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已經不流行大金鏈子了,街頭的人,手上脖子上,喜歡戴一些珠串文玩。
其實在文玩圈中,手串一類的文玩,的確很受歡迎,但還有一類文玩,它也是文玩愛好者的好玩伴,那就是手把件。
其實手把件早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成了男女老少的掌上玩物。
作為一個文玩愛好者,如果從來沒接觸過手把件,那可真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文玩人啊。
那么手把件有些什么魅力,值得這么多人去盤玩?
手把件
手把件并非現代玩物,古代早已經有之。毫不遜色于今人。
在很多影視劇中,就能看到一些達官貴族,手上把玩著一些東西,若有所思的情景,手上拿的便是手把件了。
把玩一詞,最早來源于漢代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得九月二十日書,讀之喜笑,把玩無猒。”
這句話即為:喜愛之物,在手中反復觸摸欣賞,怎么也不會覺得厭煩。
古代的皇宮貴族和文人雅士,喜好手把件的玩家,數不勝數,手把件,既可以用在手中把玩,又可以掛在衣服上,起到一個裝飾作用。
那么它怎么盛行的呢?
手把件歷史
在明朝以前,就有一些圓雕小件作品。
不過造型不夠圓滑,技藝也不夠渾樸,還不適宜在手中盤摸,但可以算作把件的雛形。
直到明代中期,社會生產力得到大量發展。
士大夫,商賈生活奢侈,生活也越來越有追求,方方面面都有格外的講究。
這樣的變化,也使得工藝品,更加精雕細琢,手工業的發展非常迅速。
到了清朝時期,社會風氣崇尚華麗精致。
人們對于手把件的追求,不一定非要實用,更看重它的雕琢技藝,以及美觀度和把玩的感受。
這也為手把件迎來了一個鼎盛時期,在這樣的風氣之下,手把件成了文玩人的最喜歡的藝術品之一。
直到今天,成為最受歡迎的文玩之一。
手把件為何受喜
材質:手把件的材質,大多為名貴的玉石質地或者木質,經過長期的把玩,它們的質感和光澤,也會隨之變化。
當把玩件的顏色,看著越來越通透,光澤越來越潤澤,越來越好看,那么它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上漲。
好的把玩件,像是蜜蠟、綠松、南紅一類的,盤過的人都知道,還會產生包漿。
包漿越厚,價格也越高,這自然吸引了很大部分,對于把玩件的興趣。
題材:玉質類的手把件,可以說非常豐富,大都是以傳統吉祥造型為主。
神佛、神獸、花鳥魚蟲,都有涉及,雕刻技法多是圓雕,造型自然流暢,要恰好能握在手中把玩欣賞,才最為適宜。
每一種還有著不同的吉祥寓意,人們在把玩這些把件時,感受的這些不同的寓意,寄托的也是自己的一種美好愿望。
舒適:用玉石雕刻的把件,堅硬,細膩,色澤溫潤,經過拋光打磨之后,質感更是上乘,因此玉石手把件,非常受男性青睞。
盤摸在手上,閑來無事之際,可用來打發時間,并且它體積不會太大,一只手便可盤玩,易于攜帶方便盤玩。
通過和玉石之間的親密接觸,可舒緩心情釋放壓力,讓人處于一個平和的狀態,身心得以放松,得到足夠多的精神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思考或者感到焦慮之時,便喜歡捏衣角、面紙或毛絨玩具等,就是通過捏合的過程來分擔心靈上的壓力。
品味:盤玩手把件,也是個人愛好的體現。
玉質的手把件,不論是設計還是工藝,都具有現代高品位的審美追求,極富人文氣息和藝術價值。
人總是得有點情調,玩什么代表著他的層次、品位和情懷。
這樣一件精工細作的玉把件,把握在手中賞玩。自然很能凸顯自身的氣質和格調。因此,受到收藏家追捧是必然的。
玉麒說:
把玩,是頗具閑情雅致的事,能讓自己身心愉悅,放松精神,一件精工細作的玉質把玩件,是藝術品,也是收藏品,更是減壓利器,因而玉質把件頗受歡迎,祝愿天下文玩人,都能淘到心愛的玉把件,越玩越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