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從人類航天器擺脫地心引力的那天起,“太空探索”的夢想便深深扎根于人類的腦海。
數十年來,從人造衛星到載人航天,從宇宙空間站到探月工程。科學家們就像嬰兒學步一般,試圖揭開神秘宇宙的層層面紗。
現如今,太空探索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匯。作為“民間太空探索第一人”的埃隆·馬斯克,他的火星移民工程更是被全世界廣泛熟知,獵鷹火箭、星艦,也頻繁登陸熱搜,引發人們的普遍關注。
“移民火星”是馬斯克的終極夢想,那這項史無前例的星際移民計劃,未來還將面臨哪些巨大挑戰?
在馬斯克提出火星移民計劃的10年間,SpaceX獲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移民火星”也從最開始的天馬行空,到2019年星艦面世后變得具現化。
星艦是馬斯克火星移民計劃的主要載體,距今已完成十多次地面、空中試驗。其最近一次飛行試驗,是在今年4月份。雖然目前星艦距離“載人星際航行”的目標還相去甚遠,但它的一次次進步,逐漸讓人們看到了大規模火星移民的可能性:造價低廉的可回收不銹鋼艦體,極大壓縮了航天發射成本。或許在未來某一天,我們真的可以看到萬艦齊發,飛赴火星的航天盛況。
按照馬斯克的設想,SpaceX將在21世紀第三個10年初步實現火星移民,2050年正式在火星建立永久定居點。那目前來看,距離實現這個計劃還面臨哪些難題?
1,耗時過長
按照人類航天器目前的水平,在“探火”發射窗口期從地球出發,至少要半年才能抵達火星。這無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太空不同于地面,環境失重、沒有晝夜更替、空氣不流通,即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航天員,長時間地置身這樣的環境也會面臨身心不適的雙重考驗。普通人在星際移民期間,很可能罹患疾病、精神崩潰。
2,移民點建立的技術挑戰
按照馬斯克的設想,星艦試驗一旦取得成功,將開始規模化生產,并以每年100艘的速度,用10年時間打造一支千艘星艦組成的太空艦隊,將10萬人和相關物資運送到火星。
10萬人不是一個小數目,需要解決居住區搭建、食物和水資源供給、可持續能源系統、醫療系統、適當的娛樂設施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去研發。
3,財政挑戰
很顯然,火星移民計劃是人類歷史上投入最大的基礎建設項目,其整體花費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若想保證該計劃的順利推進和實施,單憑馬斯克、SpaceX很難維持,必須尋求國家力量的支持。
4,安全性挑戰
以上種種,每道環節,每項技術的驗證,都要以安全為基準。移民火星是一項空前的太空挑戰,是與普羅大眾掛鉤的宇宙計劃。如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事故,也會被無限放大,被套上層層的道德枷鎖,對整個計劃造成巨大打擊。
世界上并不缺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如果以生命作為賭注,那就另當別論。所以,馬斯克的星艦想要說服民眾,安全是第一要則。很顯然,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了,不管怎么說,馬斯克和他的星艦都值得我們給予足夠的期待和包容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