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按:
即使在隨身HiFi產品如此百花齊放的當下,那些擁有悠久歷史傳承的經典品牌所推出的新品還是會引發燒友們最多的討論與關注。森海塞爾于前年和去年接連推出耳塞領域的新旗艦IE 900和次旗艦IE 600,對這兩款產品的異同之處,作為用家的我體悟頗深。
-兩款耳塞均延續了森海塞爾中正的風格,聲音還原度非常高;
-IE 900聲音整體有較高的均衡性,空間感出色,風格沉穩大氣;
-IE 600兩端延伸較好,綜合素質突出,更適合演繹器樂樂曲。
風味與本真
不同的HiFi器材,有著不同的風味:有的溫暖柔和,委婉動聽;有的親近貼耳,楚楚動人;有的清冷高亮,明晰抓耳……不同風味的耳塞有如大江南北不同菜系,風格迥異,各具特色。
我們玩HiFi,也和品鑒美食有一些類似。玩的時間長了以后,我們對于某一種風味會產生一定的品鑒習慣,甚至變成聽音觀上的“依賴”——如同我身邊一些朋友常說自己有個“粵菜胃”一樣。這種習慣的產生源自燒友平時對特定音樂風格的欣賞偏好,另一方面也源自每個HiFi品牌對聲音的獨特理解。
我常常會在自己所喜歡的風味之外,再挑選一個相對中正的聲音留在身邊。一來,這是為了保持住自己對不同風格的辨識力,多個標桿易于比對;二來,“中正”本身也可以歸納為一種清淡的風味,正如傳統粵菜強調食材的新鮮本味那樣,中正的風格也能夠將音樂本身的演繹效果良好地再現出來,讓我回歸到音樂的本真狀態。
最近這些年,在耳塞領域,日本、中國香港以及中國大陸的品牌似乎成為了爭奇斗艷的舞臺主角,各種新奇的產品形態和調音思路不斷涌現,價格也水漲船高。反過頭看那些傳統的歐洲老牌,如森海塞爾和拜雅,其耳塞在調音方面一直保持克制和保守的態度,風格趨于中庸平和;以今天的視角來看,定價也還算合理。
森海塞爾堪稱是各燒齡段朋友共同的記憶。2021年中,森海塞爾新旗艦耳塞IE 900問世之初,我有過一次短暫的試聽機會。坦白說,初聽時我并沒有對其產生特別深刻的印象,現在想來也許是塞子煲機時長不足所致;及至后來有了更多機會聆聽、對比搭配效果,才逐漸被它所吸引,索性買了一條慢慢聽,而它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也成為了我構思前端評測時的主力參考耳塞。緊接著,去年森海塞爾又推出了新的次旗艦IE 600。應該說,這兩款塞子單獨拎出來都值得好好把玩一番,而把倆塞子放一起比對著聆聽,又可以發現其千絲萬縷的關系。
IE 600上市之后,很多朋友對旗艦與次旗艦之間的關系感到非常好奇,在兩者之間選擇時常會猶豫不決,而我和大家也一同探討分析過很多次。趁著假期有空,我整理了自己的玩賞心得,在此和朋友們作分享。
客觀體驗
森海塞爾這兩款耳塞上市的時間并不短,也經常見諸于展會活動之類的場合,燒友們早就對這兩款塞子的樣子十分熟悉了。它們共有的長筒狀腔體家族式設計,在同系列的IE 300、IE 200身上也同樣得以體現。以我個人的感受而言,這個設計有著小巧輕盈的好處,也有個佩戴時容易漏音的小問題,需要嚴格選擇好適合自己耳道的套子,并且在佩戴后微調導管與耳道之間的角度,以達到理想氣壓狀態。
比起入門價位的型號來說,定位旗艦與次旗艦的這兩款塞子,在工藝上明顯更為精細。IE 900外殼由整塊鋁合金銑削研磨而成,一圈圈的紋路規整細致,亮面光澤也十分耀眼;IE 600則采用ZR01非晶態鋯制成外殼,深灰色表面、粗磨砂紋理的處理方式相對低調。非晶態鋯的硬度和抗彎曲性能達到鋼的三倍,在抗磨損方面IE 600還要更勝一籌。
IE 900:旗艦之風
IE 900最吸引我的,就是它聲音由內而外透出的一種“嚴謹”態度:
內在而言,主打還原向的IE 900音色非常準確,無論是對于不同樂器音色的演繹,還是對歌手嗓音中原有特質的彰顯,IE 900做得堪稱一絲不茍。我們完全可以藉由這條塞子來仔細品評同一類樂器在不同名家手中呈現出來音色差異,比如押尾光太郎和岸部真明在指彈吉他領域的技法差別;或者是同一位歌手在不同時期嗓音特點的轉變,比如張學友、陳慧嫻等等出道年份較長的歌手聲線在各自不同專輯里的微妙差異。
