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是南京大學教授余斌歷時十年,與楊苡女士共同完成的作品,也是楊苡女士目前唯一的口述自傳。歲末年初,這本書終于由譯林出版社正式出版,等待與準備的時間,著實有些長了。
著名翻譯家楊苡女士所譯《呼嘯山莊》是最流行的中譯本之一,而且是她首創了“呼嘯山莊”這一譯名(此前一直被譯為“咆哮山莊”),也許就是因為這個了不起的傳神譯名,使得這部作品在中國更受歡迎,成為幾代人都愛不釋手的經典譯著。
此外,楊苡女士還翻譯了多部經典作品,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
由于我自己也運營過一間不太大的圖書翻譯工作室,楊苡女士在翻譯上的建樹令我開始關注起她的生平。
楊苡女士曾說:“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與事,到了我這個歲數,經歷過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后發生的種種,我雖是個平凡的人,卻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可念,許許多多的事想說。”
很好,想說就說!她在這本書里真正做到了毫無保留地暢所欲言,真是不把咱讀者當外人哪!
其實,這本書里并無多少國之大事,即便有一些,也只是以背景音的方式出現。楊苡女士分享的,主要是她和家人、同學、友人、同事、戀人、愛人之間的細碎故事,平淡自然,如話家常。
隱忍要強的母親,家中的丫環、廚子、仆人、兄弟姐妹、親戚等等。這些勤勞樸實的眾多“小人物”,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愛的陽光雨露,慷慨無私地灑進少女楊苡幼小的心田,賦予著她向上的豪情。
文壇大家沈從文是楊苡的恩師,楊苡記得他的諸多教誨,但腦海里更清晰的一幕,是恩師在眾人面前講話時,棉襖袖子破了,棉絮掉了出來……
讀這本書,我頭腦中第一時間浮現出的畫面是——妻子二十歲時聽年過八旬的外婆講述自己一生的故事,又轉述給我分享。與楊苡同歲的外婆,是我們婚禮的證婚人。外婆繪聲繪色地回顧了從幼年時和弟弟承歡于父母膝下,到童年時跟弟弟一起聽私塾老師講課,再到青年時如何跟外公相識相戀,中年時如何在貧困的環境中撫養幾個女兒……
自傳中,楊苡女士坦然道出了自己與巴金先生的二哥李堯林(大李先生)如何相互暗生情愫,又如何因為所謂的“自卑”而不敢放膽追愛,最終陰差陽錯地被命運分開。
楊苡女士結婚后,再沒有跟大李先生通信。直到有一天巴金的妻子通知她:大李先生去世了。正值哺乳期的楊苡整整哭了三天。她不吃不喝也毫不掩飾,不介意職工宿舍里的人會不會聽見。她的丈夫趙瑞蕻對此頗有微詞,說:我死了你都未必這么哭。楊苡答:那當然。
人生總會遇見那么兩個人,一個沖撞了青春,一個攙扶著人生。楊苡有李堯林做“白月光”,丈夫趙瑞蕻最終成了那粒再普通不過卻也離不開的“白米飯”。然而回憶沒有歸路,命運的洪流任誰也無法阻擋。
楊苡女士總結自己的生命旅途,“人生值得一過”。而我的感受是,她還意猶未盡。今年1月27日,楊苡女士溘然長逝,享年103歲。
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并非出身名門、家世顯赫之輩,又該以怎樣的方式走完這漫漫人生路?
當我們躺平在臨終病榻之時,又會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是“身而為人,對不起”,還是“人間值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