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中東,春風吹又生

0
分享至

歷史上,中東多次建立過璀璨的文明。無論是古埃及和古巴比倫,還是后來強大的波斯帝國,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最早的哲學、宗教、藝術,并傳播到地中海對岸,催生了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為代表的西方文明。

中世紀的阿拉伯帝國和大唐成為當時世界的絕代雙驕:


歷史上的大部分時期,中東文明都比西方文明要先進,特別是中世紀早期,當西方陷入戰亂和野蠻的時候,中東被阿拉伯帝國統一,發展出繁榮的經濟和燦爛的文化。耶路撒冷、巴格達、大馬士革成為與長安、洛陽比肩的特大城市。此時的中東,成為西歐人向往之地,成為富庶的代名詞。

奧斯曼帝國版圖:


然而風水輪流轉,近代以來,隨著西歐宗教改革運動和工業革命的開啟,中東在與西歐的競爭中逐漸處于下風。中東最后一個統一帝國是奧斯曼帝國,這個國家和東亞的大清帝國很像。都是多民族國家,清朝靠儒學來維系社會,奧斯曼靠伊斯蘭教來維系社會。從地緣來看,清朝和奧斯曼帝國也有類似之處,阿拉伯本土相當于漢地十八省,北非相當于西域,屬于突厥人的土耳其相當于中國東北(女真人大本營),屬于波斯人的伊朗相當于蒙古。在近代史上,奧斯曼帝國和清朝先后遭到西方入侵,淪為半殖民地,一個被稱為西亞病夫,另一個被稱為東亞病夫。這兩個國家都被沙俄割走了大量領土,奧斯曼失去了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黑海沿岸,清朝失去了包括海參崴在內的外東北。清朝的瓦解造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奧斯曼帝國的垮臺則導致中東分裂成多個陣營。

修建蘇伊士運河讓埃及犧牲了十多萬勞工:


在近代,歐洲人并不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當人看,在入侵中東以后,他們驅使大量當地民眾修各種工程,光是修建蘇伊士運河就讓埃及損失了十多萬勞工,大量尸骨被埋在河床之下。為了方便統治,西方刻意挑唆中東教派和民族矛盾,鼓動各部落之間的仇殺。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中東最大的悲劇在于發現了石油,為了搶奪石油資源,西方各國在中東斗得頭破血流,多次發動代理人戰爭,為后來中東的戰亂埋下伏筆。

阿拉伯國家聯盟(綠色為創始國):


二戰后,全球迎來殖民地獨立浪潮。中東的阿拉伯人在民族自決的口號下,希望能建立一個橫跨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沙特的統一國家。1945年,阿拉伯國家聯盟誕生,這讓西方非常恐慌,因為歷史上中東一旦統一,會形成一個對歐洲構成嚴重威脅的超級強權,西方也會失去在中東的石油利益。為了挫敗中東統一計劃,西方選擇在中東的“新月地帶”扶持以色列。

西方只要控制了新月地帶,中東就永世不得統一: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包括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在內的“新月地帶”則相當于中東的“中原”,既是中東的交通樞紐,土地又極其肥沃。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想統一中東,必須先占領“新月地帶”。西方阻止中東統一的辦法,就是在“新月地帶”扶持以色列,給阿拉伯世界釘一顆釘子。以色列西面是埃及,東面是伊拉克,南面是沙特,北面是敘利亞。只要以色列一直存在,阿拉伯人就永遠不能統一,伊斯蘭世界也無法整合起來。

阿拉伯人從未放棄統一的夢想,他們把以色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948年5月,阿拉伯各國組建聯軍,向以色列發動全面進攻。他們挑選的時間很好,此時歐洲爆發柏林危機,美蘇形成對峙局面,無力干涉中東。戰爭之初,阿拉伯聯軍高歌猛進,占領以色列一半國土。然而他們卻犯了輕敵的錯誤,草率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建議,給了以色列一個月的喘息時間。在歐美猶太財團的幫助下,以色列從世界各地大量進口武器,重新組織起軍隊,最終反敗為勝,實現了翻盤,也粉碎了阿拉伯世界統一的愿望。

渡江戰役地圖:


幾個月后,中國內戰進入最激烈階段,解放軍發動三大戰役,打垮了國民黨主力部隊。就在解放軍準備跨越長江,統一全國的時候。美蘇卻出面干預,美國揚言要派軍隊到長江“協防”,甚至威脅要在華北開辟第二戰場;蘇聯則建議我方見好就收,與國民黨劃江而治,表面上是防止引起世界大戰,實際上是想阻止中國統一。不過我方并未理會美蘇的干預,毅然發起渡江戰役,將國民黨趕出長江以南,最終統一了全國。這才有了那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1948年—1949年,是中阿命運的分水嶺。因為害怕西方干預而選擇停火一個月的阿拉伯聯軍,最終輸給了以色列,導致阿拉伯世界陷入長期分裂的局面。頂著美蘇干預壓力發起渡江戰役的我方,最終統一了全國。中阿都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近代都飽受西方殖民者侵略,都經歷過軍閥割據的時期,但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就是統一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則是分裂的中國。

為爭奪蘇伊士運河控制權,英法以對埃及發動入侵:


阿拉伯人并沒有放棄統一的夢想,埃及成為第一個為此付出行動的國家。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以色列在英法的支持下大舉進攻埃及。埃及總統納賽爾沒有驚慌,他讓埃及內閣全員準備毒藥,一旦被俘,立即自盡。并向民眾發放了40萬支步槍,準備讓敵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最終,在國際社會的聲援下,埃及挫敗了英法以聯軍的進攻,收回了蘇伊士運河主導權,納賽爾也因此成為阿拉伯世界領袖人物。

埃及前總統納賽爾曾嘗試統一阿拉伯世界:


為了進一步整合阿拉伯世界,納賽爾在外交上倒向蘇聯,大力發展重工業,并在農村進行土地改革,把富人的資產分給窮人,實行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受納賽爾個人魅力影響,敘利亞選擇加入埃及,組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邁出了統一的第一步。

以色列憑借第三次中東戰爭摧毀了埃及對阿拉伯世界的領導力:


以色列當然不會坐視埃及的崛起,1967年,以色列挑起第三次中東戰爭。由于從蘇聯進口大量先進戰斗機,最開始埃及占據優勢,并采取防守策略。然而以色列發現一個規律,埃及戰機起飛至少需要15分鐘,以軍利用這一時間差對埃及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集中全部空軍對埃及發起偷襲。以色列將所有戰機編為4隊,借助超低空突防來規避雷達探測,分批次對埃及機場進行轟炸。為了造成無間斷打擊的效果,以軍還投擲了不同時間段爆炸的延時炸彈。埃及機場每隔10分鐘就要遭到一波轟炸,大部分飛機來不及起飛就被炸毀在跑道上。憑借著偷襲,以色列在僅損失20多架戰機的情況下,摧毀了埃及300多架戰機,占埃及空軍90%。埃及傾舉國之力組建的空軍瞬間報廢,徹底喪失制空權,被以色列奪取了西奈半島。

