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惠格局迎來重大突破!
近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龍崗管理局發布《深圳市龍崗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
在規劃中,空間統籌確立保護開發格局。其中提到,先行先試推動深圳都市圈區域協同合作,包括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其中惠州臨深的惠陽和大亞灣片區和龍崗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深圳城市東部中心,也明確寫入上述規劃。
《規劃》明確龍崗發展目標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深圳城市東部中心,202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深圳城市東部中心,到2035年建成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
《規劃》提出空間統籌 確立保護開發格局。其中提到,先行先試推動深圳都市圈區域協同合作,包括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建設以“平湖+觀瀾+鳳崗+清溪+塘廈”為載體的產城協同一體化發展試驗區,與龍華共建面向深圳都市圈北部的綜合服務中心。與惠陽、大亞灣地區形成產業聯動、交通緊密、配套齊全的協同發展格局。
1
深圳東進,聯動深莞惠發展
深圳的土地空間、資源、環境容量趨于飽和。為此,深圳提出規劃,鼎力支持東部崛起,這勢必會外溢產業、人才至惠陽、大亞灣區域。
一邊是惠州是臨深城市。且可看成是深圳的第10.5區,哪怕去深圳第11區的深汕合作區也繞不開惠州,不管是修高鐵、地鐵還是高速,都必然要經過惠州。
另一邊是深圳企業開始向周邊城市轉移。比如大家熟知的華為、比亞迪、大疆、中興通訊,將生產基地、研發中心搬到了租金成本相對較低的東莞、惠州、汕尾等地。
而惠陽,又緊挨著龍崗和坪山,甚至與坪山高新區僅一路之隔,自然能近距離享受深圳產業和人口的紅利。
此外,產業互補的格局也將會形成,比如深圳有資金技術優勢,惠州有大量的土地和就業人口,雙方就能形成發展的合力,共享產業發展的紅利。
“再造一個新深圳”,變成可能。
或許我們可以從惠州市交通、產業和政策的角度來支持深圳東進的一個新機遇。
2
交通、產業、政策支持深圳東進
交通方面
“東進戰略”的突破口是交通。與深圳東進密切聯系的有一個深圳的第二機場惠州機場、4條城際、4條高鐵、一個惠州港口、36條快速路網等在積極跟進。
01
軌道交通
4條高鐵:
2013年底,廈深高鐵開通,在惠州境內設惠州南站。
2021年贛深高鐵的開通,設惠州北站,博羅北站、仲愷站。
深汕高鐵:2021年初,深汕高鐵開建,與廈深高鐵合設“惠陽站”。深汕鐵路將銜接廣汕鐵路等多條高速鐵路,構建新1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通道,助力深汕特別合作區高速發展,預計2025年建成。
深河高鐵:深河鐵路位于廣東省深圳、 惠州、 河源境內,線路起于深圳坪山站,經惠城南站后接入河源東站。線路全長119.963km,橋隧比77.6%。全線共設深圳坪山、平潭機場、深河合作區及河源東4座車站,預計2023年動工。
5條城際、地鐵:
深大城際:起自深圳市寶安機場,經石巖、龍華、坂田、白坭坑、大運、坪山,終至惠州市大亞灣,線路全長88.8公里,全線14站。
深圳地鐵14號線延長線 :全長50.32公里,途經福田、羅湖、龍崗、坪山四區,并預留了延伸到惠州的條件,全線共設車站18座,其中包括4座樞紐站。
龍大城際:通過與深惠城際、深大城際的銜接,實現大鵬新區與市中心城區、重大對外交通設施間的快速聯系,改變大鵬新區無城市軌道覆蓋的現狀,并緩解大鵬新區節假日客流的交通壓力。
深惠城軌:擬由東江科技城引出,經惠州機場、惠城南站、至莞惠城軌仲愷站,像南經鎮隆、新圩至深圳境內,與深圳前海線銜接,預計2026年動工。
深莞惠紅色干線 :全長41.3公里,貫穿惠陽南部4個鎮(街),終點接新清大道(S358改線)至東莞清溪鎮。由東往西串聯起秋月湖新城等4個產業園區。
02
高快速路網:
惠州市與深圳市規劃銜接通道共36條,其中高速公路7條,國、省道3條, 縣、鄉道5條,城市道路21條。
完善深圳東部高速、快速路網,則能拉近深惠兩地點到點的距離,有效縮短通勤時間。
03
飛機、港口
深圳將通過構建海路空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加強深圳與惠州的聯系。
惠陽擁有惠州地區唯一的民用機場,已被深圳市確定為“深圳第二機場”。
水上客運航線:爭取開通往返惠州等地的水上客運航線,推動開通東部海灣捷運航線。
產業方面
2015年開始,深圳房價暴漲,企業面臨著資金高、土地資源匱乏,導致深圳制造業注冊企業數量下降明顯。
此時,惠州作為深圳臨近的城市,無疑是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者。2019年開始,惠州憑借臨深區位且相對低廉的地價吸引了越來越多深圳的企業的落戶。
