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消費智庫第2084期文章
新消費導讀
少數品牌的好生意。
作者:Hellshing
編輯:竺天
審核:Single、ZZ
來源:新消費智庫
門,是家的第一道防御;智能門鎖,則是智能家居的第一個環節。智能門鎖的火熱與普及,本質上源于現代智能家居場景下的消費剛需。智能門鎖可以滿足消費者對功能和精神附加價值的雙重需求,給予消費者一個更簡單、更可靠的門鎖體驗。
然而與之相關的“智商稅”、“割韭菜”等言論遍布全網,也恰恰說明國內智能門鎖品牌尚未交出滿分的答卷。在行業參與者日益增多的情況下,智能門鎖賽道日益擁擠,目前國內并沒有代表性品牌能夠站出來,開辟一條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循環通路。
年輕化的智能門鎖市場
在過去,智能門鎖更多地出現在高檔小區和酒店等場景,但是,如今智能門鎖正在下沉至更廣泛的人群。洛圖科技預計,2023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門鎖線上零售市場的規模有望突破200萬套,同比增長5%。
圖片來源:凱迪仕官方微博
從需求端來看,智能門鎖銷量增長背后最大的驅動因素是消費者年輕化帶來的消費需求增長。年輕人找到了很多選擇智能門鎖的原因——從功能性上,有消費者認為智能門鎖能夠解決忘帶鑰匙的問題、智能門鎖更安全、智能門鎖附加了監控等多元功能;從情感上,有消費者表示他們喜歡智能門鎖帶來的科技感、智能門鎖更高端好看。
在小紅書等互聯網平臺上,不少網友賣力地向大家安利智能門鎖有多好用,“好的智能鎖是提升幸福感的開始”,“除了人臉,還可以指紋解鎖、密碼解鎖、鑰匙解鎖,我還非常喜歡動態密碼,哪怕自己不在家,朋友也不用苦等啦,直接自己輸密碼開門”。在品牌方和廠商的“內卷”下,現在的智能門鎖從顏值到功能到使用體驗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日漸成為年輕人的家居必備產品。
根據《中國智能門鎖線上零售市場月度追蹤》, 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智能門鎖前五大品牌為小米、德施曼、凱迪仕、石將軍、幻侶。其中,小米是當之無愧的銷量冠軍,其銷量份額達到了19.4%,銷額份額則為21.3%。遠超其他品牌。
圖片來源:小米商城
小米在智能家居各細分賽道上的崛起,也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對于互聯網電子消費產品品牌的偏好與青睞。相較于傳統制造業品牌,年輕人對于小米這樣的品牌有著天然的熟悉感和好感度,這使得小米可以更好地搶占年輕消費者的心智。
凱迪仕集團副總裁、國內營銷中心總經理呂振宇也指出了智能門鎖的品牌年輕化趨勢,“品牌年輕化是一個大的趨勢,我記得在兩年前,整個人群的整個核心的年齡段是在30歲以上,那么目前我就看整個數據的話,整個的年齡段已經拉到了25歲左右,那我相信整個未來會越來越年輕化,(品牌)年輕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圖片來源:凱迪仕官方微博
值得指出的是,智能門鎖在實打實地滿足了智能家居需求的同時,也在更深層次上抹除了消費者對家居安全的焦慮。作為智能門鎖主力消費人群,年輕人對智能門鎖的熱愛緣起于功能,但消費升級趨勢和蘊藏在使用體驗中的精神價值才是智能門鎖火熱的真正因素。
新舊品牌混戰爆發
隨著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家居品牌開始押注智能家居賽道,國內智能門鎖這一細分市場涌出了不少新品牌,競爭也變得愈加激烈。新入局者一開始主要圍繞產品的技術性能上展開內卷,像人臉識別、指掌靜脈、智能貓眼等技術成為各大品牌的核心賣點。
洛圖科技數據統計發現,2022年,我國共有3000多家企業從事智能門鎖的研發和生產。線上電商平臺里,智能門鎖品牌數量達到496個。這當中,48%的品牌為新進品牌,數量達到了239個。短短一兩年時間內,智能門鎖的品牌數量就翻倍增長,可見賽道之火熱。
