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無線藍牙耳機盛行的年代,傳統的頭戴式耳機對于很多喜歡聽音樂的朋友來說似乎沒有那么熟悉了。但對于我個人來說,雖然無線藍牙耳機的收納和使用確實更為方便,但自己的內心對于頭戴式耳機依然有著無限的喜愛和追求。實事求是的說,想要享受好的音樂還真得靠這些看起來有些傳統的老家伙們。
說起頭戴式耳機,就不得不說一下國內的耳機大廠HIFIMAN,在這個競爭激烈且關注度不是特別高的賽道,一直堅持不懈的發展著。不僅將平板振膜類耳機做到了行業的前列,在芯片方面還自研了喜馬拉雅DAC芯片,填補了國內在這方面的空白,在這個行業能做到這樣真的非常不容易。最近我也是拿到了HIFIMAN家一款在價格方面不算特別高端的耳機Edition XS,給大家分享一下它的使用體驗。
單從名字看,Edition XS完完全全是男人家經典大耳Edition X的升級版。Edition X當時發布后憑借易驅動性以及精準的聲音定位和表現獲得了許多海外耳機方面的媒體專業大獎。我也是被它那百葉窗式的格柵設計耳罩所吸引,超高的辨識度帶著一點另類的時尚,至今還影響著我對這類頭戴式耳機的審美,還好的是Edition XS完美繼承了這個優點。
但既然是升級版,Edition XS肯定還是有變化的。耳機的頭梁由傳統的金屬頭梁改為了新型混合結構頭梁,采用和高端大耳R10動圈版一樣的材料和設計,在減輕重量和佩戴舒適性方面進一步提升。頭梁上的類皮材質加上填充的記憶棉能夠減輕使用時對頭部的壓力。不過耳杯的支架依然是金屬材質,表面使用黑色亞光處理,既保證了耳機的美觀和整體性,又能保證耳機的使用壽命。
前面說的百葉窗式格柵設計,看著像是銀白色的合金材質,與耳機其他部位的黑色形成一定的色彩反差,頗有質感的辨識度。另外從聲音方面來說這種百葉窗格柵設計對聲音呈現也有一定的加成,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聲波的反射,更容易獲得純凈通透的聲音。
配線方面,Edition XS配置的是3.5mm的耳機線,同時還附送了6.35mm的轉接頭。耳機線采用類皮材料包裹,很軟很輕便,最重要的是不打結,佩戴時也不會擔心線材亂繞。多種轉接頭的配置也側面說明這款耳機不僅能支持手機、播放器的直推,還可以配合桌面臺放等周邊硬件的使用。
外在的升級基本就這些,就我而言無論是Edition X還是Edition XS,它們的外觀都能get到我的審美,只不過一款偏金屬感,另外一款就稍微內斂一些,具體還是看大家的個人喜好吧。說完外觀,內部的變化才是Edition XS這款耳機最大的升級。雖然Edition X在當年的平板振膜界已經是高端中的翹楚,但經過將近八年的蟄伏,這一代Edition XS搭載的NEO超納米振膜在保證了差不多大面積的前提下,厚度卻還不到Edition X振膜厚度的四分之一。
可能有同學不太理解這個NEO超納米振膜技術,這里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振膜部分也就是耳機的發聲單元,當電信號通過線圈的時候,磁場產生變化,導致振膜受力變化,產生變形,隨之就是導致振膜高速振動,從而通過振膜的振動傳遞給空氣,就產生了聲波,也就是我們聽到的聲音。當然在振動承受的能力下,如果膜片的厚度越薄,那么聲音的低頻就會越好。振膜越輕,越能有效的控制失真。而接近納米級別的厚度,在響應速度和聲音傳遞的細節上會更快更準確。另外相比較傳統的動圈耳機,Edition X振膜上的導體層是平均分布在振膜表面的,所以驅動振膜振動發聲的電磁力對振膜表面的作用會比音圈作用于動圈耳機的錐盆式振膜表面要均勻的多,因此在相位失真上也會低很多。同時聲音重放的空間信息受到的損失也會低于動圈耳機,實際試聽聲場不僅大,而且定位也會好很多。
