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遲凡樂
才拉毛把牛群放到草原上吃草,掏出綁在摩托車后座的足球,趁放牛的空隙顛了幾腳。皮球有時候會掉入溪流,但總會浮在她踮踮腳能夠著的距離。
才拉毛
才拉毛生活在青海玉樹稱多縣,目前大四。她從高中開始迷上足球,當時鎮上沒有什么正規踢球的地方,在水泥地甚至草原上踢著玩,是她早已習慣的事情。最初,父母對她踢足球頗有意見,在學校同學中也不受待見。她也想過放棄這個愛好,但穿上球鞋、踏上球場奔跑的每一次,她都感受到一種難以被替代的快樂。后來她成為玉樹第一批考足球單招的考生,以專項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青海師范大學運動訓練足球專項。快樂之余,足球也帶給她實在的、外人肉眼可以辨認的“進步”——雖然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快樂。
才拉毛是7月6日上線的女足紀錄短片《開球之前》所拍攝的三位主角之一。
這部短片由 FIRST 短片季和 NIKE 一起推出,呈現了三位不同年齡,分別生活在玉樹、上海和喀什的業余女足球員的故事:19歲的才拉毛,26歲的拉姆、11歲的麥迪。短片還邀請到了國家隊女足,從水慶霞指導到吳海燕、王珊珊、張馨、肖裕儀幾位運動員參與,講述作為女性參與到足球運動中時的經驗感受。
這幾天正好也是女足世界杯的“開球之前”——2023 FIBA 女足世界杯將于7月20日開幕,中國女足屆時也將遠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如無意外,未來一個月內,女足又將回到社交網絡的關注中心,正如去年亞洲杯奪冠的歷程。
女足固然可以理解為項目意義上的“女子足球”,更可以理解為“女性足球”,即廣義上參與足球運動的女性。國家隊女將們是體育迷心中的英雄。但長期以來,當社會各界都把對女性足球的有限關注集中放在大賽“項目”維度上時,普通女性對足球的參與卻甚少得到書寫和講述的機會。當提起“女足”時,人們映入腦海的常常是國家隊、鏗鏘玫瑰這樣的符號和形容,是作為我們“女子三大球”驕傲之一的國際佳績。在大眾傳播中,“女足”兩個字所代表的概念似乎是抽象的、集體的。
但如果落實到具體的個人,每一個參與足球的普通女性面臨著什么?足球帶給了她什么,在何種程度上改變了她的生活?
《開球之前》完整影片
這大概也是《開球之前》的出發角度。短片所記錄的三位主角,都是業余的普通女性足球員,都面對著各自的生活考驗,也都享受著足球在人生不同階段路上帶給她們的欣喜。
盡管最終是通過足球考上了大學、得到了更好的受教育機會,才拉毛剛開始接觸足球時,家庭和周邊的環境提供的支持實際上相當有限。小地方的傳統觀念中,認為女子踢足球“太野”,沒有“女孩子樣”;另外場地、訓練機會也有限,才拉毛的高中直到 2018 年才由幾名教師牽頭成立了女子足球社團。
才拉毛
上大學后的這幾年,才拉毛踢正式比賽的機會也不多。在影片中她提到,唯一一次去省外參加全國甲級聯賽的機會,訓練、球衣、體檢都準備好了,萬事俱備,最后發現球隊隊長報名表遞交時填錯了郵箱,沒能報上名。
與才拉毛相比,26歲的拉姆,用她自己的說,“一路走來特別幸運”。
拉姆
拉姆來自喀什,目前在上海做足球教練。五六年級時,為了鍛煉身體,父親把她送去學校的足球隊踢球。有一次,市里去拉姆學校選拔球員,一個身穿白衣、穿著高跟鞋的漂亮姐姐對她說,“你跑得挺快的,但踢得不好。你想不想來隊里踢球?”當拉姆再下次見到這個姐姐時,她換上了訓練的運動服——拉姆甚至記得她換了一款味道的香水——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
拉姆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成為像她這樣的人。
踢球的生涯中,拉姆也有過幾次體驗更大舞臺的機會:15歲那年,恒大足球去喀什選拔足球運動員,學校里只有她和發小兩個人被選上。項目本身要在國內訓練三年、送去國外訓練三年,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但因為發小家里發生意外,拉姆也放棄了這次機會。2015年,拉姆參與的一個紀錄片項目,曾把她帶到上海和當時水慶霞指導的上海隊參加一次試訓,也是在那一次,她直觀認識到小地方和大城市女子足球的資源差距有多大。