輸掉了戰爭的納賽爾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由于蘇伊士運河被關閉,埃及失去了寶貴的外匯收入,再加上驚人的軍費開支,埃及財政陷入崩潰。納賽爾聲望大跌,失去了阿拉伯世界的領導權,曾經的好友與他分道揚鑣。為了向以色列報仇,納賽爾多次找蘇聯尋求軍事幫助,但此時的蘇聯領導人由赫魯曉夫換成了勃列日涅夫,后者在對外援助時可沒那么慷慨。蘇聯給埃及開的都是“空頭支票”,甚至想用武器援助換取在埃及的駐軍權。納賽爾這才明白,美蘇可謂是一丘之貉,蘇聯支持埃及是假,想控制蘇伊士運河是真。最終,心力憔悴的納賽爾年僅50多歲就病逝,隨著他的離世,阿拉伯統一的夢想大廈也轟然倒塌。

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聯軍再次失敗:


1973年,為了收復西奈半島,埃及選擇孤擲一注,對以色列發動偷襲。為了麻痹以色列,埃及事先多次舉行常態化軍演,并制造兵力不足的假象,讓以色列認為埃及無力發動進攻。埃及和敘利亞還選擇在猶太教贖罪日這天動手,因為當天大部分以軍官兵都在放假。阿拉伯聯軍的奇襲取得很大效果,埃軍用高壓水槍攻破了以軍在西奈半島用沙粒構筑的防線,并圍殲了以色列最精銳的裝甲旅。不僅如此,由于準備不足,以色列還出現炮彈短缺的問題。就在這種時候,美國出手了,美方通過戰略運輸機向以色列提供了2萬噸物資和裝備,并通過衛星偵查給以色列提供情報支持,使以軍利用埃軍空隙穿插到埃軍后方,再次反敗為勝。

70年代之前中東石油產業被西方“石油七姐妹”掌控:


西方對以色列的支持徹底激怒了阿拉伯國家,1973年,以海灣國家為主體的歐佩克組織宣布對西方發動石油禁運。在此之前,中東石油開采權被“石油七姐妹”(包括殼牌、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壟斷,為了保障本國經濟發展,這些西方公司刻意壓低油價,以至于一桶油的價格和一桶水差不多,中東人民幾乎是捧著金飯碗要飯。70年代初,中東各國開啟石油國有化運動,把西方控制的石油產業收歸國有。第四次中東戰爭后,中東產油國聯合起來,集體上調石油出口價格,并將石油產量削減了17%。1973年—1974年,國際油價從2.7美元/桶飆升至11美元/桶,上漲4倍。石油危機導致西方資本主義陷入嚴重衰退,歐美日工業產值下降15%以上,財政從盈余轉向虧損,結束了二戰后持續20多年的經濟繁榮。西方同時出現通脹和失業率上行的現象,菲利普斯曲線失效,在此壓力下,美聯儲大幅加息,美股市值縮水一半以上。

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


俗話說,危中有機。石油危機雖然導致美國經濟嚴重衰退,但也讓美國看到了重塑美元霸權的機會。早在1944年,全球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當時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一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國家法幣則盯住美元,實行固定匯率制,比如1美元=360日元。這套體系在二戰后一度發揮了很好作用,使國際貿易蓬勃發展。但到了60年代末,“黃金—美元”體系卻越來越難維持。表面的原因是特里芬難題,為了維持國際貿易發展,美國需要通過貿易逆差來輸出美元,但這會導致美元持續貶值。實際的原因是科技進步導致工業品價格下跌,為了避免通縮,需要美元供應量增速超過黃金產量增速,這導致美元相對黃金貶值。不僅如此,美國陷入越戰泥潭后,黃金儲備大量流向經濟飛速崛起的西歐和日本經濟,馬克和日元很難再與美元維持固定匯率。

1971年,美國正式拒絕履行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金價大幅飆升,在三年的時間里上漲6倍。美元購買力大幅下降,西歐各國開始拒絕接收美元,馬克和法郎一度成為通用貨幣,美元信用岌岌可危。但1973年的石油危機,讓美國看到了重建美元體系的機會,美國精英意識到,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各國工業發展的必需品。如果美元跟石油綁定,那全球工業每增長一分,對美元的需求也會多一分,這相當于給美元建造了一個龐大的蓄水池,美國甚至可以通過調節美元供給來人為制造全球經濟周期。相比之下,雖然糧食也是必需品,但如果美元跟糧食綁定,每次美元潮汐都會造成饑荒問題。

1974年,美國找上了世界最大產油國沙特,雙方簽了一個協議,美國要求沙特以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唯一結算貨幣,并將石油出口賺的錢用來買美國國債。作為回報,美國承諾保障沙特國防安全,維護沙特王室特權地位,向沙特提供武器以鎮壓其國內反對勢力。沙特是全球最大產油國,也是OPEC領袖,在沙特的帶領下,中東其它產油國紛紛同意用美元結算石油貿易。就這樣,全球貨幣體系從金本位轉向“石油—美元”本位。

諷刺的是,美國支持的這些國家,包括沙特、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幾乎都是帶有很強宗教色彩的君主制國家,與美國提倡的“民主、平等、人權”等理念格格不入。然而美國卻不遺余力地為這些國家提供安全保障,可見對美國來說經濟利益的重要性遠在意識形態之上。

這也可以理解為什么70年代美國貨幣供應量要大幅上升的原因,因為油價上漲導致石油貿易額大幅增加,在與石油掛鉤的情況下,市場上流通的美元必須大幅增長才能滿足國際貿易需求。美聯儲并非不懂貨幣超發和通脹的關系,但在美元換錨的背景下,貨幣發行量被動上升。這與80年代末中國通脹問題的成因比較類似,在價格闖關的背景下,市場對貨幣的需求大幅上升,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在基礎貨幣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推高M2。在某種程度上,商品貨幣化是因,通脹和貨幣供應量上升是果。

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使西方陷入嚴重滯脹,但卻助力美元登頂:


1979年,由于伊朗革命等原因,世界出現第二次石油危機,國際油價從13美元/桶上升至39美元/桶,上漲了三倍,全球再次出現滯脹現象。與上一次不同,美國成為石油危機的受益者,油價上漲導致各國對美元的需求大幅上升,美元和美債成為香餑餑,各國都必須儲備大量美元外匯以備不時之需。1979年—1985年,美元指數從85上升至160,確立了不可動搖的世界貨幣地位。

70年代一度出現“蘇攻美守”的局面,高油價使蘇聯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可以拿出更多的經費與美國開展軍備競賽,蘇聯也一度認為自己可以成為冷戰的最終贏家。然而,到了80年代,隨著“石油—美元”體系的建立,美國也完成了對中東產油國的控制,蘇聯的國勢開始急轉直下。

