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bistro和板前西餐了解一下。
兩家有點意思的新店,一家在廣州,一家在深圳。
廣州獵德·潮菜bistro
頭家夜粥,位于獵德的獵人坊,聽名字就知道是潮汕夜市排檔的風格。
頭兩道菜一端上來,便大概能感受到主理人想做的風格。魚飯的油脂感和細膩感處理得恰好,普寧豆醬咸度較其他店更低,打細打碎后,味道更顯柔和,不太會出現蘸醬時混入一兩顆豆子,吃著齁咸的情況。
同樣地,生腌的調味也較為克制,在咸鮮之余,也并不會掩蓋蝦蛄和蟹膏的肥美。
雖說像是夜粥排檔,店家又明顯地做出了一些和別家不一樣的心思。如鹵水豬蹄用的是四點金的部位,并斬成小件方便食客入口,招牌老菜脯粥在喝著舒適的基礎上可追加各種生猛海鮮。
末尾又追加了一份水晶蝦蛄凍,一口之間融合了蝦肉的甜、蝦膏的肥,以及湯凍的鮮,絕非是一般排檔小店會做的菜品。其實菜單上的菜式大多還是傳統潮菜,只不過是在此基礎之上做了一些口味的精致化調整和改良。
或許是店鋪位置、價位和環境的影響,來店里的客人群體似乎也相對年輕和多元化。坐我們對面的是一對年輕父母帶著孩子,旁邊是幾位潮流打扮小姐姐的閨蜜聚餐,普通排檔里吹啤酒瓶的情況在這兒似乎不太常見。回想起來,廣州的潮菜館子大多數要么是人均一兩百的大排檔,要么是人均上千的精致餐飲,這里的人均價格約三百多到五百之間,或許算是填補了這一部分的消費空白吧。
這么一想,不就類似于bistro在西餐里的價格定位嘛。
深圳福田·板前西餐
周末跑了一趟深圳,為的是一家大阪米其林二星日料店的深圳新店,主廚中之上公起(Nakanoue Hiroki)坐鎮的壽司芳。
和主廚Hiroki一頭標志性發色相似的是,壽司芳的擺盤也是多彩的。開局一小碟小竹莢魚配車厘子gazpacho便讓人覺得,這更像是法餐審美吧?
至于小肌點綴花瓣和魚子醬,下面以山藥泥蛋黃混合成米飯的口感,在正統壽司店大概用離經叛道來形容也不為過。
而吃到后面,又覺得料理整體的邏輯和哲學是通的。即使菜品看上去色彩豐富,但調味卻十分克制,也不過度遮掩食材本身的味道。這又是一個變與不變的問題。
當晚我最喜歡的一道是馬糞海膽素面。Hiroki在板前將海膽打成醬,讓素面均勻裹上醬汁,調味、試味,素面放入事前處理好的空海膽殼,最后加入山葵油和他從日本帶來的海苔,外觀賞心悅目,味道也極具層次感。旁邊客人一直盯著Hiroki做菜,突然冒出來一句,“這不是板前西餐嘛。”
有趣的是,壽司和酒肴小菜是穿插著上的,一道小菜一道壽司。Hiroki的解釋是,擔心客人吃完前菜后已經有飽腹感,所以穿插著上壽司的話,能讓客人在還比較輕松的狀態下享用。如果是調味較重的江戶前壽司,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出現菜品和壽司的味道前后銜接不好的問題,但正如前面說的,這里的魚料腌漬和壽司醋飯相對調味都偏淡一些,和菜品總體調味風格倒也一致。
向右看當晚更多壽司
飯后八卦了一下Hiroki的心路歷程。雖然他也曾在傳統日料店學過廚,但繁瑣而嚴苛的規矩卻讓他十分痛苦。為什么不能更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呢?
現在呈現在食客面前的壽司芳,便是Hiroki長久以來各種點子、想法和經驗的結合體。因為太喜歡法餐和法國,Hiroki多次跑到法國游歷,向多家知名餐廳借鑒取經。“我的夢想是在巴黎開一家店。”“法國的一切我都很喜歡。”聽他在提到法國的時候,眼里都放出了光芒來。
干杯。祝日法友誼長存。
向右看當晚更多菜品
想起早前在日本食評網站tabelog上看到,在壽司芳大阪本店頁面底下有日本食客評論說,主廚和外國客人聊得火熱,對日本客人卻有些冷淡。
具體事實我不好判斷,但即便是真的,我也只好說……
哼,你們日本人也有今天。
頭家夜粥
地址:廣州市獵德西浦大街獵人坊9棟
電話:13249170610
壽司芳SUSHIYOSHI
地址:深圳市益田路5013號平安財險大廈2樓L201鋪
電話:0755-83538721
-End-
往期推薦-深圳日料餐廳
旅行美食專欄作者,不定期寫些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后胡言亂語。
半路癡,在拉丁美洲不會迷路在廣州卻會迷路。
喜美食,吃過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廳但(基本)不長胖。
原創文章分類標簽
所有文章索引鏈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