珍愛網等婚戀網站賬號買賣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較為成熟的產業鏈。
最后,婚戀網站也只能自食其果,直面在用戶心中,平臺信用體系走到了近乎“崩盤”的邊緣的事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