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王下龍德二年(公元922年)九月。
李存勖任命蕃漢馬步總管李存審為北面招討使,繼續與鎮州死磕。
圍城戰中,被圍的一方永遠是弱勢的——因為他無法獲得補給,只能坐吃山空。
鎮州就是面臨這個困境——哪怕已經耗掉了四任晉軍指揮官,但依舊沒辦法解決補給這個根本難題。
打不過就加入唄,至少在五代,這種城頭變幻大王旗根本就不叫事兒。于是張處瑾為了里子放棄了面子——派人到王李存勖的行臺【1】請降。
【1】臺省在外者稱行臺。魏晉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北朝后期,稱尚書大行臺,設置官屬無異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統。
李存勖兼著尚書令,所以其出征時的臨時指揮部就被稱作行臺。
彼時,晉國的行臺設在魏州,既方便將主戰部隊部署在這個從剛剛從后梁搶來、可能會發生叛亂的新地盤,也利于隨時支援沿河戰線的各種突發事件。
張處瑾的請降工作還沒落實,李存審的大軍就已進逼鎮州城下【2】。
晉軍用實際行動表示:你千萬別投降,那樣我不就白籌備這么充分周密了嗎?我還怎么給之前陣亡于此的同袍報仇雪恨?還怎么彰顯堂堂大晉鐵軍的威風?
【2】當年,劉守光就在是否投降的立場上搖擺不定,等到在他終于堅持不住只能投降時,李存勖已經攢夠所有籌碼,于是果斷拒絕接受。
如今,鎮州這一幕不過是舊事復現罷了!
打?打不過!投?被拒絕!
身陷如此絕境,由不得部分鎮州人動起了歪腦筋。
丙午(二十九日)夜,鎮州將領李再豐決定出賣張處瑾——偷偷用繩索將晉軍系進城中。
次日,準備好一切的晉軍一舉破城。
作為戰果,張處瑾兄弟以及其黨羽高濛、李翥、齊儉都成了李存審的戰利品,隨后被送去晉王的行臺。
至此,成德【3】軍鎮算是徹底變成了李存勖的私產了!
【3】成德之所以這么難打,其原因在前文有簡述,這里再聊聊其歷史淵源——關隴集團與關東集團的國仇家恨。
北魏分裂
六鎮之變后,北魏的大權就從皇室轉到了權臣手中。公元534年,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隨著孝武帝被毒殺,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繼承北魏遺產的,分別是:
- 高歡麾下以河朔、中原為基本盤的關東集團;
- 宇文泰治下以關中、隴右為大本營的關隴集團。
為了爭奪權力,雙方陷入戰爭狀態,直到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這半個世紀的血腥征戰,將仇恨的種子深深地種在北中國的大地上。
隋朝消耗河朔
隋文帝摧毀名都鄴城以打擊河朔豪強;隋煬帝則利用征討高句麗和修建大運河這樣的大事件,刻意消耗河朔民力。
如果隋朝國祚綿長,那可能還有機會慢慢化解帝國境內東西兩方的矛盾,但楊廣因為手法過于簡單粗暴而無法貫徹自己的理念,很快就成了亡國之君,就此關閉了化解東西矛盾的窗口期。
盛唐初期:東西矛盾再次激化
李淵父子從晉陽起兵的時間是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一路向西攻城略地,當年十一月就攻陷長安,賺到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桶金。前后用時不過半年。
跟初期尚顯稚嫩的唐軍相比,平定河朔時,李唐軍隊已經算得上兵強馬壯了。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率軍出關攻擊盤踞中原的王世充。自治實力不足以抵抗強唐的鄭國拉來河朔的竇建德當外援。
這一戰直到次年五月方才畫上句號,關東集團用自己的失敗成就了李世民的不世傳奇——一戰擒雙王。
你看,打關東就是比打關隴更加吃力!而且,在李唐眼中,關東人就是那種體重十斤反骨九斤的異類!