外在而言,IE 900十分強調整體的均衡性。其三頻能量的分布基本均勻,呈現出寬松大氣的聽感。低頻力度并不重,但有明顯的彈性,量感也還算適中,下潛非常深,將打擊樂器表面振動的特殊聽感演繹得十分到位。中頻沒有刻意堆疊厚度,人聲與同頻段樂器都處于一個離聽者中等距離的位置,不過分諂媚但又保持著足夠的清晰度。高頻擁有較好的光澤度,并不過于追求聽感的順滑,而是把樂器演奏中力度的舒緩、細節的流變基本都還原出來;極高頻部分沒有刻意加亮,但依然有著不錯的延展性。總的來說,IE 900十分沉穩地將樂曲的三頻基本結構予以再現,其最終的效果也是自然融洽、舒適耐聽的。
而在素質方面,如果把IE 900的素質水平放在萬元級別來看的話,我覺得這條塞子綜合水平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腳的;除此之外更為難得的,是IE 900傳承了森海塞爾一貫以來在空間感塑造方面的優勢。
IE 900聲場寬廣而沒有明顯邊界,橫縱向的比例較為規整,分離度上佳,擁有相當不錯的聲音層次感。動態稱得上大開大合,對于交響樂中磅礴氣勢的放與收,IE 900處理得大氣且從容。同時,IE 900聲音注重細節解析力,但不會刻意銳化細節成分的聽感;對聲音形態的刻畫充分考慮到正常聽音環境下樂器、人聲應有的樣貌,結像較為精致。應該說,在一個頗為宏大的空間中裝下精致的聲音形態,這樣的聽感頗有音樂會臨場感的意味了。這種寬松而舒適的聽感,甚至能讓我聯想到驅動狀態良好的HD 800。
當然,如果和同價位多單元耳塞進行比較的話,IE 900在密度上的表現是有所不如的。但如果我們將“聲音密度”也作為對音樂還原程度的一個指標來判斷的話,會發現IE 900所提供的密度也更接近于我們在現實的音樂廳中所聽到的聲音,我們可以從聲音空間中獲取到足夠多的信息量,但耳朵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壓迫感。
如果只看IE 900所適應的音樂風格的話,顯然我會推薦用這款塞子來聆聽古典音樂、現代器樂等等;如果用它來聽一聽人聲曲目,除了聲音不夠親近、味道不夠濃郁之外,倒也沒其他問題。而除了作為高端耳塞常規的“欣賞價值”外,IE 900的“實用價值”也同樣不可忽視,其嚴謹且精準的聲音特性使其可以完整再現前端自身的調音特點與信息差異,也同樣可以作為品評其他耳塞時的風格基準。這樣看來,IE 900著實是評測參考塞的不二選擇。
話又說回來,如今的萬元級耳塞中,多單元、復合單元結構已成為主流,所剩不多的單動圈旗艦也大多選擇開發大尺寸單元以獲得某些指標上的良好表現。但像森海塞爾這樣的老牌大廠依然選擇用7mm“小”單元動圈來打磨旗艦耳塞的聲音,并且一以貫之,應用到同系列各級別耳塞身上,這種堅持本身就已經給單動圈陣營樹立了一個標桿。
IE 600:中堅力量
在IE 900之后上市的IE 600,聲音方面一定程度上沿用了IE 900的框架。兩款耳塞同時擺在面前,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在音色方面,IE 600同樣呈現出高還原度的風格,注重對聲音本貌的描繪,韻味方面則比較寡淡。在演繹器樂樂曲的時候,IE 600能夠將樂手的演奏技巧刻畫得入木三分。
其次是空間感方面的演繹。以中端價位耳塞的標準來看,IE 600的聲場稱得上十分寬闊,只是還存在一定的邊界感。動態方面,IE 600也比較出色,基本上能夠還原出樂曲的強弱對比。
如果把IE 600放在當下市面主流的同價位耳塞當中來看,其素質水平可以說是相當出色的,甚至在個別維度上相比IE 900也不遑多讓。
