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趙梓辰
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地處中國—東盟的海陸交匯點,是廣西唯一沿邊沿河沿海且與東盟海陸相連的邊境口岸城市,是我國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通往越南等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陸海大通道,更是全國唯一海洋少數民族—京族的聚居地。京族世代以海洋漁業捕撈為業,聚居地京族三島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資源,適宜發展海水養殖、漁港經濟等。新時期,京族人民艱苦奮斗,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將該區域建設成為東興市最大海水養殖基地。
以京族三島為核心區,東興市成功創建了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入圍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海洋漁業也成為東興市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十三五”期間,東興市漁業總產值達24.78億元,漁業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80%以上,漁業二產產值47.39億元、三產產值55.57億元。漁業經濟總產值達127.74億元,對東興市經濟的貢獻保持在25%以上,擁有年產值超20億元的海產品進出口加工園和年交易額超30億元的北部灣國際海產品市場,海產品加工轉化率達87%,形成倉儲、冷鏈物流、精深加工,以及漁業觀光旅游、跨境漁業貿易、跨境電商等產業蓬勃發展態勢。
中經聯播專訪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東興市潭吉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陳家科。潭吉村著力發展3+1特色產業:百香果、養魚、邊貿+旅游。漁村興魚,匠心打造陸島聯動、產景融合、民富興邊的宜居鄉村。2021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萬元,榮獲自治區文明和諧村屯。
作為京族全國人大代表,陳家科對家鄉有著深深的情懷,京族群眾世代以海為生,時刻關注少數民族民生發展。“京族三島有著悠久漁業生產傳統,形成了特色民族文化,特殊地理環境和區位優勢奠定了發展海洋漁業的良好基礎。”陳家科說,“大力發展海洋漁業,尤其鞏固壯大以海蟄加工為特色的傳統產業,優先建設北部灣漁港群。”
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的《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提出,重點建設企沙、天鵝灣2個漁港,打造港口企沙、防城白龍雙墩、東興天鵝灣3大漁港經濟區,形成北部灣漁港群。
“天鵝灣是京族人民世代海捕的重要漁船停泊碼頭,加快漁港建設,推進漁港產業發展,推動臨港產業聚集,對邊疆海洋民族經濟發展意義重大。”陳家科表示,一直以來東興市高度重視天鵝灣漁港經濟區建設,并多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加以推進,更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跨境農業合作,將天鵝灣建設成為跨境漁港經濟區”的設想。東興市與越南芒街市水陸相連,北部灣漁場是兩國漁民共同的作業漁場,而京族漁民與越南漁民語言相通,海上作業合作交流多,海上漁獲交易頻繁。”加快天鵝灣漁港建設,將有利于提供兩國漁民交易便利平臺、規范交易行為,有利于擴大跨境農業合作交流范圍,促進北部灣漁場海捕資源的集聚式、規模式發展,推動雙邊海洋產業及跨境農業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陳家科在全國“兩會”上,建議國家大力支持東興市建設天鵝灣跨境漁港經濟區,以加快推進天鵝灣漁港規劃建設。
支持建設天鵝灣漁港。一是加大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漁業產業發展資金傾斜,支持把漁港建設成集生產、儲運、銷售為一體,金融、信息、技術、保險等全方位發展的新型漁港。二是加大國家優惠政策支持,加強跨境農業合作,給予天鵝灣漁港海捕魚、冰鮮水產品等品類的互市進口優惠政策,大力發展漁港產業,發揮產業的就業帶動效應,為京族人民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支持發展臨港產業。加大對東興沿邊臨海產業園建設支持力度,依托漁港漁業資源,打造和延長產業鏈條。一是大力發展漁業冷鏈物流,建設現代化漁港冷鏈物流園區,將新鮮漁獲銷往全國各地,持續擴大東興市海洋漁業的市場。二是大力發展海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將漁港經濟優惠政策輻射到周邊加工園區,支持東興市引進海產品加工全產業鏈,大力探索發展預制菜產業,打造本地“海鮮粉”品牌,推動海產品加工向高端精深發展。
支持港區融合發展。引導漁業加工與物流向港區集中,形成“漁港-產業-就業”的“港、產、漁”三群融合發展格局。推動港城融合,大力支持京族海洋特色小鎮建設,繁榮臨港商貿業、旅游業、住宿業,打造漁港經濟新區,促進邊疆海洋民族穩步邁向共同富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