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0日 星期二 陰天
一
被愛是強大的力量源泉
我出生在農村,小時候生存環境很糟糕,學校環境也很糟糕,記得在中學的時候,三天兩頭就有打架斗毆,尤其周五放學,校門口總會站著一群長頭發,有紋身的“古惑仔”,等著學校里某個倒霉蛋。就給人灌尿這種的惡劣行徑,我就親眼看到過。當時的環境多么惡劣呢,師也可能被打,老師都不敢惹社會上的街溜子。
我比較幸運,在成長過程中,被欺負的比較少,最多就是被推搡,打幾下之類的,就感覺很正常,從沒有被人人格侮辱過。
中學時代對我來說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很快,很順利,好像還沒來得及總結一下快樂,就完了,雖然經常看到打架斗毆,后面我也和一些古惑仔一起廝混過,但卻很少參與打架,只是為了合群,我沒有欺負人的欲望,也沒被怎么欺負,似乎校園霸凌的事情從來就和我沒有任何關系,那些都是不同世界里發生的事情。
為什么沒人欺負我,今天回過頭看,才知道,其實是因為我后面有人,有人保護我。
初一的時候發生過一件事,我上學比較早,在班上年齡最小個子也最小,當時我和班上另外一個同學很默契,我們是班上的開心果,因為只要我們兩個碰在一起,就像于謙和郭德綱,那種幽默感,自然而然,無論我們說一些身邊的小事情或者一起調侃別的同學,都特別搞笑,班上很多人喜歡我們兩個,只要我們在,笑聲就不會停,由于我們太奪目,最終被人嫉妒。
班上最后排有一個小混混,很高大,不知道為什么,我不認識他,也沒惹過他,反正他就是看不慣我,于是就經常欺負我,放學后堵我在教室里打我,讓我幫他掃地,幫他帶東西,不做就會被打,我很害怕,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打不過他。
有一次在走廊上,我有一個同學知道我被欺負,就對我說,你不是認識歐陽梅嗎?我說誰,就是那天在校門口和你說話的那個,哦,你說梅姐啊,對啊,她是我堂哥的女友,那你為什么不找她,你知道她是誰嗎?我說誰啊,她是我們這個地方,整條街上最靚的仔,那時候很流行古惑仔,有男扛把子,也有女扛把子,我才知道原來她是女老大,不僅僅是在學校里,在社會上也是。我一直以為她只是一個當地人,一個快畢業的大姐姐。她也只是對我說過,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她!
因為我不好意思麻煩人,也沒有說,可能是我那個同學看不下去,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她。
結果有一次,我們還在上課,梅姐帶著一大幫人,直接無視老師,站在門口,指著后面欺負我那個人,叫他出去,老師也沒辦法,我從窗戶向外看,看不到發生了什么,只看到外面全都是人,我都不認識,都是傳說中的扛把子,還有社會上的成年人。
一會兒之后,那個嚇得瑟瑟發抖的同學回到教室,那些人也散了,我特別害怕,我怕老師知道這件事和我有關。
下課后,我出門到走廊上,發現梅姐沒走,等著我下課,我好感動,那天,也是我最風光的一天,因為全班同學看到,整個學校最出名的女老大,在走廊上和我說話,還給了我兩顆大大泡泡糖。
從此以后,我就像開掛了一樣,整個人煥然一新,班上的壞孩子都和我打成一片,以前我看到別人打架,我內心里是有恐慌的,我會遠離一點,害怕招惹他們,也怕他們來招惹我。
但從那次之后,我變得自信從容,看到街上的小混混,從來不屑一顧,我不會去招惹他們,但也從不擔心有人會來欺負我,因為我知道,了解情況的人不敢欺負我,不了解情況的人要是欺負我,就會死得很慘,我知道有人保護我,這給我很大的底氣。
這種底氣,讓我在一個霸凌像家常便飯一樣的校園里安全感爆棚。這種正面力量對我的影響持續很久,即使后來我堂哥去當兵,梅姐也不知去向,我轉校到另外的學校,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我都能從容應付,從沒有感受到過被欺負,因為我不害怕了。
其實那些被欺負的孩子,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表現得很害怕,唯唯諾諾,拘謹,怕事,一看就好欺負,所以就有人會欺負他們,因為欺負他們沒有成本。
二
沒有人會因為被校園霸凌而自殺
每當發生壞事的時候,總會有很多感慨的聲音,甚至有很多作品,論調也老生常談,無非就是希望有些事情不要再發生了,然后希望通過這件事和這些作品,能對我們有啟發,有警醒。純屬自嗨,有作用才怪。
只是一種安慰,毫無作用,意義也不大,因為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人們從來不會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一切會反復發生的事情,案例再多都無法讓人警醒,因為案例只是為了說明某件事是重復的現象,但問題本質是不會有任何改變,永遠都會發生。
其實現象不重要,如果搞不清問題本質,不管怎么教育,怎么提倡都于事無補,就像校園霸凌,無數人指摘,無數人倡導,無數人憤怒,無數人要求要杜絕,接著無數次失敗,反反復復永無止境,然后就原因歸在孩子身上,歸在老師身上,歸在教育資源和環境身上,甚至歸在教育的先進性上。
其實孩子和成年本就沒有區別,一毛一樣,有戰爭發生,就有校園霸凌。
至今,還沒有人敢說,可以讓人類不發生戰爭,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人敢說,他能讓校園霸凌或者校園戀愛不會發生。
問題就在于,校園霸凌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無法解決的事實,無法改變,只能改善和減少,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出軌。
這和教育沒有任何關系,就是我們無法通過教育讓一個人不去欺負另外一個人,不可能,不然的話,就不會反復發生,而且世界上無論教育多么先進的國家,都不可能找到解決辦法。
我們國家還好,大不了被侮辱,有些國家的學校里,直接開槍崩,十幾個一起殺,誰給你講什么破道理。