除了小米以外,去年3月華為也推出了HarmonyOS智能門鎖系列。今年,華為更是攜著智能門鎖系列亮相中國家電暨消費電子博覽會。
圖片來源:凱迪仕官方微博
競爭者的快速增加,直接導致價格戰的加劇,各個品牌都希望能夠以價換量,搶占市場份額。據統計,2023年第一季度,智能門鎖的市場均價為1048元,比上季度低了足足260元,降幅約20%。2023年2月,智能門鎖均價降至谷底,僅為1003元,是近兩年的歷史最低價。價格戰一觸即發,實際上是存量市場里的必然結果。
此外,部分產品并沒有達到合格的標準,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比如,有網友吐槽某款智能門鎖存在自動開門的問題,“半夜12點,手機app都沒有提示門就開了”;還有的網友遇到了陌生人打開智能門鎖的問題,“真的很嚇人,家里被陌生人用密碼開鎖”。智能門鎖電池耗盡、自動關機等問題,也讓不少網友直呼“智能門鎖不如智障門鎖”。
在此情況下,網上出現了許多關于智能門鎖的測評視頻和文章,這些內容大多得到了大量的關注,可見消費者對于智能門鎖的矛盾心態——一方面,他們逐漸依賴智能門鎖;一方面,關于智能門鎖的安全問題,他們又滋生了嚴重的焦慮。
每個行業總會存在產品良莠不齊的現象,新興行業尤其如是。但是,智能門鎖事關居民家庭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問題,不容低劣產品野蠻生長,也不容品牌方和廠商僥幸試錯。一次產品故障就可能釀成一起悲劇,因此,智能門鎖行業亟需更精細化和更嚴格的行業標準。
少數品牌的好生意
目前來看,智能門鎖行業一言以蔽之,便是“亂”。雖有蓬勃需求,供給端卻陷入內卷,使得低價產品與低劣產品并存,讓不少潛在的消費者心生懷疑,而這又進一步趨使廠商在價格上盲目內卷。
圖片來源:小米商城
對于小米、德施曼這樣的賽道龍頭而言,這無疑不是一門壞生意。目前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在Top5品牌手上,只要保持穩定發揮,慢慢就能將其他同價格區間品牌一一淘汰。但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等頭部品牌的智能門鎖同樣局限在千元以內的這個門檻中,退可攻,進卻不可守。
對于白牌、雜牌和新進入者而言,智能門鎖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并沒有給他們留下太多的生存空間。辛辛苦苦投入了廠房等初期投入成本、研發成本、人力薪酬等成本之后,又要和大家一塊兒卷價格,飛輪尚未轉動起來,就先被離心力拋出了市場。
與此同時,我國高端智能門鎖市場為外進口品牌所占據,許多高端用戶更青睞老牌外資品牌,很少愿意花大幾千去嘗試國產品牌。在2000元以上的市場上,三星等品牌的表現遠超小米等國產品牌。縱使是小米這樣有著較大的話語權和議價權的品牌,也未能沖破低價內卷的樊籠。
目前支撐一眾新品牌撐下去的,是國內市場尚未飽和的增長空間。據統計,我國智能門鎖普及率僅為10%左右,而日韓普及率高達60%,歐美普及率也有34%。
圖片來源:德施曼官網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我國智能門鎖行業還會有一個爆發期,但這個“未來”之前,必然免不了一場混戰,安信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大消費組長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張立聰指出,智能門鎖市場均價的下探,會讓智能門鎖下沉至更多家庭。智能門鎖變成一種剛需的同時,一些規模小、成本控制能力弱的企業也會被隨之淘汰。
總而言之,在國內智能門鎖看似是一門“前進無限”的生意,但唯有少數挺過當下的價格戰、并仍潛心做產品的品牌才能成為最后的少數贏家。
本文圖片僅用于圖片介紹,不作任何商業用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