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授意下,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產油國大幅增產,在短短四年里將石油產量提升50%,國際油價暴跌至15美元/桶,蘇聯財政收入銳減。不但無法維持龐大的軍備支出,連正常的民用支出都被大大壓縮,這成為蘇聯解體的導火索之一。

也就是從70年代開始,中東的阿拉伯世界分化為兩個陣營。一個是包括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在內的“新月國家”,一個是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在內的“海灣國家”。前者以農業為主,人口眾多,相當于中國的華北平原。后者以石油產業為主,通過高油價積累了大量財富,相當于中國的江浙滬。“新月國家”跟蘇聯走得比較近,對以色列持仇恨態度;“海灣國家”外交上更親美,主張跟以色列緩和。

1976年,由于怨恨蘇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的觀望態度,埃及總統薩達特廢除了《埃蘇友好合作條約》,放棄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開始與西方接觸。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簽署了《戴維營協議》,兩年后,以色列與埃及建交,并交還西奈半島。埃及正式退出反以聯盟,引起阿拉伯世界強烈不滿,阿拉伯聯盟一度開除了埃及成員國身份。1981年,與以色列和解的埃及總統薩達特被民族主義者刺殺。即便這樣,埃及也沒有重返與以色列為敵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埃以和解的幕后推手是沙特和美國,沙特以向埃及提供經濟援助為誘餌,讓其向以色列妥協。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和埃及是蘇聯最重要的兩個盟友。中國是東亞最大國家,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通過朝鮮戰爭幫蘇聯穩定了遠東局勢。埃及則是阿拉伯世界領袖,擁有蘇伊士運河這一黃金水道。假如蘇聯能夠一直維系與中國和埃及的友誼,蘇聯未必會輸掉冷戰。然而,勃列日涅夫上臺后,開始推行霸權主義,使蘇聯從親切的社會主義老大哥演變成面目猙獰的紅色帝國。1969年中蘇爆發珍寶島事件,中蘇徹底翻臉;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蘇聯的不作為,則使埃及徹底看清了蘇聯色厲內荏的本質。以至于中國和埃及在70年代均與美國靠攏,幾乎在同一時間段,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埃及則跟以色列和解,這并非完全是巧合。

埃及跟以色列和解后,中東反以陣營的主力只剩下敘利亞。敘利亞自1971年開始,就一直是阿薩德家族統治,主張跟以色列對抗到底。敘利亞耗費20億美金從蘇聯引進了19套“薩姆-6”防空導彈系統,部署在位于黎巴嫩的貝卡谷地,并在周邊駐扎5萬精銳部隊,這讓以色列猶如骨鯁在喉。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西方被卷入其中。另一邊,伊拉克和伊朗這兩大中東強國正打得不可開交,無力對外干涉。這使以色列看到了開戰的機會,它以鎮壓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借口,向駐扎在黎巴嫩的敘利亞軍隊發起猛烈進攻。戰爭之初,以軍兵分三路,直撲黎巴嫩,但遭到敘軍頑強抵抗,以色列損失了幾百輛坦克。

以色列空軍戰術素養極高:


為了奪得制空權,以色列決心摧毀位于貝卡谷地的敘軍防空陣地。以軍先是往敘軍陣地放飛大量充當誘餌的無人機,敘軍以為遭到空襲,便發射“薩姆-6”防空導彈。就在敘軍雷達開機的一瞬間,以色列無人機捕捉到了敘軍雷達信號,鎖定其所在位置,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大后方的“E-2C”預警機。在預警機的引導下,以色列“鬼怪”戰斗機向敘軍防空陣地發射上百枚反輻射導彈,精準摧毀敘軍雷達系統。沒有了雷達,敘軍防空導彈就是瞎子,早已等候多時的以色列“F-16”戰機猛撲過去,對貝卡谷地的敘軍防空陣地發起狂轟濫炸。敘利亞苦心經營10年的防空陣地,不到10分鐘就灰飛煙滅。

敘軍并不甘心,他們集結起剩余的空軍,準備向以色列進行反撲。然而,敘軍飛機剛升空就被以色列預警機偵測到,并通過電子計算機預判出飛行軌跡。之后,以軍利用電子戰飛機對敘利亞空軍發動電磁壓制,敘利亞飛機雷達屏幕一片雪花,很多還沒發現敵機就被擊落。即便有少數敘軍飛機通過開加力跟以軍進行近距離格斗,但它們發射的紅外制導導彈被以軍使用的熱誘餌彈輕易騙過,命中率極低。

縱觀歷次中東空戰,阿拉伯空軍和以色列空軍最大的差距不是硬件,而是飛行員素質的差距,以色列空軍飛行員大多具備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學歷,駕駛同樣性能的戰機,以軍飛行員往往能發揮出更大作用。

憑借電子戰技術,以色列對敘利亞實施了降維打擊,敘利亞空軍被摧毀。在掌握了制空權后,以色列對敘利亞地面部隊發起全面進攻,集束炸彈如蝗蟲般朝著敘軍陣地扔去,大地化為一片火海,敘利亞被打得潰不成軍,被迫求和,以色列贏得了最終勝利。

西方人和阿拉伯人對薩達姆評價截然不同:


如果說第四次中東戰爭打垮了埃及,那么第五次中東戰爭就打垮了敘利亞,以色列接連掃除了兩大勁敵。正當以色列人準備開香檳慶祝時,另一個阿拉伯國家——伊拉克崛起了。1979年,薩達姆成為伊拉克總統,剛上臺之初,他曾大刀闊斧實施改革。在經濟上,薩達姆推行石油國有化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提升石油產量。由于趕上了石油危機后油價暴漲的機會,1970年—1989年,伊拉克GDP從30億美元暴增至600億美元,翻了20倍。在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的背景下,薩達姆在全國推行醫療免費和義務制教育,并從蘇聯大量進口先進武器,建立起一支龐大的軍隊。

薩達姆是堅定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他主張把以色列趕出中東,建立統一了阿拉伯國家。從80年代開始,伊拉克成為繼埃及、敘利亞之后的阿拉伯世界盟主,接過了反抗以色列的大旗,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兩伊戰爭本質上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戰爭:


1979年,伊朗爆發革命,崇尚世俗化和西方化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以霍梅尼為核心的什葉派宗教勢力上臺。這使薩達姆非常恐慌,因為伊拉克雖然被遜尼派統治,但大部分國民卻信仰什葉派,薩達姆擔心伊朗會向外輸出革命,煽動伊拉克民眾叛亂。包括沙特在內的大部分阿拉伯國家也有這種擔憂,一方面是因為什葉派的伊朗屬于異端,另一方面伊朗主要是波斯人種,跟阿拉伯人有歷史仇恨。1980年,在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下,伊拉克調集了20萬大軍、上千輛坦克、數百架飛機,向伊朗發起進攻。戰爭之初伊拉克曾取得一定勝利,但伊朗在宗教精神的號召下,憑借更雄厚的國力將戰線反推到伊拉克境內,雙方進入拉鋸戰階段。到了戰爭后期,兩伊互相襲擊對方油輪,大量船只被炸毀,霍爾木茲海峽一度被堵塞。伊拉克背后有沙特、科威特的財政支持,伊朗則有宗教凝聚力和兩倍于伊拉克的人口資源,誰也無法輕易擊敗對方。

