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篇原創文章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來自高影響因子國際期刊《自然》(Nature)上的一篇觀點評論,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如果能夠促進你們通過改變飲食來“扭轉”即將發生的健康問題,那就再好不過了。
我既往的推文里,曾多次提到過,導致中國人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既不是傳染性疾?。ū热鏑OVID-19)、癌癥、也不是每十個人里就有一個的糖尿病。而是:
心血管疾病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中,數據驚心動魄:
全中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數高達3.3億!
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分別占農村、城市總死亡率的46.66%和43.81%。也就是每5例死亡病例中至少會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
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從2009年起超過并持續高于城市水平;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來自于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不足、吸煙等不良生活方式。
到底是什么原因加速了心血管疾病隊伍突飛猛進的壯大?《自然》期刊上用一組數據提醒國人:
中國的飲食正在發生改變
尤其是中產階級,膳食結構呈現出脂肪含量更高、更加不健康的趨勢。而這一趨勢反映在了心臟疾病及兒童肥胖的增加上。
經濟增長帶來了飲食結構的改變
暫且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前提下,自上世紀70年代末的經濟改革開始,農村和城市家庭的稅后消費及儲蓄金額(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30多倍。普通城市家庭的年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43元(當時為202美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超過4.7萬元(按2021年匯率計算為7,288美元)。
經濟收入的增長,讓農村和城市的中產階級們更加富裕,飲食結構也因此發生轉變。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手里有錢了,吃的也就更流油了。
在近四五十年里,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居民,餐桌上肉類、油脂類和糖的消費量都在增加。
膳食組成
糧谷類:城鄉糧食的消費量都下降了。城市下降4.5%,農村甚至下降了35%(下圖的右下);
肉蛋類:國人吃肉量遠高于30年前。農村人的肉量增加速度比城市人快,2021年較1990年的人均12公斤/年增加了3倍多(下圖的右上);雞蛋的攝入量也是類似的趨勢(下圖的左下);
蔬菜類:從下圖的左上,我們能看到一個有趣的趨勢,雖然國人城鄉蔬菜攝入量都有增加,但城市的增加幅度是不及農村的。
來自國家營養調查的數據統計,碳水化合物在飲食能量的占比從1991年的62.6%下降到2015年的50.6%,同期,脂肪的能量占比從24.0%增長到35.8%——這一數字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似。
鈉鹽攝入量
吃得太咸,一直都在嚴重威脅著中國人的血壓和生存率!
中國人的食鹽攝入量,穩居世界第一!成年人平均每天吃將近11克鹽,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攝入量(5克/天)的2倍多!除了習慣性的烹調重口味,還有外賣和餐館。
愛心提示:這篇文章里有減鹽不減味的秘笈,還不知道的趕緊點進去學習。
數據告訴我們,上述飲食構成的改變,直接關聯到下述問題的加劇。
兒童肥胖
之前的推文里跟各位家長朋友敲過警鐘,中國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超重及肥胖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下圖里,紅色的那條線是中國孩子,橙黃色的是美國孩子。目前中美5歲以下兒童超重肥胖比例只差0.5%(截止2020年,中國8.3%,美國8.8%),而全球的平均數據是5.7%。成長的痛苦與未來的代價,不知道家長和孩子們是否都有勇氣和能力去承擔?!
心血管疾病
本文開篇就說了,心血管疾病是導致中國人死亡的頭號殺手。但大多數人并不以為然,覺得這個事兒離自己很遙遠。
很多人覺得癌癥殘忍,其實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殘忍程度與癌癥相當。癌癥的殘忍在于患者自身需要經歷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煎熬。心血管死亡的殘忍在于來不及跟這個世界和親友告別,來不及實現自己某些心心念的愿望,更來不及對自己曾經的失誤做彌補。
這類殘忍的疾病,從1990年到2015年,患病人數翻了一番。政府早就開始重視它,希望我們每個人也能意識到它對健康的重要影響。
小結
如果你有超重/肥胖問題,或者心血管疾病,或者雖然目前沒有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但是已經在邊緣,或者同時還有家族病史。建議你的飲食從以下方面適度調整:
飲食調整建議:
少吃幾口,多動幾步;
保證每天新鮮蔬菜攝入量不少于400克,最好可以到500克,且深色蔬菜為主;
讓每日的糧食里有全谷類(即粗雜糧),如果消化功能容許,最好可以達到全天糧食量的1/3~1/2左右;
每天吃水果,200-300克為宜,但也別用水果替代主食或正餐;
增加植物來源蛋白質的攝入量,比如豆腐、豆漿、腐竹、豆腐皮、豆腐干等,以及少量的堅果類;
控制動物來源蛋白質的攝入量,尤其控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加工肉制品指的是煙熏、腌制、鹽漬或添加其他化學防腐劑加工制成的肉類、家禽以及海產品,比如:培根、香腸、熱狗、熟食肉、意大利香腸和意大利臘腸等)。吃的時候去掉肥肉部分,且每天別超過1兩;當然,白肉也別太肆意;
每周吃2~3次魚蝦類,清蒸紅燒的方式最優選;
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尤其是含糖飲料;
減鹽!減鹽!減鹽!
烹調使用液態植物油(比如橄欖油、芥花籽油等)來代替熱帶植物油(比如椰子油、棕櫚油等)、動物脂肪和部分氫化脂肪;
能不喝酒就不喝酒,能少喝酒就少喝酒。
看完別忘了轉告給你愛的人們,讓更多的人遠離“傷心”的風險。
愿天下無病!
—— 全文終 ——
(文中用圖來自網絡)
記得給公號加 ??星標哦
遂謙碎碎念
傷心的話別說,傷心的事少做
小屋主人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注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注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生課程證書,臨床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營養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輔食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禟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眾多雜志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喂養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17年面對臨床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臺: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By the numbers: China’s changing diet. SPOTLIGHT, 22 June 2023, doi:http://doi-org-443.bjmu.ilibs.cn/10.1038/d41586-023-02060-3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編寫組.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要點解讀[J].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21, 26(3): 209-218.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21.03.001.
Alice H. Lichtenstein, Lawrence J. Appel, et al., 2021 Dietary Guidance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1;144:e472–e487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0000000000001031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713/content-1242442.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