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贏在青春期》的第73章。
對于手機,現在很多父母特別痛恨,尤其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父母會發現孩子尤其沉迷手機。為了玩手機,孩子甚至會跟父母反目成仇、大打出手,那你說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能不痛恨手機嗎?
但是我想說,對于一些父母,尤其是那些因為手機而跟父母反目成仇的,父母不僅不應該厭惡手機、痛恨手機,反而還應該感謝手機。為什么?因為手機很可能是拯救了你的孩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行為是如何產生的。
行為的產生
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并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它們必然是建立在內在需求基礎上的。你之所以會做出某個行為,歸根結底是你內在產生了某個需求,然后你才產生了某種行為,通過這種行為來滿足你的內在需求。
就比如說,那你為什么會有吃飯的行為?肯定是你內在有一個饑餓的需求;你為什么會去喝水?肯定是你有一個渴了的內的需求;你為什么看教育孩子的文章視頻?那肯定是你有一個想要解決孩子某個問題的內在需求……
思考一下是不是這樣?你的任何外在行為都是對應著某一個內在需求,先有需求,后有行為。
那理解了這一點,你再來看孩子沉迷手機這個行為,你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為什么會沉迷手機了。
孩子為什么會沉迷手機?肯定是孩子產生某個內在需求,然后孩子通過玩手機這個外在行為來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比如說孩子無聊,或者是孩子通過手機獲得歸屬感。總之,肯定有一個內在需求驅使孩子去玩手機。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孩子沉迷手機就跟手機沒有關系,跟手機肯定也有很大的聯系,因為手機可以更好的帶給孩子快樂,也因此才更容易讓孩子沉迷。如果手機無法給孩子帶來快樂的話,那孩子即使有內在需求,也不會沉迷手機。但同樣的,如果孩子有其他更好的方式獲得快樂,不需要借助手機就能滿足他的內在需求的話,孩子也就不會那么沉迷手機。
換句話說,孩子之所以會如此沉迷手機,原因是雙向的,既有孩子內在需求的原因,也有手機這個外在因素的原因。
這就好比你喜歡吃美食,如果你本身沒有喜歡美食的內在需求,你就不會那么喜歡吃;同樣的,如果美食沒有那么美味,你還會那么喜歡吃嗎?
原因是雙向的,在內因跟外因共同作用下,最終使得孩子表現出沉迷手機的結果。
但在這個雙向奔赴過程中,孩子的內在需求是主因,外在因素只是客觀原因。
內因使得孩子特別沉迷手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