兩伊戰爭足足打了八年,兩國邊境化為一片廢墟,大量輪船、港口、油田被摧毀,累計造成6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上百萬人的傷亡。伊拉克為這場戰場掏空了大部分財富,戰前伊拉克曾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戰后伊拉克欠下了700億美元的外債,國力一落千丈,失去了對阿拉伯世界的領導權。

兩伊戰爭對薩達姆也是一種沉重打擊,他失去了曾經的理性與冷靜。由于欠了科威特和沙特一屁股債,薩達姆希望OPEC能削減石油產量以抬升油價,讓伊拉克可以通過出口石油來還債。但這遭到了科威特的拒絕,薩達姆對此非常震怒,他認為伊拉克和伊朗打仗在很大程度上是為阿拉伯世界擋刀子,防止什葉派滲透,科威特和沙特有義務減免伊拉克的債務。在協商未果后,1990年,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成為自己“第19個省”。

海灣戰爭中伊軍被輕易包抄后路:


1991年,以美國為主多國聯軍向伊拉克發動進攻,美軍先是用電磁壓制技術癱瘓了伊軍雷達,然后派“F-117”隱形攻擊機對伊拉克發電站、機場、指揮中心等重要目標投擲精確制導炸彈,使伊拉克各部隊之間失去了聯絡。之后,50萬聯軍以惡狼之勢直插伊軍后路,武裝直升機群對伊軍坦克進行定點屠殺,成噸的集束炸彈如火雨般砸在伊軍頭上,每枚集束炸彈在落地前會分裂成幾千顆碎片,造成極其恐怖的面殺傷效果。伊軍遭受了毀滅式打擊,從科威特通往巴格達的公路堆滿了伊軍車輛和坦克的殘骸。西方國家僅用了不到100個小時就讓伊拉克百萬大軍土崩瓦解,并在戰后對其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伊拉克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稱霸中東的實力。

海灣戰爭后的十多年里,以色列在中東可謂是稱王稱霸,沒有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能挑戰其地位。00年代初,以色列用暴力手段驅趕加沙地區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制造上百萬難民,引起阿拉伯世界不滿。但由于實力懸殊,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敢出面干預。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伊軍主力,推翻了薩達姆政府。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愈發橫行霸道,成千上萬的阿拉伯人慘死在以色列的屠刀之下。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00年代初是以色列國勢的頂點。美伊戰爭雖然摧毀了伊拉克政府,但卻使美國陷入長達8年的泥潭,美軍為了應付治安戰不得不疲于奔命。更重要的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導致中俄國力快速崛起,中國在加入WTO后快速騰飛,經濟實現年均兩位數增長,GDP總量從2001年的1.3萬億美元暴增至2011年的7.3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兩場戰爭疊加中印經濟崛起使全球大宗商品迎來超級牛市,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等價格一飛沖天,國際油價從1999年的9美元/桶暴漲至2008年的147美元/桶,普京笑得嘴都合不攏,靠著能源出口俄羅斯經濟成功走出蕭條,GDP總量從2000年的2600億美元飆升至2008年的1.7萬億美元。在財政寬裕后,俄軍武器裝備也迎來更新換代潮。憑借這些成績,普京的支持率居高不下,這成為他能長期執政的重要原因。

什葉之弧:


中國經濟的崛起使美國戰略重心發生轉移,2011年,奧巴馬高調宣布“重返亞太”戰略,從伊拉克撤出軍隊,并將大部分兵力部署到亞太地區。這使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減弱,對以色列的支持也有所下降,引起猶太集團不滿。另一方面,俄羅斯恢復元氣后,提高了對伊朗的支持力度,又是給錢又是送武器。伊朗開始崛起,它利用伊拉克衰落后中東形成的真空期大肆擴張,將觸手伸向新月地帶,意圖打造一個包括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林、也門在內的“什葉之弧”。

伊朗的戰略引起以色列和沙特警覺,它們向美國施壓,要求美國對伊朗動武。但當時美國尚未走出08年金融危機的陰影,又面臨中俄的競爭,對出兵伊朗的要求實在是有心無力。作為出兵方案的替代,美國利用推特等輿論工具在中東煽動顏色革命,引發“阿拉伯之春”,包括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等國均出現大規模內亂。特別是敘利亞,敘利亞既是伊朗什葉派陣營的盟友,又為俄羅斯提供在中東的唯一軍港,因此成為美國重點針對目標。

敘利亞一度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從2011年開始,在美國的支持下,包括反政府軍、庫爾德組織、ISIS等武裝勢力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已經穩定了50年的敘利亞陷入內戰之中,各勢力大打出手,GDP下降了90%,一半的平民失去家園,數百萬難民涌向歐洲,形成二戰后最大規模的難民潮。不僅如此,以色列和土耳其也趁此機會在敘利亞搶占地盤,以色列徹底控制了戈蘭高地,土耳其則借著打擊庫爾德人的名義侵吞敘利亞北部地區。敘利亞這個曾經能與以色列扳手腕的中東強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就在敘利亞政府軍節節敗退之際,俄羅斯出手了。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歐美對俄羅斯發動大規模經濟制裁,俄羅斯與歐美正式撕破臉。為了減輕在歐洲的壓力,俄羅斯決定主動出擊,在中東開辟第二戰場。2015年,俄軍介入敘利亞局勢,俄空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敘利亞反政府軍和ISIS發動襲擊,摧毀其多個據點,并炸死上千名英美雇傭兵。之后,俄羅斯又派出地面部隊,協助敘利亞政府軍展開反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俄敘聯軍就收復大部分失地。俄羅斯此舉大獲成功,既保住了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又粉碎了西方顛覆敘利亞政府的圖謀。

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伊朗、敘利亞、也門在中東形成“鐵三角”格局。雖然飽受西方制裁,但憑借俄羅斯輸血,伊朗國力不降反增,成為中東穆斯林國家繼埃及、敘利亞、伊拉克之后,第四個高舉“反美抗以”大旗的強國。不僅如此,伊朗還加速核武器研發進程,企圖靠核威懾跟西方扳手腕,因此成為以色列最痛恨的國家。以色列雖然也有核武器,但本身面積狹小,一旦遭受核打擊,整個國家將不復存在,阻止伊朗擁核,成為以色列首要戰略目標。

除了伊朗之外,近十多年來,土耳其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加大。

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冷戰期間土耳其成為西方反蘇前線:


在冷戰時期,土耳其是西方最珍貴的盟友。這是因為土耳其扼守黑海出海口,是堵截蘇聯最重要的棋子。美國像扶持日韓那樣不遺余力地扶持土耳其,要錢給錢,要裝備給裝備。為了拉攏土耳其,美國把“F-16”戰機生產線打包給了它,甚至邀請土耳其共同參與研發“F-35”隱身戰斗機。憑借美國的支持,土耳其成為中東頭號強國,也一度成為地中海東岸最富裕的國家。土耳其對西方的“慷慨”感激涕零,冒著被蘇聯打擊的風險允許美國在其本土部署核彈,以至于觸發古巴導彈危機。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蘇聯解體后,土耳其對西方利用價值大大降低,歐美削減了對土耳其經濟援助。更重要的是,土耳其雖然早早就申請加入歐盟,但一直都得不到通過,根本原因在于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歐盟骨子里面認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土耳其人絕望地發現,他們從一開始就不被算作西方的一份子。

從00年代開始,土耳其對加入歐盟心灰意冷,它拋棄了奉行多年的世俗化和西方化道路(凱末爾主義),開始高舉宗教和民族復興的大旗,試圖喚醒國民對伊斯蘭傳統和奧斯曼帝國榮光的回憶。土耳其的元首埃爾多安,就此登上歷史舞臺。在經濟上,埃爾多安大力推行私有化改革,通過市場化手段來激發經濟活力。另一方面他一直主張壓低利率水平,以促進基建和房地產發展,一條條高速公路鋪設起來,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除了基建和地產外,埃爾多安還重視發展旅游業,因為這可以增加外匯收入。2001年—2013年,土耳其GDP從2000億美元增長至1萬億美元,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在政治上,埃爾多安將議會制改為總統制,并通過限制財權的方式削減軍隊權力。由于不滿埃爾多安作風,2016年,在西方的支持下,土耳其軍方發動政變,試圖推翻埃爾多安統治。但由于提前接到俄羅斯通風報信,埃爾多安成功鎮壓叛亂,土耳其反對勢力遭到進一步削弱。

也正是因為這場政變,土耳其在外交上從過去的親美轉向在美俄之間維持平衡。在敘利亞內戰中土軍多次以打擊恐怖分子為借口轟炸美軍基地,由于不敢太得罪土耳其,美國也只能吃個啞巴虧。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土耳其一改過去的中立政策,多次譴責以色列。早在2010年,以色列曾武力攔截土耳其駛向加沙地區的救援船,造成人員傷亡,導致土以面臨斷交危機。除了宗教矛盾外,土以兩國在敘利亞問題上也有地緣矛盾,都想趁亂多瓜分地盤,一直相互齟齬,沒少爆發沖突。

納卡沖突的背后是土耳其和俄羅斯的斗爭:


美國不能容忍土耳其在中東的崛起,它以土耳其向俄羅斯進口“S400”防空導彈為由,取消了土耳其購買“F-35”戰機的資格。并在2018年對土耳其發動經濟制裁,導致土耳其里拉大幅貶值,通脹飆升至兩位數。為了不過分與美國為敵,土耳其也會對俄羅斯展示強硬。比如2020年土耳其利用美國大選的窗口期,策動阿塞拜疆對俄羅斯支持的亞美尼亞發動進攻。阿塞拜疆以平原為主,享有里海油田,經濟發展比亞美尼亞好,又獲得了土耳其支援的無人機,亞美尼亞的坦克在其面前跟紙糊的一樣。阿塞拜疆輕易贏得了戰爭,土耳其勢力范圍擴張到里海一帶。

在俄烏戰爭中,土耳其更是兩頭通吃,一邊向烏克蘭提供“TB-2”無人機,借此給自己的軍火打廣告。另一邊跟俄羅斯簽署天然氣協議,以低廉價格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土耳其還以北約成員國的身份延緩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進程,著實惡心了西方一把。

憑借優異的地理位置、高超的外交水平、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土耳其在中東影響力大幅提升,成為以色列又一個心腹之患。

接連出現伊朗和土耳其這兩個唱反調的,讓美國和以色列很頭大。但從2017年開始,中東又多了一個攪局者,那就是沙特。

從70年代開始,沙特長期充當美國的忠實跟班,沙特以美元作為石油結算唯一貨幣,美國則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二者合作非常愉快。雖然是阿拉伯國家,但在利益面前,沙特在外交上選擇親近以色列的策略。不僅斡旋了埃及和以色列的關系,還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犯下的暴行不聞不問。在很長的時間里,沙特被視為阿拉伯的叛徒,為了石油利益去跟美以勾兌。一開始沙特王室對這種指責毫不在乎,畢竟他們可以靠石油出口換取各種香車寶馬,每天都活在紙醉金迷之中。不過被指責久了沙特面子上也掛不住,為了平息輿論,財大氣粗的沙特花重金資助各種宗教組織,其中就包括一些帶有恐怖主義色彩的原教旨主義勢力。

為了獲得美國的支持,沙特在石油生產方面對美國非常配合,美國讓增產就增產,讓減產就減產。由于沙特是世界最大產油國,又是OPEC老大,在很長時間里美國間接控制了全球石油供給,并通過美元潮汐制造各種經濟周期,一會收割拉美,一會又收割東南亞,賺得盆滿缽滿。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后,為了打擊俄羅斯經濟。在美國的授意下,沙特以打擊頁巖油企業為借口,大舉實施石油增產。在隨后兩年的時間里OPEC原油產量增加了10%,國際油價從2014年6月的110美元跌落至2016年初的25美元。俄羅斯油價盈虧平衡線是50美元/桶,低油價導致其財政入不敷出,被迫過了三年緊日子。

2015年,沙特出現了新的變化,親美的老國王阿卜杜拉去世,接替他的是親弟弟老薩勒曼。在即位之初,由于根基未穩,沙特新國王在外交上延續以往政策,繼續追隨美國。

沙特王儲小薩勒曼:


形勢在2017年發生逆轉,那一年,沙特變更了接班制度,舊王儲被廢,老國王把自己的親兒子——小薩勒曼扶上了王儲之位。按照沙特傳統,國王逝世后通常由弟弟來接任,這也是為了防止出現太年幼的國王,但這就造成沙特大部分國王都暮氣沉沉,不愿意推動變革。另一方面,沙特本質上由多個部落聯合組建,在過去,沙特更類似貴族共和制國家,君主權力非常弱小,國王人選需要王室成員共同商議決定。有些國王甚至會被廢黜,干得很窩囊。這也是美國為什么能長期操控沙特朝政的原因,畢竟國王容易被控制。

但沙特的現任國王老薩勒曼決心打破這一現象,2015年,他剛一上臺就把自己兒子小薩勒曼提拔為國防大臣。2017年,沙特更是廢除了兄終弟及的接班制度,改為子承父業,小薩勒曼被立為皇太子。由于老國王年事已高(今年已經88歲),朝政主要由小薩勒曼來處理。

