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昊石事件后”,笑果文化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啥聲音了。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了脫口秀演員李昊石的頭頂上,演變成了壓死笑果文化的一座山。
網絡信息顯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于5月17日對上海笑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即笑果文化)依法立案調查,并做出“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325381.6元、罰款13353816元;進一步依法依規追究責任;無限期暫停涉事公司在京所有演出活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與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同日發布消息:“上海市文娛領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第一時間同步約談、嚴厲訓誡涉事公司‘笑果文化’負責人,責令其從即日起暫停在滬全部演出,立即開展內部管理整頓,配合做好立案后續處理。”
隨后,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朝陽”跟進發布信息:“針對某文化公司演員李某某(男,31歲)在演出過程中出現嚴重侮辱人民軍隊的情節,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情況,公安機關已依法立案調查。”
“某文化公司演員李某某”,就是笑果文化旗下的脫口秀演員李昊石。
最近這幾年,笑果文化所運營的“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等,掛著“文化”的名,賣著“笑話”的票,說著“諧音梗”的段子,在年輕態喜劇產業領域里風生水起,異軍突起,聲名鵲起。
在笑果文化全力打造的脫口秀舞臺上,不僅涌現出李誕、李雪琴、周奇墨、楊波、王思文、王建國、龐博、徐志勝、何廣智、趙曉卉、程璐、呼蘭、楊笠、豆豆等等一大批年輕演員,還創造了“人間不值得”、“宇宙都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不僅沒扼住生活的喉嚨,還讓生活薅住了頭發”、“明明那么普通,卻又那么自信”、“這個社會,只要你正常,你就能打敗90%的人”、“歲月不饒人,咱們也不能饒了歲月”等等流傳甚廣的“金句”。
可以說,這家專注于新時代喜劇內容創造與脫口秀消費生活場景打造的文化傳媒公司,已經做到了“吸引流量,賺飽眼球,撈夠票子”,實現了脫口秀演員的培育成長及喜劇產業商業變現的雙豐收。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對笑果文化這家公司來說,這句話再恰當不過了。
根據網民們扒出來的信息,最近這幾年,與笑果文化不斷突飛猛進的發展所相依相隨的,還有各種負面信息、“黑歷史”:
2020年6月,上海警方以涉嫌吸毒罪對笑果文化旗下脫口秀演員卡姆進行刑事拘留,一同被抓的還有笑果文化員工李國慶、陳揚;
2021年7月,笑果文化創始人李誕因發布違反社會公益風俗的廣告,被罰款近88萬元;
2023年2月,笑果文化旗下脫口秀演員孟川的個人社交平臺被封禁,原因顯示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可以說,對笑果文化而言,這些負面信息、“黑歷史”等等,用“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來形容,并不妥當;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來形容,也不合適;用古希臘歷史學家Herodotus(希羅多德)的“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來形容——恰如其分。
而最近的脫口秀演員“李昊石不當言論事件”,既印證了笑果文化已經“瘋狂”,也印證了那句爛俗的中式英語:No Zuo No Die。
有人說“李昊石事件”只是意外,只是脫口秀演員興之所至脫口而出的話語,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并不是他真實意思的表達,也沒有意識到會產生嚴重后果,不應該對一個普通公民的一次偶發事件上綱上線,無限放大,窮追猛打——可是,可是,可是,萬一不是意外呢?萬一真的就是蓄意而為呢?
只能說,笑果文化飄了,膨脹了,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不知道身處何地了,不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了。
集合了一批最會耍皮子的人,卻最終跌倒在嘴皮子上。經此一事后,集合了幽默、詼諧、搞笑的笑果文化,只怕再也笑不出來了。
(全文完。圖片及部分內容源自網絡信息,如涉侵權,請聯系曉崇刪除)
曉崇視界其他文章,感謝點擊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