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路名,意見往往比較兩極。不在意的人覺得隨便取個名字就好,習慣了就行;在意的人就覺得路名是一種文化,體現了城市的品味和風格,需要認真來對待。這兩種觀點都沒什么錯,我個人可能更傾向于后者一些。
今日周末,略有閑暇,就來說說海口路名中的“沙”和“椰”。
作為濱海城市,海口有非常長的海岸線,而且海口的海岸線大多有美麗的沙灘,這一點頗為其他濱海城市艷羨。因此,我們的濱海道路,非常適合用“沙”這個字命名。同時,沙還能間接宣示南海主權,起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海口別稱椰城,椰樹既是美麗的風景樹,又是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代表性樹種之一,椰類產品更是占據海南食品加工業的半壁江山,著名的椰樹集團就位于海口市。很顯然,“椰”字也非常適合用來作為海口的路名。
奇怪的是,這兩個極具特色有助于彰顯海口地域文化的字,卻沒有用好。“沙”沒用對,“椰”基本沒用。
先說“沙”字。海口市10多年前命名了西沙路、南沙路、東沙路等道路,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至少,民政部門已經有了這個意識。但在道路選擇上卻有失草率,最終成為海口路名笑話之一,西沙路在東沙路、南沙路的東邊,很容易讓人分裂。一直以來,都有許多人建議調整,我今天也提一個方案。
首先,既然“沙”字有三點水,就應該用在濱海、濱江等濱水地區,如果有沙灘那就更好了;其次,對于含有東南西北方位詞的路名,必須用在恰當的方位上。
基于以上原則:
一、建議將西海岸長濱片區靠海的新建道路命名為西沙路。這條路,就是春節霧鎖瓊州海峽期間著名的“21號路”。它東起五源河,西至新海港,北側是美麗的沙灘和綠化帶,南側有海口國際會展中心等著名建筑,整條路非常美,將它命名為西沙路,定不辱西沙的美名。未來榮山寮村升級更新,金沙灣片區的濱海道路打通以后,可繼續命名為西沙路。如果該條路延長線上屬于澄邁的部分也命名為西沙路,那就更完美了。
原西沙路在大英路的延長線上,建議改名大英路,這里也是大英山片區的一部分。
二、建議將江東新區起步區靠海的新建道路命名為東沙路。其延長線上,桂林洋片區的濱海道路命名為東沙南路,東營片區的濱海道路命名為東沙北路。當然,全路段都叫東沙路也是可以的。這條路同樣非常美,不再贅述。
原東沙路因為在金牛嶺、金墾路東側,更名為金東路,保留東字作為延續。
三、建議將海口灣片區靠海的新建道路命名為中沙路。這條路東起萬綠園一號,西至保利中央海岸,是海口市區最近的親海道路。這條路有多美我就不說了,相信許多人都去過。
原中沙路位于金盤片區中部,建議改名金中路,保留中字作為延續。
四、現南沙路由于道路比較長,涉及面廣,就不改了,繼續保留。如果要改,建議可以挪到觀瀾湖片區,比如用于新建的海南大學觀瀾湖校區的周邊道路,也是不錯的。
說完“沙”字,再簡單說下“椰”字。海口作為椰城,竟然很少用椰來命名道路,這非常奇怪。目前已知的有椰海大道、椰林路兩條,如果還有其他的,請大家指正。
我想了一下原因,可能是因為椰樹、椰風、椰島等好名字早早就成了企業的名稱,如果用這些名字給道路命名,有幫企業做廣告的嫌疑。民政部門考慮的比較多,我倒是覺得沒必要在意,這些都是本土企業,曾經一度非常優秀,如果道路命名真能幫到他們,不失為一件美事。
塞翁失買,焉知非福。椰字還沒被用,也是好事,現在我們有機會把它用得更好。我觀察了一下,西海岸南片區、江東新區比較適合,這兩地都有大量成片的新建道路需要命名,最適合選一個片區集中命名椰字系列道路。椰樹、椰果、椰城、椰島、椰風、椰云、椰秀、椰麗、椰韻、椰情、椰南、椰北、椰東、椰西……等等,都是很好的路名。
當然,“椰”不能僅僅作為名字,這一片區既然用了椰字來命名,希望道路景觀等也能有更多椰的色彩,做到名實相符。
無論如何,海口需要一條椰城大道,以及多多的椰X路。以上,有關部門會考慮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