就是很多自殺的青少年或青年,那些留下遺書的,他們會說很多事情,校園霸凌,被侮辱被傷害,父母離異,自己是私生子等等。
其實這些事情只能算是一些不好的事情,但不是他們選擇自殺的真正原因。
沒有人會因為被欺負選擇自殺,也沒有人因為父母離異自殺,這些只是發生的實例,生活的遭遇,不是讓自己不想活的原因。
最本質的原因是愛,壓倒一個人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因為沒人愛他們,他們覺得世界不需要他們,他們的存在是多余的,是一個錯誤。如果他們感受過愛,生活中也有人愛他們,即使經歷過不好的事情,基本上都能挺過去。
一愛解萬難。
一切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很多悲劇,是因為父母認知局限和自身愚昧搞出來的。
就像,很多父母都一致認為,離婚會對孩子造成不好影響,于是有些母親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即使婚姻破裂,也要等到孩子高考之后才離婚,認為這樣是對孩子好。
首先,真正對孩子產生不好影響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他感受不到愛。重要的是父母本就沒有愛,不是他們離婚還是不離婚。
其次,一般婚姻破裂不離婚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利益權衡,或者身不由己沒有辦法,離婚的損失要比不離婚大,雖然破裂了但繼續在一起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所以才會將就,不然,誰要管對孩子好不好。
于是通常發生的事情是,原本孩子好好的,反而emo了,甚至會覺得,父母之所以整天吵鬧,是因為他的存在,如果他不存在,他們或許早就離婚了,父母的錯,孩子自己都承擔了下來。
父母就這樣把原本是他們的問題,轉嫁到了孩子身上,但是他們一點都意識不到,也更加不會承認自己選擇容忍,其實和孩子沒關系,而是現實考慮,為孩子好,只是一個能正確而完美的掩飾自己無能的借口。
你見過哪個有實力有勇氣的女性,當遇到一個垃圾老公的時候,會為了孩子好,容忍到孩子高考后才離婚的嗎?搞笑。
但凡有辦法,但凡不是容忍比離開好,誰會選擇容忍,不可能的事情。
她口里所謂的對孩子的愛,能叫愛?沒有比這更搞笑的借口。
三
真正的愛是做孩子的后盾,不是做孩子的幫手
校園霸凌會永遠存在,作為老師和父母,重要的不是講道理,不是說教,而是幫助他們識別什么是是非對錯,因為孩子是不可能懂道理的,別說孩子,你見過哪個成年人能聽得進去道理的?
孩子是什么?是動物,用動物世界的處理辦法最好最有效。面對同學之間的霸凌,最好的方法是以暴制暴,以牙還牙。
但現實中老師和家長不會這樣處理問題,老師通常會說服教育,對欺負別人的孩子說,欺負別人不對(廢話),以后不準欺負了(你說不欺負他就不欺負了?)。
對那個被欺負的孩子說,以后要遠離那些人,要學會躲著點(這是他的問題嗎?)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也道歉了,以后你們要好好相處等等。
老師和家長不一定都有見識,他們最擅長的是撒胡椒面,息事寧人,混淆是非,和平處理,只要學生和家長不鬧事,老師就認為自己責任盡到了。
當然老師一定程度上是對的,因為老師對學生來說,其實不是第一責任人,老師只是一個工作,要求他們肩負教育孩子的任務是不對的,而且他們也做不到,他們只是傳授一些基礎知識的人,他們自己生活都有很多破事,哪有那么多精力去管別人家的孩子呢,而且還是幾十個?
所以,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是父母,不能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寄托在老師身上。老師就是一個教點知識的人,家長要盡早明白這一點,老師是沒義務教孩子做人的,凡是說老師不負責的家長,都是想把原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甩給別人,然后怪別人。
作為家長,如果自己孩子被人打,那就讓孩子打回去,孩子要是不敢,站在旁邊給他撐腰,但是不能幫他,一定要讓他自己打回去。如果對方父母想維護自己孩子,那就家長和家長干一架。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自己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解決,辦法就是,別人打你就打回去,打不贏也要打,這樣別人就不會欺負你了,因為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在孩子身邊。
對打人的孩子也有好處,讓他明白,你打別人,給人也會打你,他就知道打人是沒有好處的,下次就會顧忌了,但這些教育越早越好,因為一旦孩子欺負人成了習慣,就很難讓孩子意識到打人不是不對的,尤其是有成功經歷的孩子,就更難,即使某次被反抗,他也不會覺得打人不對,而是覺得打錯人了,于是就會繼續選擇去打那些不會反抗的人。
現實中很多喜歡欺負人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在欺負別人的路上沒有遭受過損失,其實就是被慣出來的,寵歪了。
能做到客觀理性,不偏袒自己孩子的人也很少,有些父母為了愛孩子,甚至不惜混淆是非,和對方家長理論,以維護自己孩子的錯誤,這其實就相當于告訴孩子,孩子,你打人沒事,也沒錯,下次繼續打,有父母給你撐腰。
真正的愛孩子,只做孩子的后盾,不做孩子的幫手。尊重事實,不避諱不歪曲,不說服說教,不講道德,不講道理,以身作則,只引導,不逼逼叨叨,讓他們自己做選擇,讓他們盡早識別什么是非對錯,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孩子只要到了能離家出走的年紀,通常在10歲以后,就不可能會聽父母的話了。也就是說,10歲之后,就應該學著放手了,任何的說服教育都已經于事無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