1985出生的小薩勒曼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在過去,沙特王室揮金如土,幾千個王子平均每個月能獲得十萬美元的補貼,如果把灰色收入也包括進來的話,沙特每年要花30%的財政收入來供養王室,這個負擔可一點都不小。小薩勒曼上臺后,開啟反腐行動,重點打擊王室鋪張浪費現象,取締大量灰色收入,削減各類補貼,累計帶來上千億美元的國庫盈余。

在經濟上,小薩勒曼在沙特推廣平等運動,限制富人收入,增加對窮人的補貼,提升婦女就業率。沙特雖然石油收入很高,但貧富差距非常大,國家大部分財富流入王公貴族手里,因此小薩勒曼的平等運動受到大部分民眾支持。為改變沙特對石油產業過于依賴的現狀,他推出了“2030愿景”計劃,建立各種產業園區,大力扶持高科技企業,并鼓勵旅游業發展。在金融上,小薩勒曼促使沙特阿美上市,融資256億美元,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大IPO,阿美也成為估值高達1.7萬億美元的全球最高市值公司。阿美之所以上市,一方面是為了引進海外資本,提升沙特石油企業管理水平;但根本目的是為了使財務透明化,斬斷王室成員腐敗的利益鏈條。

在過去,沙特王位通常是隔代繼承,國王死后由王儲繼位,王儲死后由副王儲繼位。現任國王只能提名副王儲人選,交由王室委員會討論通過;王儲人選則由上一任國王提名。沙特王室有兩大勢力,一個是開國君主嫡出的七兄弟陣營,一個是庶出王子陣營,王位曾經在這兩大勢力之間來回流傳。正因如此,過去沙特內部撕裂極其嚴重,整個國家一盤散沙。沙特現任國王老薩勒曼登基之初,王儲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穆克林,副王儲則是他親侄子納伊夫。老薩勒曼先是聯合納伊夫,在七兄弟陣營的幫助下廢黜了穆克林,把自己的兒子扶上了副王儲的位置,納伊夫則自動升任王儲;兩年之后,老薩勒曼則以年紀太大為由廢黜了納伊夫,小薩勒曼正式成為皇太子。不僅如此,老薩勒曼還把原本由國王兼任的首相之位交給了小薩勒曼。就這樣,小薩勒曼成為沙特話語權最大的人。

為了鞏固統治,小薩勒曼上臺后接連逮捕了對自己王位有威脅的人,包括前任國王阿卜杜拉的兒子、前任王儲納伊夫、受英美支持的親叔叔艾哈邁德等。小薩勒曼還大量提拔接受過西方教育的技術精英擔任要職,取代那些只知道撈錢的親王。小薩勒曼集權的舉動遭到舊王室成員的反對和英美的忌恨,在過去,美國可以牢牢控制沙特朝政。1973年,時任沙特國王費薩爾想擺脫英美掌控,率領阿拉伯世界對西方發動能源禁運,要求嚴懲以色列的罪行。結果隔了兩年,費薩爾就被精神病槍手刺殺。所以在此之后的很長時間里,被嚇破膽的沙特國王只能心甘情愿任由美國擺布。

小薩勒曼自然知道自己叔父被暗殺的歷史,因此他剛上臺就開始整頓國內的親英美派。2018年,沙特反對派記者卡舒吉在土耳其領事館被暗殺,尸體被肢解成多塊,證據顯示這可能是小薩勒曼指使特工干的。這在西方輿論界引起軒然大波,很多美國議員要求對沙特王室實施制裁。不過當時美國的總統是特朗普,他只關心賺錢,對意識形態什么的沒有任何興趣,在沙特主動跟美國簽了上千億美元訂單后,特朗普就把這事壓下去了。

拜登曾揚言要讓沙特成為“國際賤民”:


不過拜登就坐不住了,在美國總統競選期間,拜登曾揚言要讓沙特成為“國際賤民”,并卷入沙特王位繼承人爭奪事務,支持小薩勒曼的叔叔跟他搶王位。當時國際油價處于歷史低位,拜登認為沙特的利用價值下降,想借“卡舒吉案”拉選票。結果風水輪流轉,隔了兩年之后俄烏戰爭爆發,油價一飛沖天,飆升到100美元/桶以上。高通脹導致拜登支持率受損,他不得不低三下四懇求小薩勒曼讓沙特增產石油,結果自然是吃了閉門羹,這讓拜登叫苦不迭。

小薩勒曼一直擔心自己被美國搞下臺,畢竟拜登曾支持過自己的政敵。2017年以來,沙特和美國在意識形態上的矛盾越來越大,美國不能容忍沙特出現一個不聽話的國王。不僅如此,過去支持沙美同盟關系的兩根支柱——能源合作與安全保障也在坍塌。

頁巖油革命以來,沙美在經濟上形成競爭關系:


在過去,美國是沙特石油的最大買家,美國從沙特進口石油,沙特把賺的錢拿來買美債,雙方實現共贏。2010年頁巖油革命以后,美國本土石油開采量大幅增加,從沙特進口的石油越來越少,甚至還出口石油,沙美經貿從互補關系變為競爭關系。特別是拜登上臺后大搞新能源政策,讓沙特感受到威脅。另一方面,拜登宣布從中東撤軍后,美國能為沙特提供的安全保障越來越少。前些年沙特面臨也門胡賽武裝的威脅,沙特希望美軍出面干預,但美國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吃過虧,不想再蹚渾水,因此拒絕了沙特的請求,引起沙特不滿。

近年來沙特跟中俄越走越近: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跟美國關系鬧僵后,近些年沙特跟中俄關系日益走近。俄羅斯雖然也是產油國,但沙俄兩國經常聯手減產,共同把石油價格炒高。而且小薩勒曼對普京個人比較欣賞,希望效仿普京那樣走“強人”路線。另一方面,沙特和中國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畢竟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沙特石油最大客戶,中國占沙特的外貿份額超過歐美總和。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國力崛起,沙特也希望在中美之間兩頭下注,如果有一天中國真的成為世界老大,那提前傍上大腿的沙特就能成為中東的話事人。

沙特是中美金融博弈關鍵一環:


歷史上,美國“石油—美元”戰略的核心就是搞定沙特,1974年沙美達成以美元作為石油貿易唯一結算貨幣后,美元才重新鞏固世界貨幣地位。未來來看,如果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國家愿意讓一部分石油貿易以人民幣結算,那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將無限光明。當前人民幣占國際支付的市場份額為2%,美元則為40%,追趕空間非常大。

2021年拜登上任后,主要推行三大戰略:

1、在歐洲拱火,挑唆俄烏沖突;

2、拉攏日韓印澳菲,通過印太戰略圍堵中國;

3、在中東撤軍,讓伊朗、沙特、土耳其內斗。

中東民族分布:


