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有朋友拿著買了一段時間的玉石問J先生:買的時候好好的很完美,回家放了一段時間,它怎么就“裂”了呢?
除了個別玉石是本身質(zhì)地的問題外,大部分玉石戴(放)了一段時間就變丑的原因都是因為“煮蠟”!
只需放到蠟里煮一煮,瑕疵變成完美品?
玉石界的“醫(yī)美”大法:“上蠟”了解一下~
什么是玉石上蠟?
“上蠟”是傳統(tǒng)的玉石加工行業(yè)中,玉石經(jīng)過琢磨、拋光后提升光澤感的最后一道工序。
本質(zhì)上,玉石上蠟是一種用“蠟”對玉石表面充填,達到美化玉石外觀的傳統(tǒng)方法。
因為煮蠟屬于物理優(yōu)化,并不會影響玉石的本身性質(zhì);在“國標”中,煮蠟也屬于“優(yōu)化”;所以“上蠟”的玉石在鑒定證書上不會顯示或標注。
小課堂:
* 在國家標準《珠寶玉石名稱GB/T 16552-2017》中,把無色蠟充填玉石定義為“優(yōu)化”。
* 《系統(tǒng)寶石學》中,把優(yōu)化處理(Enhancement)定義為除切磨和拋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寶玉石的外觀(顏色、凈度或特殊光學效應(yīng))、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
* 優(yōu)化:是指“傳統(tǒng)的、被人們廣泛接受的使珠寶玉石潛在的美顯示出來的各種改善方法”,
如熱處理紅寶石、浸無色油祖母綠及玉髓、瑪瑙的染色處理等。
* 處理:是指“非傳統(tǒng)的、尚不被人們接受的各種改善方法”,如染色處理里翡翠、輻照處理藍
鉆石、表面擴散處理藍寶石、玻璃充填處理紅寶石等。屬于處理的寶石在市場出售和出鑒定
證書時,必須特別標識,如紅寶石(處理)、紅寶石(玻璃充填處理)。
市場上玉石的上蠟有很多種叫法:浸蠟、過蠟、封蠟等等。給玉石上蠟的手法也五花八門,蒸、煮、泡、噴、擦無所不用其極。
而其中商家經(jīng)常批量使用,且在市場上最常見的是“煮蠟”。
煮蠟
煮蠟——顧名思義,就是把蠟加熱放在鍋里面和玉器一起煮。
煮蠟的工具材料非常簡單:專業(yè)點,有專門的玉石煮機;低配的話,家里隨便什么鍋能燒熱就行。
玉器上蠟的蠟有多種,常用的有固體石蠟和液態(tài)蠟;其中固體石蠟成本更底使用更多。
相比于其它上蠟方式,煮蠟的玉石“美貌”通常保持更加持久。
正是因為這一特性,不良商家喜歡用“煮蠟”用來掩蓋玉石的瑕疵、視覺優(yōu)化玉石的品質(zhì),以次充好。
玉石煮蠟有什么“美容功效”
煮蠟就像給玉石進了“美容院”做了“醫(yī)美項目”,讓玉石在一段時間內(nèi)可以保持“貌美如花”的無瑕狀態(tài)。
煮蠟到底對玉石起到了什么“美容功效”?一起來看吧~
- 打“水光針”——潤澤質(zhì)地
因為無色蠟?zāi)毯蟊旧砭陀小跋灎罟鉂伞保指谢仯灾笙灪蟮挠袷徽撘曈X上還是手感上,都會有一定變化。
- 遮瑕——隱藏裂紋、缺口
無色蠟經(jīng)過高溫融化后浸入到玉石的“紋裂”中,給人一種假性“愈合”的視覺效果。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玉石縫隙中的蠟慢慢脫落脫離,一段時間后玉石還是會恢復原來的樣貌。
- 改善“膚色”粉底液——美化顏色
表面浸蠟用來封住細微孔隙,視覺效果就像玉石“泡水”讓本身寡淡的顏色變深。
- 磨砂素顏“上妝”——改善拋光
有一些拋光比較差、甚至沒有拋光的玉石,煮蠟不僅會提升玉石的光亮度,對質(zhì)感和顏色上也起到優(yōu)化的作用。
這個效果和給沒拋光的玉石摸油差不多,但保持的時間相對更持久。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對“煮蠟”嫉惡如仇?