你看,在關隴那片,無論怎么打,論起來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一份子,彼此聯姻——一旦打出了一個新大哥,彼此之間的關系就相對牢固了,李唐高層可以放心地將精力、資源移作他用。
這個做法卻沒辦法移植到關東!從高歡、宇文泰那是就遺留下來的仇恨讓雙方極為敵視。這就導致李淵雖然沒殺投降過來的王世充,但獨孤修德還是矯詔殺了王世充。
對了,多說一句:殺人者獨孤修德并沒受到李淵的處罰!
關東集團的人又不是傻子,見到投降的王世充被“誤殺”、戰敗的竇建德被處斬,自然能聯想到自己將來會面臨什么樣的命運。既如此,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劉黑闥起兵,對抗李唐。
武德五年三月,敗逃至突厥。
五年六月,借突厥兵再次侵犯山東。
直到六年二月,才被唐軍徹底剿滅。
需要強調的是,最終剿滅劉黑闥的不是天策上將李世民,而是太子李建成。
彼時,李世民的風頭實在太大,連李淵也覺得這樣下去,大兒子的繼承權就不怎么牢靠了。于是,就把河朔副本交給李建成去刷,而李建成也沒辜負老爹的期望。
作為戰利品,河朔的人才就此進入太子一系。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關隴集團和關東集團的矛盾很可能隨著李建成接替李淵而慢慢雪融冰消。
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最終登上皇位的是李世民,這就讓河朔豪強不得不再次被排擠出權力的核心圈,就算李世民兼容并蓄,最終接納了以魏征為代表的河朔人才,但李大帝的基本盤終歸還是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貴族。
關東集團的上限被封死了!
盛唐中期: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將盛唐打成了殘唐!而安祿山的根據地就在河朔。在那里,他的支持率比懂王在紅脖子的受歡迎程度都高出好幾籌。
……至少在安祿山起兵的河朔,即使在叛亂結束后很久,安祿山、史思明等叛逆竟然都是正面形象,以至于還有人給他們立廟。仇鹿鳴教授在他對于安史之亂的論述中曾指出:“史家很早就注意到,安祿山、史思明這樣唐廷眼中大逆不道的叛臣在河北地區卻深孚人望,‘俗謂祿山、思明為二圣’……
而平定安史之亂,用的是哪里的兵?朔方軍——那可是根正苗紅的關隴一脈!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安史之亂不過是關隴、關東兩大集團矛盾的總爆發!
中晚唐:藩鎮割據
盛唐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甚至不惜以長安的子女金帛為籌碼,召來了回紇汗國做雇傭兵,總算搞掂了叛亂。
然而,河朔三鎮實質上的自治依舊成了唐廷無法根治的頑疾。遇上唐憲宗這樣的能人,河朔三鎮就是唐廷的忠犬;遇上唐僖宗這樣的敗家子,河朔三鎮就讓唐廷唱征服。
五代:梁晉爭霸
自視甚高的河朔豪強還有慣性思維——老想著自己能做第三極,面子上聽從強者征召,里子上還是將其看成是合伙人。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
- 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所言:合六洲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 成德、義武兩鎮在后梁、晉國之間反復搖擺。
- 劉守光不自量力地建立燕國,然后被李存勖光速滅國。
自此,李存勖集齊了河朔三鎮的碎片:
- 魏博。魏州叛亂后,成了晉國的直屬領地,現在是李存勖的行臺所在。
- 盧龍。干掉劉守光后,幽州已成晉國的北大門。
- 成德。早就是盟友,但最晚成為直屬領地。
是時候開啟滅梁的征程了!
參考資料:
1.司馬光【資治通鑒】
2.歐陽修【新五代史】
3.薛居正【舊五代史】
4.胡三省【通鑒音注】
5.安祿山為什么敢鋌而走險?他的底氣在哪里?(
https://mp.weixin.qq.com/s/gUmTookZyBAIoLtIGVVaTw)
特別聲明:
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