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廷君
(作者歐廷君近照)
就企業而言,國內企業的“長子論”、“后娘養”的局面即將破除,經濟環境將會明顯優化,市場進一步規范。今后,國內1500多萬家各種所有制企業在較規范的市場經濟浪潮中,即將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的良好格局,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又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受傳統思維的固化影響,目前還有某些企業法人與經營者無視企業自身問題,錯過良好的市場契機而直接制約企業的快速發展,甚至扼殺企業的生命。
1、慎防企業經營戰略不明
在當代國際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下,企業的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的戰略,能促使企業快速發展,否則很有可能導致企業的失敗。從古至今,從外到中,無不重視戰略!《孫子兵法》始為“計”,三國爭雄,成于“謀”。現代企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科學的企業經營戰略在國內外的企業中幾乎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我們每一個企業,在市場經營實踐活動過程中,既要防止企業經營盲目多元化;又要防止企業產品經營單一化;更要銘記與防止企業擴張過快,致使其它方面跟不上企業的快速擴張需要而失敗的慘痛教訓,這是我們企業經營戰略的首要原則。
為了克服與拒絕這些戰略誤區,我們很有必要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企業經營戰略機構來為企業長期發展戰略進行謀劃、監督與落實。然而,據調查研究發現,在國內數以萬計的企業當中,設有專職的企業戰略謀劃部門在企業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低。就拿國內較為規范的A股上市2463家與B股上市107家的企業來說吧,雖然絕大多數企業均設立了戰略發展委員會,但真正從事專職的企業經營戰略研究、制定與監督實施部門在企業當中卻并不多見(其它所有制企業更是可想而知),就是有,也只是營銷部門的下屬機構,甚至有的是形同虛設,直接導致企業長遠經營戰略目標不明,缺乏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經營方向。其實,古今中外的戰例與企業在國內外市場運作中的許多個案充分說明,戰略企劃專業職能部門是當今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智囊機構,它是集企業科技開發與經營創新戰略于一體的謀劃者、監督者,是對董事會、企業法人、總經理直接負責的核心機構,很值得我們當今企業法人與經營管理者們的高度重視。
(作者歐廷君近照)
2、加強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古人云:“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企業越是強大的時候,就越應該注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在同類產品企業之間競爭的今天,我們應如何發現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弱勢在哪里,并結合企業自身情況與市場競爭態勢,揚長避短、攻其不備,才是贏得市場的關鍵。如格力與美的、金龍魚與福臨門、王老吉與加多寶等之間的競爭,均是以攻其對方市場弱勢,而各自占領相應市場來充分彰顯自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外任何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從表面上來看,是人才、技術、資金、市場與經營管理上的競爭。但從實質上來看,是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單純技術方面的競爭力,也不是企業單純資金上的優勢,而是集企業經營、理念、機制、人才、市場、文化、核心技術為一體的系統有效整合力。企業要做大做強,獲得健康快速發展,就得從各個方面入手,不斷改革,不斷創新,不斷發現問題與化解矛盾,在矛盾中前進,在改革中進步,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長期不斷地培育與形成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當今與未來企業發展的有力杠桿。
3、走出人才識別與用人上的誤區
(作者歐廷君近照)
企業法人、管理者與人力資源部門理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與業績考核和評價體系,創造公平公正的職業發展平臺,構建和諧的人文發展環境。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高員工綜合能力與業務素質,增加凝聚力、使命感、成就感。實踐證明,若企業員工素質良好,有信用,有正義感,即使某些經營管理措施失誤,也不可能讓企業造成太大的損失或信譽受到影響。然而,國內某些企業法人、管理者們與人力資源部門在人才管理、人才招聘與利用上仍然是傳統的“老八股”,導致企業人才流失與浪費嚴重。
毫無凝問,在中國擁有13億之多的泱泱大國里,企業經營管理與創新方面上的人才并非短缺,最缺乏的是企業法人、管理者與相關職能部門“伯樂相馬”的精神與勇氣。如目前國內一些企業在許多權威人才網上發布的招聘廣告不難看出,不管是企業招聘生產、技術與市場一線的員工,還是企業中高層經營管理與創新方面上的人才,無論黃貓、黑貓,均以什么年齡、全日制學歷、職稱或請勿電話打擾等各方面的限制。明眼人不難看出,這哪是在給企業引才、引智和善于發現與利用人才,完全是計劃經濟時期內那種切頭切尾的“本本主義”與“官僚主義”思想在左右企業的行為。
社會實踐充分說明,如在生產、市場一線員工與一般性技術方面上,對年齡、學歷、職稱上的限制還說得過去,如果是從事企業中高層經營管理與創新方面上的人才,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那將是為企業設立一道拒絕高素質人才的隔離墻。原因很簡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管理,它是一門綜合性的經驗科學、創新科學,有許多知識與智慧在書本上無法找到答案,是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與不斷創新來完成的?,F在企業用人,如在年齡、全日制學歷、職稱上的限制,請問你們的科學依據是什么?