和拉姆一樣來自喀什的麥迪娜,今年剛11歲。時代在進步,比起前面兩位姐姐,麥迪娜有機會在更年輕的時候就接觸足球——她從1年級就開始踢球了。但才拉毛、拉姆年輕時一樣,麥迪娜身邊踢球的女孩子也不多,需要經常需要和男孩子踢球。盡管如此,球場上麥迪娜完全不落下風,“可以把男生踢得會罵我,他們都害怕我”。
“我小時候跳舞或者干什么都不想笑,但加入這支足球隊以后,干什么都想笑,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麥迪娜在影片中說道。
麥迪娜
為了保護這份笑容,麥迪娜的父親竭盡全力。他是一位經營修車店的殘疾人,但就算再忙,也盡量顧及麥迪娜的足球生活。“現在麥迪娜太愛足球了,我要是沒有時間的話,我必須擠出來時間,關門,訓練的、比賽的,一直給她送過去。你們學習比賽,我們生活比賽。”父親在影片中說道。
盡管有各自生活的挑戰,有時候無法全身心投入這項運動中:麥迪娜剛踏入青春期,已經需要盡量幫父親減輕家庭壓力,迅速地投入到照料者的身份;才拉毛目前教音樂,需要兼顧學業、教學和足球;拉姆目前和妹妹生活在上海,也有日常的生活和足球教練的工作需要兼顧。但就像短片中才拉毛那顆跌落在溪間的皮球一樣,足球總是在她們踮踮腳能夠著的地方等著她們,正如拉姆所說,“雖然我沒有成為職業球員,但只要踏上球場,就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拉姆
普通的女性業余球員,因緣際會接觸了足球,生活從此沒再離開過它。像才拉毛、拉姆和麥迪娜這樣的女性足球故事,還有許多許多。
作為 80 年代入選國家隊的第一代女足球員,水慶霞教練對女性參與足球運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張力有著最大程度的親身感受。才拉毛們遇到過的觀念障礙,水指導也遇到過,“我們那會兒踢球(最大的困難),可能是不知道女孩子能踢球吧,認為比較野、比較野蠻,這種壓力比較大”。
就算是國足的運動員們,足球生涯也絕非一路順遂。在《開球之前》中,吳海燕、王珊珊、張馨、肖裕儀逐一分享她們作為運動員遇到過的波折,但無論是被說曬得太黑、腿太粗,還是在踢球中受傷蹭掉半個臉的皮,都沒有停止她們追著足球跑的步伐。水慶霞在影片最后分享:
“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可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可能我們每個人(的境況)都不是自己所選擇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很多。首先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說 ta 自己想能夠走出去,我想無論是讀書也好踢球也好,人還是要有一個目標,如果自己認定了這個目標,碰到困難不要放棄,堅持走下去,相信一定可以的。”
《開球之前》中水慶霞的分享
正如水指導所說的,有時候,當我們邁出那勇敢的一步,足球和體育會回報給我們很多:
才拉毛通過足球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原本對她踢足球不支持的父母親也改變了態度;拉姆生活在上海,當上了足球教練,有了自己的足球朋友圈子,一個關系親密的女子足球社群,大家一起看球、踢球,在足球和友情中建立生活和內心之秩序——她活成了年少時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麥迪娜即將 12 歲,有望被選到市里的青訓隊,得到更好的生活和訓練條件,讓家庭的壓力小一些。
麥迪娜
自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走向職業體育,但足球帶給人們的,也遠不止是一份職業圖景和經濟回報而已。在幾年前一次紀錄片采訪中,拉姆提到過十多歲時她的母親曾對她過于沉迷足球頗有微詞,“你跟在足球后頭五六年,什么都沒跟出來,除了一柜子球衣”。而當時她的下意識的回應是:“我還有滿腦子回憶。”
拉姆
女足不只是一個大賽“項目”、一份被競爭的榮譽,更是改變了無數女性生活面貌和精神追求的一項運動。FIRST 短片季和 NIKE 這次合作的《開球之前》,提醒著我們這一點:雖然今年7月是女子世界杯的舞臺,是我們為鏗鏘玫瑰搖旗吶喊的季節,但同樣重要的,是把關注和支持給到日常中參與足球運動的普通女性,給到更多的才拉毛、拉姆和麥迪娜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