當然,定位于中端級別的IE 600,對比那些旗艦級塞子——當然也包括老大哥IE 900——而言,對聲音的處理上也還是作了一些取舍。IE 600聲音空間的能量排布有一點往外靠,這讓聽者能夠更加明晰地感受到聲場遠端音樂元素的表現,但近場位置的空缺也讓我們感到離“主舞臺”遠了一點。
在三頻方面,IE 600保持了大體上的均衡。其兩頭的表現令人稱道:高頻不刻意加亮就已經能夠呈現出豐富的細節,且有著較強的通透性,這個頻段的樂器如小提琴、短笛等均有著明晰的線條感;低頻有不錯的下潛深度,速度迅疾,力量凝而不散,可謂拳拳到肉。
IE 600的風格,無疑非常適合于演繹器樂曲目;在其所在的價位,如果要找出一條適合演繹器樂的耳塞的話,我首先想到的也是它。話說回來,IE 600比起IE 900而言路子會更窄一些,其對于人聲曲目的表現力并不強,可以說是把技能點都點在器樂曲目上了。在樂曲的適應性上,還是老大哥IE 900更勝一籌。
搭配與選擇
在日常聆聽這兩款耳塞時,我前后搭配過各類不同定位的十余款便攜前端器材。總的來說,這兩款耳塞都屬于“大力出奇跡”的經典動圈耳塞,推力給得越多,其空間感就呈現得越廣闊、規整。
不過,仔細對比下來,會發現IE 900在搭配門檻上其實比IE 600會稍微低一些。在搭配小尾巴、便攜藍牙耳放等小器材的時候,IE 900盡管聲音還不算打得開,但還保持規整的架勢,依然可以用來聆聽一些小編制或者泛流行樂;IE 600因為風格傾向性所致,給人的聽感就有些局限了。
而從前端風格搭配上看,這兩款耳塞都有著較為靈活的適配空間。我平常用得比較多的是海貝音樂HiBy RS8,用AB類放大模式聽器樂,用A類放大模式搭配IE 900聽一部分人聲音樂。RS8本身也是一款聲音走還原向的播放器,和IE 900或IE 600搭配起來風格偏素,聆聽器樂是完全對味的,其對于交響樂的演繹頗具廳堂感,大到整體場面的流變,小到某一件樂器的演奏效果,都融合得非常妥帖。
另一個我比較推薦的搭配來自Astell&Kern SP2000T。SP2000T聲底細膩、有不錯的韻味,在OP模式下搭配IE 900與IE 600,既能夠保持住細膩精致的風格,又能為塞子加上一點味道。而在打開TUBE模式或者HYBRID模式時,塞子良好地反映出電子管獨特的味道,這種溫暖、柔和的聲音相當耐聽。
光是看價格的話,IE 600大約只是IE 900的一半,如果我們手頭預算只能買一條中端塞子,那也就只能考慮IE 600了。IE 600憑借較強的綜合素質和獨當一面的風格,在紛繁復雜的中端耳塞陣列里完全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但對我自己來說,我還是會堅持一步到位上旗艦IE 900。在我看來,兩款耳塞特點都非常明顯,但由于定位上的原因,IE 900給我的感覺更顯從容、全面,并且在我平日發燒的過程中,它也能夠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過IE 900的演繹,我們更能用一種自然、松弛的態度,去欣賞音樂的美。
傳承與革新
與其說IE 600在調音的理念上受到了IE 900的影響,倒不如說這兩款耳塞都屬于把“森海塞爾DNA”刻進聲音里的類型。上承HD系列頭戴耳機的風骨,下啟入門級耳塞的面貌,可以說IE 900和IE 600將森海塞爾經典的中正風格發揮出了新的水平。
當然,IE 900和老一代的IE 800/800S又在聲音的傾向性上有明顯的區別,應該說,新旗艦在均衡性、包容性上要更上一層樓。我認為自IE 900開始的耳塞聲音,可以理解為森海塞爾在傳承過往風格的基礎上進行了局部的調整,以更符合當下HiFi圈聽音的需求。
耳塞領域邁進多單元架構時代已經有些年了,一個傳統大廠堅持經典設計,卻依然能在如今的市場上推陳出新,甚至成為某種標桿式的存在,這本身就殊為難得。想來也只有“回歸音樂本真”的理念,才會在不斷變化的浪潮中保持不變吧。
以上。
耳邊燒友團閑雲散人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