古圣先賢,早有名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比说?0才正式立足社會,40至55歲左右是人生干事業的黃金時期,國內外諸多成功案例,我已在《人才是強國之本,企業發展之源》一文中作了明確闡述。如果企業法人、管理者與相關職能部門在人才發現、引進、利用與培養等方面上還不盡快調整,企業就有可能在不久的時期內,被無情的的市場競爭所淘汰。
4、狹隘的利潤指標,將制約企業的健康發展
從目前企業利潤指標方面上看,無論是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民企、外資等企業都把利潤理解為企業財富。企業利潤指標不是定位在企業價值最大化上,而是定位為企業利益最大化上,以為利潤越多,企業的財富增加就越多,從企業短期來講,無可厚非。但如果從企業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那是制約與斷送企業健康發展的誤區。
前段時期內,國內某些企業,為偏片追求利潤,降低生產成本,問題藥品、問題食品等屢被媒體爆光事件時有發生,其最終是把企業推向死亡的深淵。還有某些企業為趕潮流、追熱點,片面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見某些行業投入見效快、周期短、利潤高而偏離企業經營戰略,把企業有限的人、財、物資源投入不相關聯的產業,淡化自身主業經營,實行企業經營多元化,其結果是尤似猴子貪多的“摘桃”典故。而使自身主業在市場上失去主導地位,企業陷入困境而無法自爬。更有甚的是,目前還有某些企業,自我感覺良好,為降低經營成本和市場費用,在市場上,到處點火(指招商),處處撒網,缺乏對市場上應有的培植、深耕與自身品牌的營造,形成廣種薄收的尷尬局面,讓企業在市場上誠信缺失,其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卑装桌速M企業的有限資源,錯過良好的市場發展機遇而自食苦果。這些慘痛的教訓,難道還不值得我們企業法人與經營管理者們的深思嗎?
任何忽視企業整體戰略與企業的社會利益、員工利益、消費者利益和投資者利益等目標要求的行為,那將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歷史的經驗與許多事例告訴我們,凡是企業戰略欠科學,缺乏自身企業核心競爭力,并在人才發現、引進、利用與培養上所存在機制僵化與狹隘的利潤觀,均將是我們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無形殺手。我們有必要及時糾正,有必要在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中慎重提防與徹底杜絕,使我們的企業真正形成科學決策,理性經營。讓企業的人才資源、市場資源與物質資源有效利用,完美整合,實現企業經濟指標價值最大化,才是當代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作者系全球品牌、創新、人才、企業家概念科學闡述第一人。亞洲經營智庫首席研究員、企業經營戰略顧問、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經專家智庫特約專家、首席研究員。國內財經、品牌、管理實戰知名專家、多家權威媒體財經、品牌、管理、文學欄目專欄作家、詩人)
來源:2013年11月11日人民網強國論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