但其實不用把煮蠟過分妖魔化,因為雖然“煮蠟”給玉石的外貌會帶來多方面的改善,但也僅限于一些細小瑕疵。對于那些大紋裂、明顯的磕碰破損“煮蠟”都是愛莫能助的。
而且,常規(guī)操作下,煮蠟不會對玉石造成什么明顯損害,只是它帶來的“美麗皮囊”是臨時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huán)境的變化,煮蠟玉石表面的蠟會逐漸揮發(fā)消失,當“醫(yī)美”的效果消失,玉石又恢復了原有容貌。
哪些常見玉石會“煮蠟”
- 翡翠:
通常質(zhì)地比較粗糙的翡翠,在拋光后會再進行煮蠟的工序。
目的有二:一是為了讓這些石性強的翡翠質(zhì)地看起來更細潤、提升水頭和光澤,二是這類料子因為質(zhì)地粗糙大部分有很多紋、裂、小坑,煮蠟會掩蓋或者修飾一些微小瑕疵。
尤其是豆種、干青都是煮蠟的重災(zāi)區(qū)。
而高品質(zhì)的高檔翡翠因為本身質(zhì)地就非常優(yōu)秀,且結(jié)構(gòu)致密,所以不會“煮蠟”。
- 和田玉:
浸蠟,用無色蠟或者石蠟充填表面裂隙。
大多數(shù)中低端和田玉賣之前都會煮蠟,一是為了暫時性的隱藏裂隙、瑕疵,二是為了讓一些石性比較大的和田玉看起來更溫潤(蠟的光澤)、摸起來更油潤(表層蠟的滑膩手感)。
- 綠松石:
表面浸無色蠟用來封住細微孔隙,改善顏色和耐久性。
大部分綠松石質(zhì)地都比較疏松,尤其是低端的“泡松”密度、硬度都非常“渣”。浸蠟優(yōu)化后,無色蠟封住了綠松石原本松散的細微孔隙,假性提高了密度,同時也改善了綠松石的顏色飽和度。
- 蛇紋石玉:
浸無色蠟,用無色蠟充填裂隙或缺口,改善外觀(類似和田玉和翡翠)。
- 孔雀石:
孔雀石的硬度、密度都不高,表面浸無色蠟?zāi)軌蛴行Ц纳瓶兹甘庥^,讓綠松石看起來更“靚麗”。
- 青金石:
中低品質(zhì)的青金石通常會表面浸無色蠟,改善外觀(光澤、顏色等)。
- 圖章石:
這里說的圖章石不是某一個玉石品種,而是一個大類,泛指適合雕刻印章的質(zhì)地較軟的一些玉石品種,包括壽山石、雞血石、青田石、昌化石等等品種。
它們的共性是外觀美麗,質(zhì)地較軟,易篆刻;圖章石里中低端品質(zhì)的因為價值不高,往往做工簡易沒有精拋光,上蠟?zāi)軌蛴行Ц纳扑鼈兇植诘耐庥^。
辨別煮蠟的方法
【個人鑒別】
這類辨別方法多是通過自己的觀察或者借助小工具辨別,但大多需要多個方法結(jié)合結(jié)合經(jīng)驗綜合判斷。
- 觀察光澤
剛浸蠟不久的玉石表面多呈蠟狀光澤,和玉石本身的自身光澤會略有差異。
- 聞味道
鼻子靠近聞,特別是剛浸蠟完不久的和田玉,可有明顯的刺激性“蠟味”。
- 看孔道
在和田玉樣品的裂隙、孔隙(如打孔處)和凹坑處可見蠟的殘余,用針刺可見白色蠟狀物。
- 紫外燈下觀察熒光
部分上蠟玉器在長、短波紫外光下可呈藍白色熒光;(因為蠟的成分不同、上蠟的量不同,并不是所有蠟在紫外熒光下都有熒光反映)。
【破壞性實驗】
這類辨別方法雖然有效,但也容易損壞玉石。
- 熱針檢測法
用燒熱的針觸碰浸蠟的玉石,玉石表面會有蠟析出。
- 泡水法
將上蠟的玉石泡在浸泡熱水中一段時間,取出后擦干可觀察到玉石表面退蠟甚至返堿。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溫過低玉石表面的蠟則不會析出。但沸水或水溫過高不利于玉石保養(yǎng),容易造成玉石失水等不可逆的傷害。
【權(quán)威檢測】
- 紅外光譜可見蠟峰
最準確,但需要正規(guī)珠寶實驗室的大型檢測設(shè)備才能檢測。
J先生說:
玉石煮蠟現(xiàn)象大多只存在于中低端貨品中;以次充好,貪小便宜的人最容易“踩雷”!
有質(zhì)量的高品質(zhì)玉石因為自身品質(zhì)已足夠優(yōu)秀,往往沒有“煮蠟”帶來的后顧之憂。
更重要的,是找到誠信靠譜的商家和渠道入手。
你還遇到過哪些品種的玉石有煮蠟的情況?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更多精彩文章我們下期再見!
(注:本文圖片部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2000多年來觀音都長啥樣?唐朝的婀娜,宋朝的端莊,明清最經(jīng)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