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你可以把背后放心交給戰友。而你也很難預測,戰友會為你擋下哪些風險——可能是冷槍暗箭,一顆流彈,或者一枚從天而降的手雷炮彈。
在過去數之不盡的戰爭中,有無數軍人為了保護戰友選擇自我犧牲。而在那些被追授榮譽的犧牲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撲手榴彈救隊友而亡的。
1981年的12月17日下午,民兵排排長王慶平,在鎮武裝組織進行手榴彈投擲訓練期間,飛身撲向一枚被誤扔的手榴彈,挽救了3個民兵,自己光榮犧牲。
2008年的伊拉克戰場上,美軍海豹突擊隊員邁克·蒙蘇爾用身體壓在一枚突然扔來的手榴彈上,用自己的身軀拯救了3名戰友。
據悉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4名“國會榮譽勛章”授予者,有三個都是撲手榴彈犧牲的。
凱爾·卡彭特是一名比較傳奇的“撲手榴彈”英雄,2010年在阿富汗作戰期間,為救兩名隊友撲一枚手榴彈,防彈衣和頭盔炸成碎片,失去了部分頜骨和一只眼睛,手臂骨折30多處,竟然奇跡般地幸存下來。后被奧巴馬總統親自授予榮譽勛章。
凱爾的生還和防護裝備的減傷顯然有直接關系。于是有人提出:如果在手榴彈爆炸前,用鋼盔猛地扣住手榴彈,雙手緊箍,或者再用身體壓上去,可以減輕爆炸傷害,保住性命嗎?
那好,我們假設在手榴彈落地的瞬間,士兵有充足的時間做出——摘下鋼盔、精準扣住手榴彈。
手榴彈屬于單兵便攜近戰武器中威力最大的一類,破片殺傷半徑為5~15米。普通鑄鐵彈體的手榴彈,爆炸瞬間可產生約70~110個破片。距爆心越近,目標物所受的傷害越大。
而普通軍制鋼盔抵御傷害的能力,遠無法與手榴彈的近距離爆炸能所抵消。比如防彈等級為IIIA級的凱夫拉頭盔。僅能在較近距離上抵御9mm手槍子彈,中遠距離上抵御AK步槍的7.62mm子彈,以及遠距離流彈的偷襲。
即便是讓全世界最性能最優秀的鋼盔去抵御手榴彈的超近距離爆炸,也是螳臂當車。現代手榴彈的裝藥量至少在100克以上,遠超所有口徑的子彈裝藥。爆炸后產生的沖擊波、破片殺傷不僅威力巨大,且傷害密集。
近距離情況下,鋼盔會被瞬間撕成碎片,甚至會導致更多的破片產生,形成二次殺傷。總之,在“貼身對A”的情形下,手榴彈的攻殺能力要遠超鋼盔的防護力。企圖用鋼盔抵御一枚近在咫尺的手雷,不切實際。即便再隔上一層防彈衣,也要非死即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