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惠州有111宗簽約項目來自深圳,投資總額超1070億元。
其中,比亞迪、欣旺達、德賽電池、鋰威新能源等深圳新能源龍頭企業重倉惠州,除此之外,杰普特激光、聯贏激光、韻騰激光、銘鐳激光等深圳頭部激光企業也紛紛布局惠州。
目前,惠州已成為深圳新能源產業鏈的一部分。
在深圳產業的導入下,惠州正在復制東莞的經濟“奇跡”。2021年惠州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成為廣東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
2022年,惠州GDP增速居廣東全省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增速居全省第二。
為更好打造承接深圳輻射帶動的主陣地,惠陽將在臨近深莞的區域強化重點產業園謀劃布局,著力建設六大制造平臺,以增強產業發展動力,打造智慧產業城。
惠陽由東向西串聯起惠州南站新城、秋月湖新城、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4個千億級產業園區,全力承接深圳產業及人才外溢。
惠陽33個重點項目集中動工,計劃總投資180億元,其中32宗重點項目為工業項目,涵蓋先進裝備制造、5G通訊、精密部件、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等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行業,計劃總投資170.4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350億元。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擴大,深圳和惠州更是形成產業聯動、交通緊密、配套齊全的協同發展格局。
深圳東進的優勢
土地資源:惠州土地空間廣闊,長遠來看,深圳的土地匱乏的直接結果就是向東轉移產業,而惠陽、大亞灣擁有土地、空間、海域廣闊等優勢,競爭逐步顯現,使深圳企業落戶是必然趨勢。
據南方+統計,由于土地資源、地理優勢,2022年1-10月,惠州引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項目595宗,計劃投資總額1582億元。其中,來自深圳的項目258宗,計劃投資總額683億元,平均每天引進深圳項目投資約2.25億元。
政策支持:在灣區一體化的背景下,作為深圳東進戰略的橋頭堡,惠州臨深片區惠陽利好連連。
惠陽緊緊抓住政策利好帶來的機會,加快本地區立體交通網絡的完善,全面對接深圳,主動融入深莞惠都市圈,拓寬惠陽的城市發展格局!
在未來幾年,在深圳要借惠陽、大亞灣發力的時,在深圳東進的重要節點上,惠陽、大亞灣片區未來可能會成為深圳一個新的中心。
購房政策:深圳樓市的“火熱”早已燒至周邊的臨深地區,更促使部分需求外溢至臨深片區,也讓更多購房者選擇置業惠州。
4月28日,惠州市惠陽區發布了《關于全方位宣傳購房優惠政策的函》。惠陽區重新調整了本區購房優惠政策,首套比例下降,首套住房商業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調至20%,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下調至30%。
限售年限由3年變1年,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由原來“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方可轉讓”調整為“取得不動產權證滿1年方可轉讓”。
公積貸款額最高150萬元,可預提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貸款利率各大銀行首套房房貸利率為3.8%,對城鄉居民在惠陽區內購買商品住房給予特價、團購折扣,折扣可低至八折,帶押過戶優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該優惠函還提到港澳居民購房政策,港澳居民在惠州可以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與內地居民享有同等購房政策。
最后
惠州交通、產業和政策給深圳東進帶來了便捷。在這一戰略的帶動下,惠陽和大亞灣區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深惠同城的時代將會開啟。
深圳和惠州互補型產業促進兩地形成聯動和共同發展,并共同成就彼此。
屆時,惠州城市能級將進一步被拉升,城市資產價值將迎來新一輪的上漲周期,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深惠君
參考資料來源:南方+、深圳自然資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