起初,拜登的中東戰略是成功的,因為沙特和伊朗確實水火不容。一方面是因為沙特屬于遜尼派,伊朗屬于什葉派,二者有宗教矛盾。另一方面沙特以阿拉伯人種為主,歷史上曾建立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先知穆罕默德誕生于沙特,麥加和麥地那則是與耶路撒冷并立的伊斯蘭三大圣城。因此沙特一直認為自己是阿拉伯帝國的繼承者,是伊斯蘭世界的老大。相比之下伊朗屬于波斯人種,歷史上曾建立過波斯帝國、帕提亞帝國、薩法維王朝等璀璨文明。伊朗人對本國歷史非常自豪,認為自己是波斯帝國的繼承者,更有資格領導中東。因此沙特和伊朗一直在為中東老大的地位爭來斗去。

沙特美械部隊和也門胡賽武裝:


而且伊朗對沙特也有地緣威脅,伊朗一直支持什葉派的也門胡賽武裝跟沙特對著干,沙特的油田經常遭到火箭彈襲擊。2015年,剛上臺的小薩勒曼決定通過對外強硬來樹立威信,于是沙特牽頭組建了海灣阿拉伯國家聯合軍,對也門胡賽武裝進行圍剿。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擁有全套美式裝備、武裝到牙齒的沙特軍隊,竟然打不過武器落后的也門胡賽武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沙特貧富分化嚴重,窮人參軍后不愿意為富得流油的王公貴族賣命,士氣非常低落,打仗的時候很多扔下武器就跑。因此那么多年來,沙特一直都沒能解決也門胡賽武裝的問題。伊朗對胡賽武裝的支持惹惱了沙特,兩國于2016年宣布斷交。

也門內戰是沙特和伊朗關系惡化的導火索:


圍繞也門、敘利亞、黎巴嫩等熱點地區,沙特和伊朗打了8年的代理人戰爭,雙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結果和兩伊戰爭一樣,誰也扳不倒誰。沙特有雄厚的財力,伊朗有龐大的人口資源,二者可謂勢均力敵。

沙特和伊朗的和解粉碎了拜登的中東戰略:


按照拜登之前的設想,沙特和伊朗有宗教、歷史、地緣矛盾,兩國關系很難緩和,再加上對敘利亞蠢蠢欲動的土耳其,沙土伊三國正好形成均勢,填補美國撤軍后在中東形成的勢力真空,這樣以色列也可以也可以利用沙土伊之間的矛盾在外交上游刃有余。然而,在中國的牽頭下,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結束了長達8年的敵對關系。未來來看,也門內戰可能會逐漸平息,敘利亞局勢也可能有所緩和。沙特和伊朗之所以能和解,一方面是因為中沙和中伊關系都不錯,兩國愿意給中國面子;另一方面當下沙特和伊朗都處于權力交接的關鍵時期,都希望能將主要精力用于處理內部矛盾,因此停戰意愿很高。在很大程度上,《中沙伊聯合聲明》是中國在外交上的重大勝利,反映中國對中東的影響力明顯提升。

如果埃爾多安能贏得選舉,土耳其可能會加入東方陣營:


下一個可能會加入中沙伊合作體系的是土耳其。2016年以來,土耳其和美國關系日益惡化,雙方在地緣和金融領域多次爆發沖突。今年5月土耳其將迎來總統選舉,如果現任總統埃爾多安能夠獲勝,那他可能會進一步拉近與中俄的距離,爭取回歸伊斯蘭世界。如果是土耳其反對派獲勝,那土耳其可能會在外交上重新倒向西方,并將總統制改為議會制,恢復央行信用,優先治理通脹問題。

目前來看在高通脹和地震的沖擊下,本輪土耳其總統選舉懸念很大。但如果埃爾多安繼續干,未來土耳其可能會在中國的調停下,與沙特、伊朗改善關系,組建伊斯蘭聯合陣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與歐盟達成共識,就可以繞開美國,推動《伊核協議》落地,為中東無核化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如果伊朗、土耳其、沙特能改善關系,未來中東可能會出現中國+沙土伊VS美國+以色列的局面,拜登以夷制夷的中東戰略就會完全破產,美軍可能不得不重返中東,我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壓力就能大大緩解。

近十多年來,北約一直沒有停下東擴的步伐,俄烏戰爭前,北約就已經產生了將烏克蘭、摩爾多瓦、格魯吉亞吸收進來的打算。俄烏戰爭爆發后,北約又準備將芬蘭和瑞典納為新成員國。不僅如此,最近韓國主動與日本和解,菲律賓在更換總統后也越來越親美反華,這并不是一個好信號。未來在美國的推動下,北約可能進一步東擴,把觸手伸向東亞,日本、韓國乃至菲律賓都有加入北約的可能,東亞地緣風險明顯上升。

作為北約東擴的應對措施,上合可以西擴:


作為應對,我國可推動上合西擴,在伊朗和白俄羅斯已經加入的情況下,在未來把沙特、埃及、土耳其、卡塔爾、阿聯酋等國也吸納進來。建立一個以亞洲為核心安全組織,并通過亞投行和金磚銀行來加強亞洲內部經貿和金融合作。如果能推動形成以中國、俄羅斯、伊斯蘭世界為核心的“中俄伊”陣線,未嘗不能與歐美日扳手腕。

歷史上伊斯蘭世界曾經多次創造燦爛文明,在近代中伊都遭到西方殖民者侵略,也經歷過戰亂和分裂的痛苦,在反抗西方霸權方面有高度共識。對伊斯蘭世界特別是阿拉伯國家來說,要想實現整合乃至統一,就一定要拔掉以色列這顆釘子。過去阿拉伯人希望在蘇聯的幫助下趕走以色列,但在美國的干預下均告失敗。蘇聯解體后,阿拉伯人迎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伊拉克、埃及、突尼斯等國家接連被打倒。如今,中國的崛起使阿拉伯人再次看到復興的希望,如果未來有一天中國能戰勝美國,那阿拉伯人就可以將猶太人趕出中東。

對我國來說,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陣營利大于弊。如果無法爭取日韓、歐盟、印度的支持,那跟伊斯蘭世界合作是次優選擇。歷史上,當伊斯蘭世界整合起來的時候,向西能對抗歐洲,向東能壓制印度。中伊沒有太大地緣矛盾,反而有很大的經貿合作空間,中東的復興能為我國分攤很多戰略壓力,未嘗不是件好事。如果在中國的牽頭下,伊朗、沙特、土耳其能聯手對抗以色列,那以色列在中東作威作福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縱觀伊斯蘭世界,雖然很多國家經濟落后,但在宗教精神的驅使下極其頑強。土耳其搞了上百年的世俗化和西方化政策,但大部分國民依舊堅定信仰伊斯蘭教,這就是傳承的力量。西方治理中東的策略是以夷制夷,拉攏一個打壓另一個,企圖永久性扼殺中東的反抗思想。然而中東可謂是春風吹又生,埃及戰敗后還有敘利亞,敘利亞被打垮后還有伊拉克,伊拉克衰落后還有伊朗、土耳其、沙特。無論西方怎么做,都無法徹底鏟除中東的獨立意識,即便美國未來能把沙土伊也打倒,仍會有其他中東國家接過反抗的大旗。對以色列來說,它可以戰勝阿拉伯世界10次,但它只要失敗一次就得亡國。與其一味跟隨美國,不如想辦法與阿拉伯人徹底改善關系。歷史上歐洲多次匍匐在中東的劍下,憑借著頑強的精神,如果有一天中東能聯合起來,未嘗不能重現歷史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印度傳來捷報!終于打中目標,沒想到是自家民航,機上人全部死亡