所以我在實際試聽時,高頻的空氣感、分析力和解析力大大提升,甚至有一些些前代大哥HE 1000的味道。聲場的表現寬松卻很鮮活,聲音有一種逐漸提升的敞亮感,整體的音色也更耐聽悅耳。中頻的聲音自然中性,兼顧了這個階段的高密度性和突出的人聲樂器,使得聲音更加的整體,也更容易展現人聲的那種空靈感。低頻的下潛很深,但是卻有著極為優秀的回彈,所以在一些聲音的表現上能明顯感覺到收的很干凈,扎實又不拖泥帶水。
Edition XS的另一大升級就是隱形磁體結構,之前這種都是頂級大耳SUSVARA的專屬配置,沒想到近些年HIFIMAN將這一技術陸續下放到其他耳機產品上,進一步提升了耳機的聲音表現。所謂隱形磁體技術,簡單描述就是通過一定的優化,讓磁體在聲波面前的干擾降到最低,實現更加純粹的聲音還原。而且隱形磁體的特殊形狀和構造,使聲音可以出色的穿過磁體,不會像傳統磁體那樣存在音質劣化。在頻響失真方面,也會比同價位的動圈耳機控制的更加優秀。
上一代的Edition X被業界評為當時的平板直推之王,主要原因是其103dBd的靈敏度,雖然Edition XS的靈敏度比不過前代,但是它的阻抗僅有18Ω,所以在我實際使用時,無論是手機直推還是電腦直推,Edition XS表現的都還算輕松,聲音的細節及解析力也足夠。當然直推只是日常使用的一種方面,如果想享受更好的音質效果,那多花一些預算加一個差不多的前端肯定更好。我日常使用的前端是HIFIMAN FE400臺放,這也是男人家新發布不久的搭載自研DAC芯片的解碼耳放,可以輕松驅動低靈敏度的耳機,搭配上Edition XS自然是相當輕松。
音樂播放器我習慣使用的是無損播放器Foobar2000,EF400僅設置為低增益NOS模式即可。在試聽AIi Gatie的《its you》時,剛開始各種樂器的旋律交織出現,高頻部分聲場寬松自然充滿彈跳力,隨后男聲緩緩入耳,聲音鮮活度與透明感逐漸充實,聲音通透并且帶著很高級的空靈感,讓人很容易就沉浸在那個聲音的世界。在中頻的表現同樣柔和舒展,而且厚度和適度控制的很好,所以聲音的表現非常飽滿厚實。中頻至高頻的過度也非常順暢,中頻的一些人聲配合一些高頻細節,讓聲音更加豐富有力。至于低頻,潛深切力量感很足,所以呈現的聲音很有爆發力。不過就我個人感受來說,Edition XS似乎在人聲的表現似乎更有特點,可以清晰且精準的處理人聲的細節,很容易讓聽眾帶入到歌者那充滿魅力的聲線和氛圍之中,所以一些對于聽一些偏流行、旋律的歌曲很加分。
雖說Edition XS是Edition X的全面升級版,但是在價格方面卻恰恰相反,記得當時Edition X的售價超過一萬塊,而現在的Edition XS在擁有NEO超納米振膜和隱形磁鐵技術的基礎上,售價甚至連前代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這性價比毋庸置疑的高。而在聲音的表現上,Edition XS也并不遜色一些其他旗艦耳機,8Hz到55KHz的頻響范圍,18Ω的阻抗以及92db的靈敏度,看得出來HIFIMAN似乎想讓這款耳機成為一款所有喜歡聽歌的用戶都可以輕松使用的產品,好聽的音樂不需要前端也能實現,這是我最這款產品最大的感受。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去感受一下這款耳機Edition XS帶來的聲音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