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責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子女是長周期的消費品,是可以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網友:建議專家多生少說,年輕人生是本能 不生是智能。拉動經濟不能只靠催年輕人生娃!
為什么專家說孩子是耐用消費品?因為,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可以拉動房地產、教育,醫療等很多行業的經濟發展。等到孩子長大以后,上班了,又可以為家庭掙到經濟收入,照顧老人和孩子,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所以專家說,生孩子是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
我認為,專家拿看到的問題出來說,指責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卻不說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專家說得多了,年輕人也未必聽得進去。
改善經濟不能只靠催年輕人生娃!經濟學家朱少平曾說:年輕人不生孩子是房價惹的禍,80年以來,房子漲價300倍,工資收入卻只漲了5倍,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所以,不結婚不生孩子了!
朱少平專家看到了年輕人不生娃的根本原因,說出了年輕人的心聲。現在,不是年輕人不想生娃,而是生娃費用太高。在年輕人尚不能解決自己衣食住行的時候,他們不會首先考慮去生孩子。這是人的本能,趨利避害,減少經濟損失,無可厚非。
另外,專家說子女是長周期的消費品,把子女比喻成消費品。也有不妥的地方。本來生育子女是自然規律,是男女雙方愛情的結晶,是人類對生命的美好期盼。而這位專家卻說子女是消費品。把父母與子女之間單純的親情關系,轉化成了商品關系,購買關系。這是對親情的誤解和褻瀆。
而且生育子女也是成年人的基本權利。單純地指責年輕人不生孩子是不對的,也是不合理的。
我們應該尊重年輕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我們可以倡導和激勵年輕多生孩子,而不是指責年輕人不生孩子是錯的。
正如網友所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好騙了”,我認為,專家與其各種“diss”的言論,各種催生,還不如想想辦法,解決年輕人的就業,購房,結婚,養育孩子的壓力,切實提高年輕人的生育意愿。
專家們要幫助年輕人解決生育、醫療、教育、學區房、誰來帶孩子等核心問題。減輕年輕人的結婚和生育成本,而不是簡單的喊口號。
讓年輕人想結婚,想生孩子,愿意多生孩子。讓年輕人生得起孩子,養得起孩子。讓年輕人由被動催生轉化為主動想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改善經濟不能只靠催年輕人生孩子,專家也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才行。改善經濟需要全體人民同舟共濟、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共同創造出生育友好社會,從根本上解決年輕人不生孩子的問題,讓年輕人想生孩子,敢生孩子,養得起孩子!形成良性的經濟循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