印度傳來捷報!終于打中目標,沒想到是自家民航,機上人全部死亡

健身狂人
2025-05-12 14:58:01
銀河系中心方向傳來詭譎的歌聲,科學家:包含重要信息

銀河系中心方向傳來詭譎的歌聲,科學家:包含重要信息

星空天文
2025-05-11 15:05:31
人可以死的多突然?網友:我25歲的堂妹睡覺中猝死

人可以死的多突然?網友:我25歲的堂妹睡覺中猝死

解讀熱點事件
2025-05-11 00:20:05
“飯后午休1小時”被推翻?醫生苦勸:上了年紀,午休要注意這3點

“飯后午休1小時”被推翻?醫生苦勸:上了年紀,午休要注意這3點

奇妙的本草
2025-05-08 18:00:09
買誰說話!西媒:皇馬想送走阿拉巴,買一名年輕不貴的即戰力中衛

買誰說話!西媒:皇馬想送走阿拉巴,買一名年輕不貴的即戰力中衛

直播吧
2025-05-11 20:20:19
遼寧男女一夜情,“男子尺寸過大導致女子死亡”事件,真相曝光~

遼寧男女一夜情,“男子尺寸過大導致女子死亡”事件,真相曝光~

書畫藝術收藏
2025-03-15 19:15:05
重磅利好!中美經貿談判獲實質進展,港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恒生科技指數大漲超2%

重磅利好!中美經貿談判獲實質進展,港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恒生科技指數大漲超2%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12 09:47:54
一輩子都毀了!女生打賞200讓外賣員幫買藥,不料遭小哥背刺

一輩子都毀了!女生打賞200讓外賣員幫買藥,不料遭小哥背刺

唐小糖說情感
2025-05-08 09:13:40
關稅戰結局已定,中美各退一步?中美會晤已定,中方曝談判真相

關稅戰結局已定,中美各退一步?中美會晤已定,中方曝談判真相

戶外釣魚哥阿旱
2025-05-12 06:57:39
蔡磊生命已進入倒計時!罕見現身,身體狀況曝光,10億難救一命

蔡磊生命已進入倒計時!罕見現身,身體狀況曝光,10億難救一命

健身狂人
2025-05-10 12:26:31
張柏芝的三兒子已長成大小伙,持續冷對四胎傳聞,享受帶娃的生活

張柏芝的三兒子已長成大小伙,持續冷對四胎傳聞,享受帶娃的生活

一歲影視
2025-05-12 09:18:13
曝前央視主持人王寧日本做大血凈!61歲臉色發暗,疑腎臟有問題

曝前央視主持人王寧日本做大血凈!61歲臉色發暗,疑腎臟有問題

裕豐娛間說
2025-05-11 09:25:29
上海老教授臨終捐空房產,養子整理遺物找到結婚證,翻開后癱坐在地

上海老教授臨終捐空房產,養子整理遺物找到結婚證,翻開后癱坐在地

紅豆講堂
2025-05-09 09:55:16
楊天真和沙溢證明了一件事,瘦下來后顏值不一定能提升

楊天真和沙溢證明了一件事,瘦下來后顏值不一定能提升

觀察鑒娛
2025-04-27 10:36:04
世界和平,大漲即將到來,做好準備!

世界和平,大漲即將到來,做好準備!

風風順
2025-05-12 12:44:47
新華社從不輕易出手!全紅嬋穿安踏上頭條,誰才是“流量舵手”?

新華社從不輕易出手!全紅嬋穿安踏上頭條,誰才是“流量舵手”?

娛樂看阿敞
2025-05-11 10:44:42
對話曝光!S媽感謝馬曉梅匯報孩子動向,轉頭對臺媒抱怨,秒變臉

對話曝光!S媽感謝馬曉梅匯報孩子動向,轉頭對臺媒抱怨,秒變臉

鄭丁嘉話
2025-05-12 09:31:28
內塔尼亞胡最新表態否認與特朗普“關系破裂”,稱兩人“定期通話”

內塔尼亞胡最新表態否認與特朗普“關系破裂”,稱兩人“定期通話”

環球網資訊
2025-05-12 15:06:15
A股放量成交13084億,兩市突然大漲原因是什么,明天會怎么走?

A股放量成交13084億,兩市突然大漲原因是什么,明天會怎么走?

一擔金
2025-05-12 15:06:19
巴鐵054A立功了?印巴海軍爆發激烈交鋒,印度這次又輸了一局

巴鐵054A立功了?印巴海軍爆發激烈交鋒,印度這次又輸了一局

天行艦
2025-05-08 20:45:18
2025-05-12 16:11:00
洋愷宏觀 incentive-icons
洋愷宏觀
致力中國崛起,貢獻民族復興!
83文章數 634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牛彈琴:一覺醒來日內瓦傳來好消息 中方提到5個關鍵詞

頭條要聞

牛彈琴:一覺醒來日內瓦傳來好消息 中方提到5個關鍵詞

體育要聞

最熱鬧的國家德比,除了防守什么都有

娛樂要聞

金秀賢卷入海帶女人事件 形勢再升級

財經要聞

中美雙方降低超100%關稅

科技要聞

硅谷罕見承認:谷歌搜索、iPhone等終將退場

汽車要聞

大眾純電版GTI采用后置后驅 動力更加激進

態度原創

健康
房產
旅游
手機
數碼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房產要聞

海口二手房,越來越難賣了!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手機要聞

消息稱三星 Galaxy Z Fold7 展開尺寸更大,屏幕邊框收窄近半

數碼要聞

機械革命預熱無界 14X Air:R7 H 255 + 32G + 1T 售 4499 元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海宁市| 尼勒克县| 吴江市| 靖西县| 泗水县| 渑池县| 龙陵县| 黄骅市| 陵水| 龙山县| 罗山县| 九台市| 紫金县| 遂平县| 曲阳县| 青川县| 永福县| 东港市| 舞钢市| 马关县| 静乐县| 麟游县| 永寿县| 扬中市| 昭通市| 汕头市| 淅川县| 兴和县| 文安县| 贵德县| 南宁市| 孝义市| 南涧| 腾冲县| 翁源县| 阿拉善右旗| 盘锦市| 安平县| 靖安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