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去年9月,著名畫家曾宓離世,在介紹他的一篇推文中,看到他對于“筆墨”的論述,油然想起更早的時候,在著名畫家童中燾的一個訪談里,聽過他對黃賓虹的“筆墨”的解讀,便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些關于“筆墨”的感想(圖1)。今年4月,由于寫了一篇關于山水畫大師黃賓虹的隨筆,聯想到同樣是山水畫大師的吳冠中,覺得他倆的“筆墨”是迥然不同的,又發微信視頻號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圖2)。
都說文藝是相通的。那怎么個相通法?好像沒看到過專門的論述。有次,在對一位亦畫亦文的藝術家的訪談里,我還特地拋出這個問題,遺憾的是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這也是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前段時間,因頻頻提及“筆墨”,便將其與文學創作中的“技巧”聯系起來,于昨晚在一個微信群里,以聊天的形式,挺隨意地談論了一下。事后,覺得有些意思,便整理了出來。現發于此,供交流。
——盧江良,2023.7.23于杭州
(圖1,截圖于盧江良微信朋友圈)
(圖2,截圖于盧江良微信視頻號)
關于文學創作中的“筆墨”
□盧江良
國畫家對“筆墨”有兩種不同觀點:吳冠中認為,畫到了一定境界,“筆墨”可以為零了;但張汀他們認為,再怎么畫也不可能沒有“筆墨”。
吳冠中把“筆墨”理解為單純的“技法”,跟“文化”“思想”是剝離開來的;張汀他們把“筆墨”理解為“技法”“文化”“素養”“思想”的綜合體。所以,他們爭論不到一起。
但如果把他們的觀點放到文學創作里,我覺得兩者都是道理。吳冠中說“筆墨為零”,確實寫到一定程度,“技巧”都掌握了,運用自如了,確實不用去顧及,就像五筆打字一樣,打熟練,根本不用再去記字根表,手放到鍵盤上直接就打出來了。寫作也是,對“技巧”用熟練了,根本用不上去考慮“技巧”了,要考慮的是“文化”“素養”“思想”。
但張汀他們說的“筆墨不能為零”,也是對的。因為你寫到最后,盡管不用考慮“技巧”了,但事實上你還是在用“技巧”,無非你用熟了感覺不到在用了!而對“技巧”的掌握,本身也融入了你的“文化”“素養”“思想”,不同的“文化”“素養”“思想”的融入,呈現的“技巧”也確實是不同的,所以他們認為“筆墨為零”是荒唐的。
我們文學創作的時候,我覺得可以把吳冠中和張汀他們的觀點結合到一起運用。比如,寫作前期,我們要接受張汀他們的觀點,通過學習、借鑒別人的技巧再融合自己的“文化”“素養”“思想”,形成自己的“筆墨”(技巧),要不,你連“筆墨”(技巧)都沒掌握,也不可能寫好作品。寫到后面,可以接受吳冠中的觀點,不要再拘泥于“筆墨”(技巧),也不能還去炫“筆墨”(技巧),應該著重于對“文化”“素養”“思想”的吸收或提升,去寫出更出色的作品。
2023.7.22 于杭州
盧江良:憑著良知孤獨寫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眾號: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騰訊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