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讀了西南聯大文化課,我備受震撼,原以為民國時期的文人眼界有限,畢竟閉關鎖國那么多年,哪能一下子就能洞悉世界的真諦,或者明晰國內外的形勢差距。
但是我錯了,且被西南聯大的大師們淵博的知識所折服。
從書中的各種講義文章,我不但能看到大師們對于學問的認真,對于教育的堅持,還可以在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師們在時代劇變中始終屹立不倒的身影。
而最近閱讀的這本《西南聯大哲學課》,照常顛覆我以往的認知。可能真的是太懶惰愚笨了,我總接受著“嗟來之食”,人云亦云,以至于囿在一個窄小井底觀天。
比如我們在歷史課上,都聽過秦始皇“焚書坑儒”吧!
先說說焚書,禁天下藏“詩書百家語”,這讓我們不由覺得秦朝如野蠻時代一樣蠻不講理。然而馮友蘭教授在《泛論子學時代》中,為秦始皇鳴不平。
他列舉了崔適《史記探源》中的一句話:“第燒民間之書,不燒官府之書;第禁私相授受,可詣博士授業”。說明秦始皇和丞相的原意,只是想要統一思想。
想一下就知道了,秦國剛統一全國,秦始皇在政治、經濟上實行的改革,會遇到各種阻礙,甚至有人想要恢復分封制。這不僅會影響到統一,還會威脅到君權。
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所以,秦國統一思想勢在必行。
所焚何書?
最主要的一本是《尚書》,因為尚書記載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而秦始皇自以為“功高三皇,德邁五帝”,所以要用自己的治世觀念代替上古圣王的治世思想,欲厚今乃焚古。其次是《詩經》,因為詩經中多贊頌歷代君王,始皇不愿有六國遺黨頌六國先王。但最最重要的可能是一本方士《道經》,此道經并非是老子道德經。
在焚書的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
坑儒不是焚書的直接繼續,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誹謗秦始皇引起的。因秦始皇想要長命百歲,召集方士為其煉丹,并且頒發法令,欺騙者死刑。而這些騙人的方士知道自己并未能讓秦始皇長命百歲,所以紛紛逃命,并到處誹謗秦始皇“己心不凈,何以修行?何以長生?人人本有長生草,己心不凈,田園荒蕪,何以種得長生。海外三仙山,蓬萊,方丈,瀛洲,不過是人身三大丹田。外求何處求……”。
秦始皇覺得自己被方士耍了,于是惱羞成怒,先焚道經,后坑方士。所以,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綜上所述,秦始皇沒有想要滅掉當時的百家學說,而是跟車同軌書同文一樣,為了國家統一而做出的舉動。當然,在整齊劃一的制度下,思想言論自由肯定會受到限制,學術發展也會受到相當的阻礙。
但秦朝滅亡到漢朝建國,時間很短,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大。
馮老在書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證據觀點:“故在漢初,諸家之學仍盛。”
《西南聯大哲學課》一書,除了馮友蘭,還有湯用彤、賀麟、康有為、譚嗣同等大師對于中國哲學的思考和講解,將中國哲學的脈絡抽絲剝繭,構成完備詳盡的中國哲學史。
總之,中國哲學直到今天還在深刻地影響國人,理解中國哲學,才能理解當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